第4章 陳興國看不慣了
書名: 重返1976從赤腳醫生做起作者名: 幽州大麓本章字數: 2034字更新時間: 2024-05-26 00:04:35
經驗老到的陳興國還在路上揀了根樹枝,一路上敲敲打打著雪面,張維民也默默記著沿線的參照物。
“好了,就是這里了,這一片的雜木都可以砍,你們幾個不要走遠了,互相看著一點。”
“沒砍過的可以先看我怎么砍的,別費個死勁都砍不出個一二三來。”陳興國說罷就掄起大斧頭對準樹根,一斧頭下去,樹根就落地了。
申衛國早就看的手癢了,一路上又陡又滑,一直被提醒要跟著走,無聊的很,現在正好可以活動活動關節,順便把心中煩悶的情緒發泄一下。
“來,看我來給你們展示一下什么叫技術,免費的。”話音未落,一聲沉悶的聲音傳來,地上卻沒見一根樹枝。
申衛國這小子斧刃沒有劈到樹根,倒是斧柄撞上了,直接震得他兩手發麻,斧頭都拿不穩了。
“你這技術,從哪里學來的,是不是從夢里學的,氣勢很足啊!”
“來,衛國哥,也教我一下怎么操作嘛!”商大慶那牙都快笑沒了。
商大慶這老小子一路上都是聽得多,說得少,都以為是個性情淡泊之人,想不到也是個老陰比。
申衛國盯著商大慶,也不言語,趁著商大慶笑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默默走到他身邊,抓起一把雪塞進了商大慶的嘴里。
“媽的,老子早就看出你就不是個好東西,有本事你來!”申衛國直接把斧頭扔到商大慶腳下。
砍柴也是一個技術活,這把斧頭看起來不大,但也有好幾斤。
這年頭就沒幾個能把身體養的肥膘的,除非是經常干活的,不然拎起來也沒有那么輕松。
特別是沒有習慣用斧頭的人,像這樣用斧柄劈到樹根上還好,要是一個不注意,被斧頭的慣性轉倒都有可能,脫手是經常性的。
“你瞧好了,爺可輕易不對外展示。”
只見商大慶不知從哪搞來一雙手套,先把手套戴好,把斧頭在石頭上開刃。
感覺差不多到位了,掄起斧頭呈45度角朝著樹枝砍去,樹枝頓時夾扎著一些藤條齊聲而斷,腳再往前一伸,扒拉著樹枝疊在一起堆。
幾個回合下來,就聚攏了一堆柴火,再拿著一根藤條把柴火拉緊,干完后,把腳踩在柴火上,一邊拍拍灰塵,一邊斜眼看著申衛國。
申衛國早就看傻了,從小在城市里長大的他,哪里見過這種利索的手法。
就連陳興國都覺著有點意思了,這小子,不錯。
張維民也是好多年沒干過這種活了,心頭也是逐漸活泛起來,有模有樣地跟著干,不一會兒,干活的都滿頭是汗了。
一行人把棉衣脫下來,幾個人一起把砍下的柴火捆綁好,堆放在一起。
“不行了,搞不動了,我胳膊都要斷了,愛怎么搞怎么搞,差不多就行了。”申衛國前面用力太猛,后繼乏力,直接撂挑子了,一屁股坐在柴火堆上。
“之前就聽隊里有人說,新來的知青里面有個叫申衛國的,長得賊眉鼠眼,一來隊里面就到處張望,沒事就喜歡往別人家里面瞅兩眼,正事干不了幾件,以后怕是隊里的狗都只能剩三條腿了,我看這有些話啊,也不是隨便傳出來的。”陳興國此時咬著煙槍,一腳踩著斧背,一手握著斧柄,雙眼直勾勾地看向申衛國。
據說陳興國當年在軍隊里面干的是偵查兵,在某次戰斗中,為了拔掉敵方的制高點,團里面臨時組建了一支敢死隊,陳興國就是當時被突擊提拔為敢死隊副隊長的。
臨戰的突擊提拔,弟兄們心里都清楚,不出意外,就是烈士陵園見。
據后來增援的同志說起,那一場戰斗勝利了,但是打完的時候,陳興國就跟一塊石頭一樣,癱坐在地上,一動也不動。
同志們順著陳興國的目光看向戰場,那一片原本是傾斜的山體巖石,已然變成了一個堆滿尸體的大平臺,硝煙味和惡臭味甚至彌漫在土壤深處....
陳興國安然無恙地從戰場上活下來了,但是也因戰爭心理創傷退伍了,這幾年算是平穩了下來,不過脾氣卻變得有些難以捉摸。
申衛國正覺得終于能躺下了好好休息會了,突然不知道被誰踢了一腳,剛想習慣性地罵出去,不料正好沿著張維民的腳看到了陳興國那要吃人的眼神,身體不由地哆嗦了下。
“這莽夫怕是腦袋有點問題吧,不就是干累了休息一下嘛,至于這么大反應么”,申衛國嘟囔著,剛剛陳興國的話也只是聽了個模糊,沒有很明白他到底是個啥意思,所以用疑惑的眼神看向張維民求助。
“老陳,看這天氣越來越惡劣了,眼看就要黑下來了,是不是先把這些柴火弄下去?”張維民主動打起了圓場,順勢將申衛國拉起來。
陳興國早上從陳大力的口中知道準備讓張維民干赤腳醫生的事情。
眼看張維民給了臺階下,于是把手中的煙用力地嘬了幾口,轉頭就往山下走去。
下山的時候,誰也沒注意到,本來話多的申衛國全程沒有言語,緊握著柴刀的手指甚至有些泛白。
砍過柴后的山坡,好似剃了個平頭似的,周圍的綠色和這塊的樹干形成鮮明的對比,眾人也沿著來時的路走回農場。
忙活了一天,一到住處,大家連衣服都沒換,倒頭就睡,連抱怨的勁都沒有了。
“這一覺睡得真香。”
張維民剛起床,門外就響起了陳勇貴那粗獷的嗓門。
“張維民,文件下來了,收拾下東西,趁著時間早,我帶你去公社走一趟”。
張維民一開門就看到了陳勇貴那張湊到門框上的老臉,一手接過那張略顯淡黃的紙張。
老式文字格式的“關于召開XX技術培訓學習班的通知...目前形勢一片大好...經地委同意,決定召開...從公社來、回公社去...群眾推薦,大隊研究,公社批準,自帶口糧...為期三個月”映入眼簾。
“我整理一下,馬上來”,摸著這個時期的第一份文件,張維民不禁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