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生志向的三個層次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hé)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qiú),與朋友共,敝(bì)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中顏回很少出場,但每次出場都很重要。這段對話孔子表明了自己的志向,是很有名的一段對話。

顏回跟子路站在孔子身旁。孔子說:“何不說說你們各自的志向?”

人的志向分很多種,想當一個什么樣的官,想做多大的事業,想為世界帶來什么貢獻,等等。

子路說:“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這里的“輕”字,有的版本上有,有的版本上沒有,我個人傾向于有。在《論語》中,“輕裘”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詞。子路的意思是,我愿意把我的好東西都分享給朋友們,用壞了、用破了,都沒關系,無所謂。

每次只要孔子問問題,子路如果在,他都是第一個答的,他根本等不及別人。這段話體現出子路的特點是慷慨大方,在他眼里,外在的東西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情。子路重情重義、率直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

顏回說自己的志向是希望自己即便做了很多事,有很多的功勞和貢獻,但不需要跟別人吹牛,只要覺得是自己愿意做的就滿足了。顏回總是默默地悶頭做事,他可能寫了很多的文章,也可能經常做一些好事,但是不會表達出來,這符合顏回的特點。他博學、聰慧,但是很謙虛,不喜歡說話。

關于顏回還有個故事。孔子與弟子周游列國時,有一次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沒有吃的了,好不容易有學生弄了點兒米,讓顏回煮飯。不一會兒,飯香四溢,有個學生跑來跟孔子說,飯熟了,我看見顏回在偷吃,孔子說不可能。過了一會兒,另一個人又說顏回偷吃……連著好幾個人來向孔子告顏回的狀。

總不能大家都陷害顏回吧?孔子也感到納悶兒,就找到顏回,說,要用煮好的米飯先祭拜祖先。

顏回連忙阻止,說,剛剛我發現有灰塵掉進飯里,就把沾灰的飯取出來吃了,這飯已經不能用于祭祀了。孔子這才知道自己也錯怪了顏回。

從這個故事也能看出顏回有些性格內向,他喜歡自己默默地做事,不愿意跟別人多交流。

子路和顏回各自表明了志向之后,子路就問孔子:老師,你未來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孔子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這三個人的境界,一個比一個高。子路拋棄了外物,覺得外在的東西不需要留戀,他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顏回拋棄了名聲,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注重于自我修煉,這是更高一層的境界;到了孔子這兒,他想到的是別人,是“我希望老年人能安度晚年,朋友之間能得到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顧與關懷”。

孔子的志向達到了仁愛無私的境界。他的目光既沒有關注外在的一切事物,也沒有關注個人的得失,而是落在對社會大眾的關懷上。這種仁人,就像陽光一樣溫暖著世間萬物,卻不求回報。

這段對話,代表著這三個人希望達成的理想人格,子路是不戀外物,顏回是自度,孔子是度人。

志當存高遠,我希望我們也都能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作為自己的志向。

本節打卡小知識

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交通極其不發達的春秋晚期,孔子靠什么周游列國呢?

先秦時期,生產力水平低下,普通人出行主要是靠步行。對于貴族階層來說,代步工具主要有牛車、馬車。

據語言學家王力的研究,戰國以前,車馬是相連的,因此古人所學“六藝”中的“御”,就是指駕馭馬車。但并不是說沒有牛車。古人說“服牛乘馬”,就是說馬車之外還有牛車。馬車是供貴族出行和作戰用的,牛車一般只用來載運貨物。孔子身為貴族,應當也是乘坐馬車出行。牛車雖然速度緩慢,但勝在行車平穩。魏晉南北朝時期,乘牛車出行甚至成為名士風度的重要標志,這或許與江南地區牛多馬少有關。唐、宋兩代,牛車依然盛行,只是不同階層的人,在牛車的裝飾上會有不同的規定。北宋時期,牛車的車廂寬敞,最多可以容納六人,而且還可以租賃,簡直可以算是中國最早的“出租車”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临洮县| 砀山县| 松潘县| 华安县| 博湖县| 绥宁县| 南木林县| 色达县| 怀安县| 博罗县| 隆化县| 内乡县| 安宁市| 乐亭县| 邳州市| 宜都市| 忻州市| 鞍山市| 郯城县| 岢岚县| 福海县| 林周县| 马龙县| 峡江县| 朝阳区| 山西省| 金堂县| 贞丰县| 松溪县| 青河县| 柘城县| 江陵县| 阿图什市| 东源县| 台湾省| 白山市| 昭通市| 郎溪县| 德令哈市|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