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鳥
1月10日
清晨,碧空如洗。我翻開《小小鳥》閱讀起來。
《小小鳥》是巖波書店于1978年11月出版的繪本,編輯將它作為圣誕節禮物送給了我。
該書作者是M.W.布朗,插畫師是R.夏利普,譯者是與田準一。
這是本非常薄的繪本,不一會兒就能翻完。
故事講述孩子們發現一只死去的鳥兒,于是就地挖了一個坑,將鳥兒埋葬。
用孩童特有的吊唁方式。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正值母親去世前夕。初讀時,我甚至將自己代入“孩子們”的角色,母親則是那只“鳥兒”,于是淚流不止。
若非那時收到這本書,對我來說,也許它就只是一本普通的繪本。
不過最近,早起或閑暇時我會翻一翻繪本。這已經成為我緬懷母親的獨特方式。
我想,其實它與誦經、上香之類的祭拜儀式是一樣的。
讀著繪本,一些本該盡快忘卻的記憶,再次復蘇。
童年時代,我在家里養過鳥兒,比如雞尾鸚鵡、虎皮鸚鵡等,有段時間甚至多達五六只。
有一回,它們中的一只死掉了。
早晨,我發現了那只死去的鳥兒,告訴母親。然后她說,上班途中她會經過動物的墓地,她可以將鳥兒埋在那里。
于是,我將鳥兒的遺骸交給母親。
沒想到,那天傍晚時分,我放學回家,看了看平日不怎么打開的室外垃圾箱,竟然發現那只死去的鳥兒被裝在紙袋里,直接被扔在垃圾箱中。
我很想盡快忘記這段插曲,為自己,也為母親,可它偏偏鮮明地留駐在記憶中,讓人心煩意亂。
希望有朝一日,至少對于母親生下我這件事,我能夠心存感激。
關于《小小鳥》一書的前后故事,就是這樣。
“孩子們/在將那只鳥兒遺忘之前/每日/都會來到森林/為它獻上漂亮的野花/吟唱歌謠。”
“孩子們/在將那只鳥兒遺忘之前”,句子包含某種溫柔的情愫,真好。
不是永遠,而是在遺忘之前;不是拋諸腦后,而是自然而然地遺忘。
這句話告訴我們,哪怕遺忘也沒關系。遺忘本身,是完全被允許的。這個認識讓我得到拯救。
說起來,在我的記憶中,山形的冬日天空總是陰云密布。
厚重的云層壓在天際,看起來陰沉沉的,令人郁郁不樂。
然而,今年冬天回鄉探親時我發現,明明是冬季,天空卻碧藍如洗。
著實吃了一驚。
莫非今年比較特別,或者說,當年我還在老家時,這里的冬季就是晴空萬里?不過,這種事如今已沒法求證。
說不定,垃圾箱中的鳥兒事件也是我的記憶發生偏差所致。
如果真是這樣,我會十分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