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新基建:重構數字經濟的結構性力量
- 姚廣輝
- 3363字
- 2023-08-30 18:01:46
揭開新基建的神秘面紗
在人們傳統的觀念中,基礎設施主要是指為社會生產及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基礎工程設施,是保證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動正常、有序運轉的公共服務系統,是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物質條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支撐,對改善我國人民生活質量、提升生產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模式的升級與轉型,很多原有的基礎設施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的高效運轉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基建呼之欲出。新基建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其建設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靠政府一己之力推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匯集各方力量,相互協作,持續推進。
1. 新基建的發展時間脈絡
新基建的發展時間脈絡見表 1-1。
表 1-1 新基建的發展時間脈絡




根據表 1-1 的時間線來看,早在 2018 年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被首次提出,后被屢次提及。2020 年以來,中央一系列會議對“新基建”進行了密集部署,新基建從部署層面向落地階段穩步推進。2020 年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再次強調,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度,說明新基建已經進入了加速發展的新階段。2020年 5月 22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家提出將重點支持并推進“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至此,新基建再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 2021 年 10 月 18 日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當前,我國的數字新基建在黨的二十大精神號召下,邁上新征程,而我國的數字技術也正在加速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成為重塑全球經濟、改變全球競爭格局、重組全球資源要素的關鍵力量。接下來,我國將繼續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數字經濟為著力點,加快 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產業的創新驅動,推動我國的工業化與信息化向著更高水平、更深的程度和更廣的范圍融合發展。
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新基建投資建設兼顧供給側與需求側,無論在短期還是長期都會比出口和消費產生更大的影響,從而起到壓艙石的作用。隨著中國經濟正在向數字化加速轉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高度融合,這對傳統產業尤其是制造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即便沒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傳統產業也亟須相應的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同時,以 5G、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技術也為新基建的未來產業發展增添新的動力。
毋庸置疑,新基建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2022 年以來,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在助力維穩經濟大盤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2 年 9 月 26 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下一步,我國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加速拓展有效投資空間,讓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產落地,真正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從我國財政部的支出來看,近年下達的專項債重點流向新基建。
其中,2022 年下達 1.46 萬億元的專項債額度,明確用于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等 9 個大方向。
2023 年,多個部門都將推出支持新基建的政策。國家發改委表示,將會同有關方面,進一步加力支持新基建,引導支持社會資本加大相關領域投入。支持各地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建設債券加大對新基建的投入力度,拓寬支持領域和適用范圍,支持地方在公共技術服務、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搭建平臺,為經濟轉型和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條件。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負責人表示:“從國家層面,春節前后集中下達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新型基礎設施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特別是將顯著加大對中西部偏遠地區信息網絡建設投入,著力補齊短板弱項。”
無論任何領域和方向,建設“新基建”,關鍵在“新”。從這個角度而言,“新基建”是有時代烙印的。如果說 20 年前我國的基建主要是鐵路、公路、機場建設的話,那么,未來 10~20 年,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非重走老路。唯有新的領域、新的地區、新的方式、新的主體、新的內涵才能擘畫出一個前景廣闊、韌性強的中國數字新基建藍圖!
2. 新基建的概念及特征
2020 年 4 月 20 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召開 4 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做出明確的解釋。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這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給出的關于新基建的完整定義。
縱觀新基建的細分領域,涉及電力、通信、交通、數字經濟等多個與社會民生息息相關的重點行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1)新技術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唯有新一代信息技術才能滿足新一輪的高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而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以及其分項、子項,要將這些信息技術物化為基礎設施。
(2)新需求
如果說數字經濟是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國家級戰略,那么新型基礎設施是轉型過程中滿足不斷出現的社會新需求的工具和利器。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疫情篩查、醫用物資生產調運、生活物資網購、在線教育云課堂、在線協同辦公、遠程線上醫療、有序復工復產等,本質上都是數字基礎設施起到了保障和支撐作用。
(3)新機制
新型基礎設施除了具有社會公用的作用外,更多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尤其需要信息技術企業和工業企業協同推進。因此,加速新基建的發展,要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產業協同等新機制的落地,同時推進電子信息產業與垂直行業深度跨界融合。
3. 新基建在抗疫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如果時光倒回至 2019 年 12 月底,想必所有人未曾想到我們會經歷這樣一場考驗。新冠疫情給世界的文明秩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3 年過去了,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除了離不開各行各業堅守崗位的工作者背后的默默努力,更離不開以數字化、人工智能、云計算、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基建”發揮的重要作用。
數字技術是奮戰在防疫一線工作人員的堅強后盾。例如,借助數字技術和算力支撐,AI 助力新冠病毒診斷,開展人員篩查,嚴控病毒傳播路徑,精準防控等,同時催生了各個領域的新業態,例如,無接觸快遞、線上辦公、就診、云會議、云看房、健身直播等。在未來的疫情防控中,還會有大量的數字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
新基建到底新在哪兒
新基建是面向國家新的戰略需求,是與傳統的“鐵公基”相對應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傳統基建主要包括機場、公路、橋梁、港口、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產業變革特征同時結合新一輪科技革命,為我國經濟社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提供底層支撐和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
1. 新基建的“新”內容
起初,新基建主要包含 5G 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而在此次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將衛星互聯網和區塊鏈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范圍。新基建主要包括 5G 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區塊鏈九大領域。新基建涉及的九大領域“新”內容見表 1-2。
表 1-2 新基建涉及的九大領域“新”內容


2. 和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到底“新”在哪兒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突出了政府對全環節的軟治理
新基建的建設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這要求有關部門提升從規劃到建設、從運營到監管的全環節綜合治理水平,包括提升投資吸引力、資金運用精準性,同時確保各項政策都能落地,有相應的配套保障,實現開放、透明的監管,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治理水平。
(2)突出了地方區域生產要素協調與整合發展
新基建推進的速度取決于電力能源、數據資源、人才流動速度和參與程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因素對經濟增長的限制,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生產、技術、勞動等其他要素的發展,在促進中小城市、農村地區協調發展的同時,促進產業創新升級。
(3)突出了新興產業升級,促進產業發展
新基建涉及的領域以產業作為賦能對象,尤其在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超高清、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推動產業向數據化發展,在應用環境一步步得到完善的同時,搶占產業發展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