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下田薅草

  • 打井
  • 小微的微笑
  • 2813字
  • 2023-08-27 03:04:11

過了幾天,各處學校終于放了假。

孩子們的暑期生活開始了,在鄰鎮第一中學就讀初一的大兒子立軍,也回來了。

各家的孩子,但凡六七歲以上年紀,能幫襯父母干點活的,大都被叫到田里去做農活了。

做不了農活的孩子,就在家幫忙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農村的娃早當家,這也是從小生活環境所養成的。

小英子九歲,立軍十一歲。自然毫不例外的,被英子媽當半個勞動力,拉去田里幫忙除草。

農田有點遠,走路得有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到。

一大早,又是晴朗的天氣,最適合耕作了。

英子媽分別把肥料袋子分成兩個半袋裝好,然后放進兩只畚箕里,有一頭的肥料袋子上還扣了一個塑料臉盆。

英子媽鎖了門,用鋤頭挑起擔子,走在前頭。

立軍提著一個中號塑料桶,里面放著中午要吃的飯菜和餐具。桶上面用干凈的毛巾搭著,防止飛進灰塵,也能保溫。

小英子挎一個軍用水壺,水壺里裝滿了英子媽泡好的茶水。

水壺貼在小英子腰上,隔著薄薄的衣裳,有點燙。

小英子只得把軍用水壺取下來,抓住水壺的帶子,卷到合適的長度,再用右手提著。

母子三人戴著斗笠,迎著朝陽,出了門,沿著鄉村公路外側,往自家農田的方向出發。

偶爾遇到相熟的人,便互相打個招呼。

這條鄉村公路,是梅子村通往縣城的唯一途徑。

公路的里側是山,外側有條水溝,山上的泉水流經此處,這一帶的農田,菜地,灌溉全靠它。

再往外沿著梯田下去,地勢最低處,就是蜿蜒曲折的龍王河。

而梅子河水,穿過梅子村大街的主橋后,在距離主橋約一公里處,和縣城方向奔流而來的龍王河交匯,往鄰縣方向去了。

而往縣城方向的沿河兩岸,除了農田,菜地,再沒有農家住戶,算是偏僻的村外了。

這個季節,目之所及,都是紅的花,綠的葉,還有田間勤勞耕作的莊稼人身影,一派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

梅子村每日一班的客運汽車,只在清晨六點半檢票,七點準時發車。

因為山路崎嶇難行,村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懸崖。所以,速度絕不能太快。

一般是中午十一點左右到達縣城客運站,下午一點檢票,一點半準時發車,傍晚五點半左右,客車回到梅子村,錯過就得等第二天了。

而現在這個點,客車早已經在盤山公路上奔馳了。

英子媽有多久沒去過縣城,她已經不記得了,就算記得,她也沒時間,更沒有條件去逛。

此刻的她,挑著擔子,沿著公路外側不疾不徐的往前走,或上坡或平行。

走累了,就在公路邊的高大的梧桐樹下,歇一歇腳。

時不時還要回頭看看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偶爾出聲教訓幾句,制止兄妹倆打鬧。

去年秋,在縣城教育局上班的英子大伯找關系,把立軍送到了鄰鄉第一中學就讀。那所中學還設立了高中,師資力量比本鄉的好。

英子大伯考慮到英子媽的艱難境況,主動承擔了立軍的初中學費,還有部分生活費。并承諾,如果立軍考上高中,他就繼續會供立軍讀書。

至于小英子的讀書費用,當然由英子媽自己想辦法了。

兄弟成家,必然分家。早就升遷到縣城工作的英子大伯,又在當地結了婚,英子伯母也是他單位上的同事。

婚后他們生了個漂亮閨女,今年十六歲,聽說已經讀高中了,成績不錯。

英子大伯夫妻倆對女兒的培養是從小抓起。四五歲開始學電子琴,還有各種培訓補習班,這對于需要幫襯家里做事的農村孩子來說,是根本不敢幻想的事。

英子媽他們也只在頭幾年過年,英子大伯一家回來團圓時見過。漂漂亮亮的小閨女,長得和英子伯母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英子大伯在縣城安家落戶后,一年回農村看望老人的次數,也不過一兩回。

兄弟關系聚少離多,加上生了變故,自然慢慢就淡漠了。

兩年前,總想賺大錢的英子爸,不聽英子媽勸告,拿著之前攢下的一點積蓄,跟外鄉老板合伙做木材生意。

結果不但賠了本錢,還欠了合伙人兩萬多塊錢。

那之后,家里總是有外地的債主登門討債,時不時鬧個雞飛狗跳,家宅不寧。

老人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英子大伯權宜之下,就把小英子的爺爺奶奶都接到縣城生活了,老家就留下了小英子母子三人艱難度日。

對于英子大伯的幫襯,英子媽打心里著實是感激的。

她也經常教導立軍,要懂得珍惜現在的機會,好好學習。以后有出息了,更要知恩圖報。

英子媽有幸受過幾年文化教育,知道沒有文化的苦。

但她又沒有一技之長,見識更是有限。所以,她所能做的只是,想辦法賺錢養家糊口。

要強的英子媽,一心努力的想要改變困境,早日讓自己和孩子們在梅子村能抬起頭來。

眼下晚稻的秧苗已經插好,后面施幾次肥,再除幾次草,就差不多了。

看天時若是好,到收割時,就應該能有一個豐收年。

走著走著,英子媽就停下腳步,接著放下擔子,原來已經到了目的地。

從公路往外看過去,一望無垠的田野,盡收眼底。田里的晚稻秧苗,已經差不多一尺高了,它們正茁壯的成長著。

英子媽挽起袖子褲腿,拿了鋤頭,對立軍和小英子說:

“你們倆也卷起來,卷高卷牢一點。別待會兒,松了掉下來,把衣裳弄得太臟了。”

兄妹倆照著做了,脫了鞋子。跟在英子媽身后,赤手空拳的,踩著田埂往自家耕田走去。

一個上午,兄妹倆都在認真的除草。哥哥立軍個子高一點,田的深度到他的小腿肚,而小英子站在田里,膝蓋剛好被泥巴淹沒了。

說是除草,其實是薅草。首先是英子媽把田里的水排放了大部分。

然后英子媽從這一頭面積比較寬的位置開始薅草,兄妹倆從相反的另一頭窄一點的位置開始薅草。

只見英子媽彎下腰,雙手熟練的,快速的,在秧苗的間隙里繞來繞去。

每次她停下動作時,就能看到她手里薅了一大把野草。

然后她把野草一團,丟在腳下,再抬起右腳,把它用力的踩在深深的於泥里面。這樣,是為了防止它又死灰復燃,和秧苗搶養分。

接著,她又重復之前的動作,身形隨著動作往后或往左右移動。

這邊立軍也薅了不少面積,只有小英子因為個子問題,動作速度跟不上,有些落后了。

英子媽薅累了,站起身來,想喘口氣歇一歇。這時候,太陽已經很高了,眼看就要到正午,這塊田也薅了一大半,還剩中間一小半了。

下午,還有兩塊小一點的稻田需要除草呢。

英子媽看到立軍薅草的成果,感到十分欣慰,兒子終于可以幫自己分擔點農活了。

可又有點不舍得,畢竟,兒子是她未來的希望,手是用來拿筆寫字的。

如果立軍將來能跳出龍門,像他大伯一樣有一個鐵飯碗那就太好了。

不僅能替父母爭口氣,而且子孫后代也不用再受現在艱辛又沒錢的窮苦,英子媽心里想:

“孩子日后若有出息,我自己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英子媽又看了一眼落后在立軍后面的英子,皺了皺眉頭想:

“女孩子始終是要嫁人的,學習好做父母的自然要供,讀不好那也強求不來。”

“如果農活家務樣樣拿不出手,以后怕是會被婆家看不上的。”

小英子正低頭賣力的薅著草,也沒注意那卷起來的褲腿,早已松垮的搭在及膝的淤泥上了。

斗笠也有點大,一低下頭,小英子只能看到雙手觸及的地方。

英子媽看到女兒這副狼狽模樣,真是生氣得很。

英子媽走上田埂,叫上立軍,又把小英子解救出來,帶孩子們去路邊的溝里,一起清洗干凈。

接著,母子三人吃了早上帶來的飯菜,喝了茶水,歇了一會兒,又開始下田里干活了。

薅完草,還要灌溉農田,施肥,可得抓緊時間了。

中午的太陽,特別的毒。幸好,田間偶有龍王河畔吹來的涼風,他們也不至于太辛苦。

農耕人本來就是靠天吃飯,再難也得堅持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女性| 庐江县| 敦化市| 东辽县| 比如县| 桃园县| 海城市| 泰兴市| 池州市| 星子县| 浮梁县| 老河口市| 谢通门县| 曲靖市| 出国| 三门峡市| 凭祥市| 江北区| 清丰县| 浦东新区| 西青区| 迁安市| 麻江县| 梧州市| 阳曲县| 永平县| 佛山市| 北流市| 海城市| 比如县| 越西县| 泰顺县| 泽库县| 鹤山市| 称多县| 永和县| 宜章县| 加查县| 满洲里市|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