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如何看待“維特熱”?

《維特》的出版是德國文學史上的一次轟動事件。開明的知識界紛紛表示歡迎,在青年中出現了“維特熱”,連維特的服裝也成了時髦。這本書接連印了16版,還有盜版翻印的。它被譯成多種語言,法譯本的版次甚至超過德文本。當然也有批評文章,也有辯護文字,也少不了禁書命令,如在來比錫、維也納、哥本哈根和米蘭,在來比錫持有此書者罰款10塔勒(銀幣)。而《維特》則成為不僅在歐洲而且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的第一部德國小說。歌德在《詩與真》里說,“這本小書影響大,甚至不同尋常,主要由于適得其時。一個大地雷只需扔進一小把引火草就會爆炸,同樣,公眾中的爆炸如此猛烈,正由于青年界已經自行挖空了根基,震動如此巨大,正由于每一個人因其過分的要求、難以滿足的激情和虛構的痛苦都在爆發”。晚年歌德講話謹慎。換個角度看,是由于青年一代對社會政治強烈不滿,也由于因不滿而產生的“厭倦人生的情緒”。“這種思想傾向十分普遍,致使《維特》收到巨大效果,又因為這部小說讓人易于理解地、公開地展現了青年內心的病態的癡心妄想,它便到處引起反響”。

遺憾的是,有那么幾個德國青年學著維特的樣自殺了,這似乎成了這部小說洗不清的污點。一個人僅僅由于讀了《維特》此外別無緣由便自尋短見,這是不可能的。這幾個人仿效維特一定有個人和社會原因,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耶路撒冷的死使歌德“從夢中驚醒”。他別無他途,唯有借《維特》的創作“把自己從暴風雨般的心境中解救出來”。書一寫成,他“像做了一次總懺悔而感到快活、自由并有權過一種新生活”。而使心情復歸開朗的途徑,便是“把現實化為詩”。換言之,歌德是要通過創作《維特》使他自己也使青年讀者擺脫厭倦人生的情緒。可是,那幾位維特仿效者讀了《維特》后卻不愿擺脫這厭倦人生的情緒,反倒寧愿擺脫令人窒息的社會和“無所作為、無聊乏味的”人生。那么,這是小說之過、個人之過還是社會之過呢?

歌德為什么不給維特安排這樣一個結局——讓他微笑著放下手槍上床睡覺呢?因為現實中發生了耶路撒冷的慘劇,難道不該問一問社會:這樣一個有才華的青年為什么會走上絕路?一位啟蒙主義作家尼古拉(1733—1819)出于“給弱者以力量”的目的,寫了小說《青年維特的歡樂》,讓醫生用裝有雞血的手槍換掉了實彈手槍,維特自殺未死,同綠蒂終成眷屬。歌德到了晚年仍對此事耿耿于懷。當時,他的友人都不在他面前提到尼古拉,否則他會像獅子一樣跳上去把人撕碎。他寫了一首諷刺詩《維特墓上的尼古拉》,又寫了一段維特與綠蒂的對話,維特說他雖保全了性命,卻被雞血弄瞎了雙眼,再也不能把他心愛的人看個夠,借此諷刺尼古拉為讓人得幸福,卻把人變成瞎子,再也看不見現實,也得不到幸福,因為“綠蒂也不會認為嫁給瞎子會有什么特別的好處”。

當時德國青年所追求的不是政治解放、民主自由,而是個性解放、情感自由,他們不是從社會著眼,而是從個體著眼。因此,他們往往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系,處處碰壁。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里,倫理道德的根本是《圣經》里的“十誡”,人的情感也同宗教情感密不可分。即使是追求個性解放、情感自由,也必然同宗教和道德發生沖突。圍繞《維特》所進行的爭論的焦點是如何看待自殺。自殺歷來被認為是一種罪過,是違反教規的。強調文學的道德目的和效果的啟蒙主義者認為,即使現實中發生了耶路撒冷事件,文學也不該寫,否則便是美化自殺。歌德個人反對自殺,但他認為可以寫,而且告訴讀者,維特自殺是患上了“致死的病”,這病根不僅在于個人,更在于社會,因此他應得到諒解和同情。歌德這樣寫,因為他對宗教信仰的看法非常自由,他甚至懷疑宗教的“救世”作用。這些他都通過維特之口說了出來。維特為他的自殺之念辯護時這樣說:“宗教是某些疲憊者的拐杖,是某些干渴者的清涼飲料”,但是“對于成千上萬的人而言,宗教過去不曾起過這種作用,今后也不會起這種作用”,“受盡他的那份苦,飲盡他杯中的酒,除此而外,人的命運還能有別的嗎?”而這杯中酒“連天上的神都覺得太苦,我何苦非說是甜的呢?”神的兒子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后喊道:“我的神,我的神,你為何離棄我?”神連他自己的兒子都會離棄,更何況我們這些凡人呢。以往,“神在我周圍的萬物中全都灌注了治病減痛的神力”,而今感受不到了,神“轉過臉去不再顧我”,我只好“中斷旅程”返回神的身邊。“慈愛的天父啊,難道你會把他從你的身邊趕走嗎?”維特就這樣讓他自己心中的神而不是教會的神默認他的自殺。歌德常說,他所信仰的基督教是他自己所建立專為他自己的。正由于有了這種信仰自由,歌德才能創作出《維特》來。

法國皇帝拿破侖也是《維特》愛好者,這部小說他讀過七遍,當年遠征埃及時他也隨身帶著。1808年10月2日,他在埃爾富特召見歌德,一見面就稱贊歌德說:“您是個真正的人!”法國人喜歡維特,因為他是個癡情男子;英國人喜歡維特,因為他看到生比死更折磨人;德國人喜歡維特和綠蒂,因為他們都希望在這兩個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維特》是在德國市民階級希望掌握但不知如何掌握自己命運的那個時代的產物。


(1) 胡其鼎先生認為本書名譯為《青年維特的痛苦》更準確。但考慮到《少年維特之煩惱》這一書名在圖書市場流行了幾十年,早已家喻戶曉,故本書仍采用這一書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化县| 鄂伦春自治旗| 晋州市| 易门县| 上饶市| 洛浦县| 张掖市| 莆田市| 叙永县| 普陀区| 包头市| 河北区| 大余县| 含山县| 泽州县| 苍溪县| 庄浪县| 昌吉市| 阿拉善左旗| 安塞县| 观塘区| 景东| 犍为县| 益阳市| 灯塔市| 墨竹工卡县| 西峡县| 名山县| 都江堰市| 美姑县| 中牟县| 七台河市| 临洮县| 乌鲁木齐县| 临安市| 尚志市| 营口市| 蒙阴县| 中阳县| 黄冈市|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