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魏忠賢的意思,只求楊清琳中舉即可,不在乎名次問題。最好是,比較靠尾巴的錄取名次,既不顯山,又不露水,還不容易惹來士林的爭議,一舉多得!
可是,周箏和監考御史,分別用青筆和紫筆,都批了博雅過人的最佳評語后,事情就變得棘手了。
此卷若是不取高名次,以張訥對周箏的了解,一根筋的周箏肯定會和他一爭到底。
張訥愁得茶飯不思,卻一直沒有想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試想一下,身為閹黨之首的魏忠賢,他的親孫居然在北直隸鄉試上拿到了極靠前的名次,甚至是榜首的解元,落榜的生員們,還不得鬧翻天???
而且,張訥敢肯定,只要楊清琳是魏忠賢親外孫的事泄露了出去,東林黨一定會對他群起而攻。
到那個時候,魏忠賢都不見得有能力保得住張訥的項上人頭!
張訥左思右想,最終把心一橫,提起墨筆在楊清琳的卷子上,批了四個字:尚算典雅。
只是,令張訥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楊清琳的答卷經過副主考秦盛之手的時候,竟然也獲得了博雅過人的評語。
因為第一場考試尚未結束,暫時還看不出誰高誰低,這事就暫時擱置了。
等九天的鄉試完全結束后,緊張的閱卷工作,隨即正式展開。
十三天之后,閱卷工作全部完成。
只是,張訥的跟前,擺了一個人的套卷。
因為,三場考試下來,獲得博雅過人評語最多的套卷,有且只有一套。
張訥簡直是如坐針氈,急得背心冒汗。
可是,當著副主考秦盛的面,張訥只能是故作鎮定了。
“綜合來看,此人文風尚嫩,必是乳臭未干的年輕人。以某之見,不宜名列榜首?!睆堅G故意雞蛋里挑骨頭,想讓楊清琳的名次稍微靠后一些,免得太扎眼了。
秦盛瞥了眼張訥,心里鄙夷之極,哼,好好的正經人不做,偏要跪倒在魏閹的腳下,認其為干爺爺,簡直是有辱斯文啊!
“文風尚嫩?某怎么沒看出來呀?”秦盛也是東林黨人,他早就看張訥不順眼了,自然不可能坐視張訥故意埋沒人才了。
張訥知道,此事沒辦法細辯,只得端著架子,說:“文風的確尚嫩,不可能取中解元?!?
鄉試之時,正主考決定單數的名次,副主考決定雙數的名次。
秦盛聽出張訥的意思是想耍橫,不由冷笑道:“國家掄才,崇尚道德文章。如此佳文,人人稱好,獨你看不中。實話告訴你,你若敢不取頭名,吾必參爾!”
張訥最怕的就是事情鬧大了,將來無法收場。
吾必參爾,此言一出,等于是拿刀頂住了張訥的腰眼子!
客觀的說,楊清琳答的各類卷子,水平算得上是出類拔萃了。
但是,取不取解元之權,確實掌握在張訥之手。
秦盛也沒別的想法,就是想看張訥的笑話。
東林黨和閹黨,勢同水火,不共戴天。
無論如何,閹黨的黨羽高興了,就是東林黨的羞恥。
這已經不是就事論事的態度,而是徹頭徹尾的黨同伐異了!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既然楊清琳的套卷,被擺在了第一名的位置上,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實力。
可是,自從閹黨和東林黨勢不兩立之后,實事求是也就成了奢望。
張訥比誰都清楚,別看秦盛現在看似大公無私的爭得厲害,等楊清琳的真實身份暴露之后,第一個站出來攻擊他徇私舞弊之人,必是秦盛無疑!
這便是只問立場,不能實事求是的巨大悲哀了!
“你想參我,請自便。今天說什么,都不能取其為頭名!”張訥忽然靈機一動,當即想到了一個極其陰險的主意。
若是讓秦盛留下了必須取中解元的證據,將來,即使鬧大了,張訥就有了充裕的脫身之機。
到那個時候,東林黨只怕是就不敢鬧了吧?
秦盛怒了,他借題發揮的爭論,就是想趁勢打掉閹黨的囂張氣焰。
“為國取材,必須一秉大公!你敢徇私,吾必劾汝!”秦盛絲毫不肯退讓。
張訥裝作害怕的樣子,猶猶豫豫的說:“你真要取此卷為頭名?”
“沒錯?!?
“那好,我取為頭名,你可敢附議?”張訥故意刺激秦盛。
“有何不敢?”出于公心的爭執罷了,又不是徇私舞弊,秦盛自然是底氣十足。
等張訥點了解元后,秦盛也沒多想,當即提起墨筆,在卷上批了兩個字:附議。
張訥拿起卷子,心里很是得意,卻故作沮喪的樣子。
秦盛當場打掉了張訥的猖狂氣焰,心里十分的舒坦。
考完了鄉試之后,楊清琳大睡了一整天,連飯都沒吃。
楊舉人是過來人,他很清楚九天六夜拉距戰的異常辛苦,便禁止所有人打擾楊清琳。
等楊清琳睡醒之后,已經是第二天的晚上。
楊舉人命廚下置辦了一桌席面,并史無前例的硬拉著兒子,同桌而坐。
“我兒著實辛苦了。今科鄉試若能高中桂榜,固然是家門之幸,祖宗之福。若是不中,也是無妨的,還有下次嘛?!睏钆e人拈起酒杯,笑道,“來,陪為父滿飲此杯。”
楊清琳趕緊站起身子,雙手捧杯,和楊舉人輕輕的一碰,然后滿飲下肚。
父子兩人,頭一次同席飲酒,楊清琳多少有些不太自在。
楊舉人看出了兒子的心神不寧,卻只當沒有看見似的。
小小少年,入得科場,居然在失火之前,便完成了答案,實屬大不易也。
楊舉人心里真高興,不由自主的便喝多了。
楊清琳親自扶著楊舉人回房歇息了,再回到酒桌旁,索性喚了寒霜陪著一起飲酒。
寒霜已經是楊清琳的人了,這事已經在楊舉人那里過了明路。
楊舉人說了,若是生了金孫,便寒霜為妾。目前,暫時只能是通房大丫頭。
照例,鄉試必須在十五日內閱卷完畢,并張榜公布。
到了張榜這天一大早,楊舉人命人抬來裝滿了銅錢的大籮筐,就擱到了大門前。
另外,今天若有報喜的官差登門,還需要額外的厚賞。
所以,楊舉人又準備了二十盤賞銀,每盤八兩銀子。一兩一錠,共八錠,圖個吉利數字。
楊府的管家,墨云和昭兒,都被打發去了貢院門前。
楊舉人說了,誰最先傳回捷報,也賞銀八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