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無限與有限的戰爭

“贏麻了”

2022年9月6日,歐洲水泥、玻璃、鋼鐵、化肥、礦業、化工等12個能源密集型行業的行業協會共同發布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公開信,指出氣價、電價的上漲不僅通過通脹影響消費者,也將使天然氣和電力的工業用戶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對許多能源密集型行業而言,當前在歐洲已經沒有任何繼續生產的商業可行性,也沒有進一步投資的可能性。相關產能的關停,開始對價值鏈產生嚴重影響,危及歐洲工業基礎和基本產品的供應。

大西洋對岸,隨著寒冷天氣的到來,紐約人也不得不仔細查看他們的水電費賬單。愛迪生聯合電氣公司已經通知客戶,更高的成本價格意味著2022年冬天的電費會增加。而據媒體預測,紐約居民的電費可能會比上年高出約22%,而煤氣費可能會比上年高出32%。

資源價格高企讓科技發達的歐美國家嘗盡苦頭,也讓資源大國賺得盆滿缽滿。沙特統計局(GASTAT)2022年7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沙特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實際增長率為11.8%,創2011年以來最高季度漲幅紀錄。數據顯示,這受益于油價上漲等因素——期內沙特非石油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5.4%,而石油國內生產總值猛增了23.1%。彭博社評論稱,沙特創紀錄的GDP增長表現,受益于能源價格上漲,以及俄烏沖突對全球貿易、生產和消費模式的改變。

資源大國貌似“贏麻了”,資源秩序貌似占據了上風,但這一切真的可持續嗎?資源秩序能夠戰勝科技秩序成為全球格局的主導嗎?

有限的資源稟賦

1776年,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寫道:“經濟增長不會無限制地進行下去,最后,會由于自然資源的匱乏而告終。因為,一個國家一旦將它的土壤、天時和地理位置的潛力充分發揮之后,就無法再前進了,但也不會后退,不過這時的工資和利潤都可能非常低。”這段話,是經濟學家關于“資源有限”較早的論述。

十幾年后,一位默默無聞的英國牧師出版了一本小書,描繪了英倫三島人口膨脹的可怕前景。他名叫馬爾薩斯,那本書便是后來聲名遠揚的《人口原理》。《人口原理》描繪了這樣一種歷史循環:生產按照算術級數增長,人口則是幾何級數增長,也就是說,人類生孩子的速度要遠遠快于生產增長的速度。當人口增長超過糧食、土地等生活資料供給時,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生活資料變得供不應求,疫病、饑荒、戰爭等天災人禍隨之爆發,以極其粗暴的方式縮減人口數量,調整實現資源供求的再平衡,之后,又開始新一輪的人口增長和衰減,不斷循環往復。這就是著名的馬爾薩斯陷阱。

20世紀后期,推出“世界末日”模型的羅馬俱樂部,比馬爾薩斯更加悲觀。1972年,美國經濟學家梅多斯等人合作出版了《增長的極限》,他們斷言,由于地球資源有限,“只要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的正反饋回路繼續產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資源需求,這個系統就會被推向它的極限——耗盡地球上所有不可再生的資源”,并且發出警告:隨著資源耗竭、糧食短缺、環境污染,人類社會將發生難以避免的“崩潰”。如果人口、工業化、資源使用和污染的增長趨勢保持不變,我們將達到并在未來某個時候突破地球的承載能力。這本書與美國生物學家埃利希的暢銷書《人口爆炸》的觀點十分接近,都是宣稱地球上資源有限,人類正在毀滅性地消耗地球上的資源,人口增長將使資源耗盡,如果政府不采取有力措施,人類將面臨猶如原子彈、氫彈爆炸那樣可怕的毀滅性災難。“人口爆炸論”因此而得名。

先不論兩種觀點是否正確,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資源是有限的,供給是有限的。新古典經濟學把整個經濟運行看成一個“生產函數”,即Y=F(x),x就是指資本、勞動力、原材料等生產要素,是函數的自變量,Y就是經濟增長的結果。也就是說,要素投入可以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僅僅依靠要素投入,這種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主要原因在于,要素資源都是稀缺的,要素投入不可能無限增加。

比如,廉價勞動力方面,過去,我們有源源不斷的新生勞動力和農業富余勞動力,大量青壯年從農村到城市,變成產業工人,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口紅利,勞動力成本低是我們最大的優勢。現在,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下降,農業富余勞動力減少。從2022年開始,我國人口進入負增長階段,而早在2011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就已經達到峰值9.4億人,并約以每年減少1000萬的速度下降。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1年與2010年相比,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減少4000多萬,這一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礦產資源則更加稀缺,礦產資源挖一點就少一點,用一點就少一點,不可再生。2022年9月,俄政府批準新版稀缺戰略性礦產資源清單。與1996年舊版清單相比,礦物種類從29種增至55種,新增氦、磷酸鹽、鋅、稀有金屬、稀土金屬、鉀鹽、地下水、石墨等。我國也很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比如稀土行業,在1998年開始啟動配額制度,2000年前后開始推動稀土企業整合,2021年國務院整合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贛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的稀土礦產加工業務,成立了中國稀土集團有限公司。

更為重要的是,土地、資本、勞動力等要素面臨邊際效用遞減,無法成為可持續的增長源泉。邊際效用遞減,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一種投入要素連續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數量后,其收益的增量就會下降。2021年,我國城鎮化率為64.7%,城鎮化進入中后期,增速將放緩,房地產、基建等資本形成的傳動驅動力將逐步弱化,資本存量增速可能階梯式下滑。從數據上看,2014—2021年,基建、房地產的投資增速分別從20.3%、10.5%下降到0.2%、4.4%。與此同時,我國增量資本產出率上升趨勢明顯,2019—2020年兩年平均高達12.5%,較2011年上漲6.5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形成單位GDP所需的資本量增加近1倍。

前幾年,我們經常聽到某一產業產能過剩,亟須去產能。這是為什么呢?簡單說,就是資本的邊際回報為零,甚至為負值(需要付成本來清理過剩的產能)。在1929—1933年大蕭條的年代里,美國發生的將牛奶倒入河中、把牲畜沉入海里的事情,便是資本回報率為負的一個實例。20世紀9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在研究了“亞洲四小龍”的增長奇跡后,發現其經濟增長主要靠要素投入,因此做出了“亞洲無奇跡”的著名論斷,并預言“亞洲奇跡”難以持續。

無限的創造力

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曾在他的自傳中寫道,富于創造性的科學家必須具有“一種對于新觀念的鮮明的直覺想象力,它不是依靠推論,而是依靠藝術家的創造性的想象而產生出來的”。從小我們就對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耳熟能詳,但是這句名言并不完整,后面還有半句話,就是“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來得重要”。很簡單,生活中,被空中墜落的東西砸中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只有牛頓通過那顆墜落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又如,瓦特看到水沸騰時蒸汽頂起壺蓋后點燃了改良蒸汽機的思維火花。

科技創新的能量源泉是人的創造力。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無一不是源自創造力,這些正是科技創新的關鍵所在。

當進行一項創造活動時,我們首先會收集有關信息、提出問題,緊接著會對問題進行思考,這種思考有時是刻意的有意識的,有時也會是無意的下意識的,我們會通過直覺和頓悟形成可能的答案,再用邏輯來檢驗其正確性。事實上,大多數創造性工作,要求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有效協作,在大量的憑理智行事的領域中,創造性的突破都是直覺的結果。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創造力是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由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復雜因素綜合優化構成。我們知道,人類的大腦是由左右兩個形狀對稱但功能迥異的半球組成的,左腦支配右側身體的神經和器官,是理解語言的中樞,主要負責分析、推理、數學等條理化思維,即邏輯思維,而右腦支配左側身體的神經和器官,負責可視的、綜合的,幾何、繪畫等思維,即直覺思維,左腦與右腦之間的這種分工與協同,正是創造力的真正基礎。

我們的思維、想象力、創造力是依附于軀體但又超脫于軀體的,在個體生命存在期間,有時即使身體出現了生病等各種狀況,思維也會無限制運轉。進而,盡管囿于個體生命終結,個體創造力會枯竭,但是當作為人類的存在物時,創造力就會隨著人類的繁衍而綿延不絕。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人類的無窮創造力造就了科技創新的無窮動力,造就了科技秩序的無限能量。

無限與有限的戰爭,結局早已注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安县| 汉沽区| 桦川县| 凤庆县| 石河子市| 武夷山市| 新丰县| 双柏县| 册亨县| 丰城市| 霞浦县| 横山县| 天水市| 滦南县| 思茅市| 仙游县| 叶城县| 玛多县| 竹山县| 武强县| 井研县| 霸州市| 云安县| 喀喇沁旗| 平南县| 玉门市| 苏尼特右旗| 宜兰县| 慈利县| 乌鲁木齐市| 普宁市| 高邑县| 桑植县| 海口市| 浪卡子县| 天镇县| 洞头县| 宜宾县| 长宁县| 孟津县|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