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風起之時
- 瓶中大明:開局讓嘉靖下跪太廟
- 西瓜吃肚皮
- 2715字
- 2023-09-28 08:00:00
“讓織工織布,讓鐵匠打鐵,讓木匠營制家具,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基本國策,為的是各人只干各人的所長,如此做,對大明,對百姓,都是最好的。
如今皇上想要改稻為桑,把浙地一半的稻田都改成桑田,養蠶所得銀子數倍于種田。
稻農想去種田就讓他們去種,這樣的大好事,給這些泥腿子們實在是可惜了,應該讓大戶們先來!
浙地耕田,官田約占15%,已大部分更改為桑田;民田約占85%,其中,百畝以內的小地主和十幾畝、幾畝的自耕農半自耕農占了約60%,大戶占了約25%。
把大戶的稻田全部更改為桑田,你們需要的蠶絲至少有了應急。
皇上體恤自己的子民,說稻田改為桑田之后,賦稅可減半,大戶們又得了實利,更沐浴了君恩。
此為兩難自解之法。”
蠶娘子等人面面相覷,一時之間,都不知道林參將是在開玩笑還是在戲耍他們了。
大戶們的稻田本就是免納賦稅的,減去一半,不還是免納賦稅嘛。
呃…不過也確實減去了一半,沐浴了君恩。
被林參將這么一說,倒真像是天大的恩德似的。
蠶娘子等人心里是不相信能說動大戶們改稻為桑的,但畢竟剛見識了林余的霹靂手段,此刻又抱著一絲希望與驚喜攛掇道:
“公子若真能讓大戶們改稻為桑,我等保證,立刻讓杭州城內大大小小的繅絲鋪、織坊、綢莊、布行、紗廠等鋪面重新開業,仍舊招回原本辭退的織工,助公子平亂大事。”
“咳…”沈一石重重咳嗽一聲,邁過五位商人,湊到林余跟前小聲說道:
“林兄,你初來杭州,恐怕還不知這些大戶們的背后牽扯,甚至一紙訴狀,能直達天聽,比一省巡撫都難纏許多。
所以,別說胡部堂,就是嚴閣老,往往也要賣他們幾分面子的。這么說吧,嚴閣老在江西袁州府,徐階徐閣老在南直隸松江府,他們本家就是占地幾十萬畝的當地大戶。
別說改稻為桑,甚至單就今晚上的這些話,要是讓他們知道了,怕是都會引來殺身之禍。
林兄!我知道你著急,可再著急,也不能樹敵太多太重,把自己搭進去啊!”
沈一石苦口婆心規勸,是真的怕了。
林余嘆了口氣,明知故問問道:
“得罪大戶,比明天的事還要可怕?”
“呃…”沈一石愣住了,沉吟了下說道:
“這倒是不如的,但具體情況要復雜許多。
官員辦事,多用官場手段,一是官位施壓,二是上本參奏。
大戶辦事,多用民間手段,一是錢色利誘,而是性命家人威脅。
這些大戶家中,圈養死士是常有的事,更不消說,他們跟漕幫等,也互通有無,互為倚角。”
林余聽了,頓時了然,這不就是…黑社會,咳,大善人嘛。
官員們與大善人,黑白兩道,行事互補。
大戶行事,上有官府遮掩,下有惡仆幫手,更加肆無忌憚,魚肉鄉里。
但此時此刻對付大戶,也不失為一個好時機。
本地官府幫不上忙,大戶們未必敢第一時間動手殺他,何況他也不怕大戶們來找死,于是他們就只能尋求外地大戶,或京城故舊幫忙。
此事辦得要快,要狂風驟雨一般打得他們措手不及。
等到大戶們意識過來,想要倉促聚力,只消一次打擊,就能達到一擊必殺的效果。
到那時,就算告到京城,嘉靖皇帝得了利,卻又不用他得罪人,此事可定。
至于通過跟大戶講道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他們主動改稻為桑,這種方案林余根本不考慮。
難道胡宗憲沒想過這種法子么?不會的,他只是事事受限,考慮太多,辦不到罷了。
也許該啟用齊大柱來幫忙了,既能保證他和他家人…呃,他在此地沒有家人,的安全,說不得也能在關鍵時刻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林余心思既定,略過沈一石,看向五位商人說道:
“浙地百姓之所以不愿意改稻為桑,說到底還是手中既沒余銀,更無余糧,又不信任官府承諾,這才一絲一毫的風險都不敢冒。
大戶人家則不同,他們手中既有余銀,更有余糧,一年以后即可回收收益,為何不敢做?
大戶世代蒙受皇恩,為了皇上的國策,臨著時,難道連一丁點風險都不肯冒么?
哎,我都替咱們的皇上委屈。
這,實在交代不過去!
此事,非做不可!”
蠶娘子等人臉上一喜,但還沒來得及應和,又聽林余說道:
“但是…就是讓大戶們改稻為桑,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辦成的事。杭州城內的民亂,卻是眼前必須要解決的事。
所以,這風險,得先你們這些商人來冒。
先一步把沒了工作,養活不了家人的織工重新招回去,即使賠錢,這鋪子也不能關,不準關,這就是你們要冒的風險。
我雖不覺得自己的承諾能給你們信心,但我還是要給你們一個承諾:
六月收了年中這次稻米之后,是今年最后一次栽下桑苗的時機,這樣年末前,還來得及收一次蠶絲。
我跟你們保證,在六月結束之前,我一定讓那些大戶們,把桑苗種下去!”
蠶娘子等人目光閃爍,心中不停盤算。
六月收稻子之后,若不種植晚稻,改種桑苗,在十月時,未能完全長大的桑樹能收成熟時期三分之一的桑苗。
這也是為什么,隨著時間推移,稻農們越來越不愿改稻為桑,因為他們甚至連半年的口糧,都未必存儲得有。
大戶們則不同。
他們手中有銀子,有糧食,足夠維持到明年桑樹完全長大,無非今年有些損失罷了。
這位林參將,雖然行事大膽得很,但其實粗中有細,倒是把各個關節都考慮到了。
他又如此“不顧性命”,強行要“逆天行事”,為了達到自己目的,無論官員還是大戶們的腦袋都敢砍。
而他們只是商人啊,雖然賺了一些銀子,比普通百姓風光體面,但士農工商,若真昏了頭搞不清楚自己的實際地位,怕是嫌活的命長。
百轉千結,輕重取舍,蠶娘子等人對視一眼,互相點了點頭,還是由蠶娘子上前道個萬福,恭順說道:
“公子宏圖大志,又做了保,我等焉有不識抬舉的道理。
我等回去之后,就開放鋪面,賑災施粥,助公子平定民亂。”
林余心里不由舒了口氣,不到萬不得已,他還真不想對這些商人,強行做什么。
畢竟,在此時的大明人心里,這杭州城外,“農民由地主養著”;在這杭州城里,“工人被老板養著”。
對個人來說,若地主和老板不施恩,農民和工人都只有餓死的份。
但地主跑不了,老板真敢跑,他不想逼迫太甚,真的把杭州城的商業環境搞垮了。
想到此,他決定給出些利益補償,于是笑著說道:
“接下來的話,我本來想先說來著,先禮后兵嘛。
但若先說了,我又沒有信心定能辦到,便顯得我在誆騙你們,憑白讓你們驚憂,索性留到這時候再說,辦到了是驚喜,辦不到你們也不會覺得虧了。”
這下子,別說蠶娘子等人,連沈一石都被吸引住了。
剛剛讓大戶改稻為桑,林余都不曾如此“謙虛”地說可能辦不到,如今難道還會有什么更大的事情,既對我們有利,又十分難辦呢?
六人一時間都想不出,只得好奇地看著林參將,等待他接下來的話。
林余微微笑道,徑直說道:
“歷朝歷代,士、農、工、商,秩序井然,不可打破。
你們都是商人,雖有萬貫家財,卻連一件綢衣都沒有資格穿,這實在是…不利于國家發展。
大明同樣重農抑商,是害怕百姓被金銀蠱惑,都去做買東賣西此等務虛之事,以至于荒廢了土地,最后連肚子都吃不飽。
眼下,我給你們一個徐徐圖之的機會。
事成之日,浙地商人便不再是四階之末,甚至還可以當官。
我林余在時,便也是你們商人的風起之時,望你們把握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