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何為賑濟
- 瓶中大明:開局讓嘉靖下跪太廟
- 西瓜吃肚皮
- 2318字
- 2023-09-25 08:00:00
蕓苑。
官員們已經離開,五位“天下第一商人”被留了下來,戰戰兢兢地等待林余開口吩咐。
林余讓沈一石給他們上完茶,這才和煦笑道:
“自古官商同心,才好做事。
五位財神爺,林某正好有幾件事相求,還望你們能夠相助。”
五位商人頓時面面相覷,不知為何,此刻林余低眉順眼的姿態,比剛剛林余囂張時更加令他們害怕。
他們不由得齊看向沈一石,眼神里滿是懇求之意,望他這個中間人能從中柔和兩句。
我又如何?
他根本就不是原來的他了,原來的他,沉穩卻狡詐。如今的他,魯莽又嗜殺。
沈一石對于成了“中間人”這事,頗有點無可奈何,又有點忐忑不安,此刻也只能硬氣說道:
“林參將,你有事直說便是,何談相求呢,我們答應。”
林余眉頭一皺,一副不高興模樣:
“沈兄,你怎么也如此生疏說話了,咳,要知道,我剛剛所做,可都是為了咱們將來的合作啊!”
五位商人聽著這話,心里跟吃了蒼蠅似的,陡然看向沈一石,心中又惡心又驚駭。
羊入虎口,為虎作倀矣!
哼,怪不得…怪不得如此緊要事,不在總督府衙門,而要在蕓苑進行,既能麻痹他人又能照樣行事。
合著,今晚的事,都是你沈一石與林參將陰謀……
咦,不對…
應該是織造局與總督府奉旨而為。
早就聽說,胡部堂投靠了裕王,如今看來,確實如此。
皇上顯然已經不信任嚴首輔了,要借改換門庭的胡部堂之手,清理嚴首輔在浙地的所有門生故吏,給裕王一派騰位置呢!
也怪不得,這位林參將如此膽大妄為,四品大員的獨子說殺就殺,明日更是要殺得杭州官空,這是奉皇上令,欲效仿酷吏行事?
五位商人心中絲毫沒有得見秘密被揭開的驚喜,反而有種撞見上司情事的尷尬與恐懼。
只是,這樣的機密事,林參將為何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特地”說給他們這些商人們聽,莫非他覺得大事已成,不必顧忌更多?
對了,林參將說,要向他們“求”幾件事。
看來無論多艱難的事,他們都得非答應不可了,否則焉還有得活?
沈一石臉色大變,忙跟五位商人解釋道:
“林參將的意思是…是…你們知道的,我們前幾天剛合作了水天衣的生意,與今日之事…無關。”
五位商人齊齊點頭,既敬且畏地諂媚笑道:
“沈老板,我們懂!我們懂!自此以后,咱們浙地商界興衰的重擔,還得靠沈老板多多擔負呀。”
沈一石不由一怔。
多年夙愿,一夕達成,可他心中竟無多少歡喜。
浙地商界,終于肯承認他這個外來的“蘇州佬”了。
呵,連楊公公多年都未能做到的事,林余只用了一招“殺雞儆猴”,便“殺”得他們聞風而投了。
雖然這種“聞風而投”,心里是極不情愿的。
沈一石心里狠罵了林余一萬遍,為何要拖他下水,這樣的“投靠”,無異于墻頭草,隨風倒,又有何用!
但他突然意識到,從他今晚開門迎林余和沈信入蕓苑的那刻,其實就已經在賊船上了。
林余不過是在點醒他而已。
醒悟后,他恍然意識到,或許也有除了成為“商界老大”之外的,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
當他把自己當成林余“殺官”的共犯,甚至明天還要幫林余殺更多的達官貴人之后,毀堤淹田曾帶給他的驚懼與愧疚,剎那間煙消云散了。
若是明天之后還要被害死,仿佛也添了一種“壯懷激烈”的自豪。
從此以后,他又是個“人”了。
沈一石悲嘆一聲,拱手彎腰大拜了一拜,認真說道:
“林兄誤會了,沈某…不是客氣,只是還未能適應自己的新身份。”
新身份?
什么身份?
林余從沈一石的話語姿態里,感受到一抹沈一石身上從不曾有過的“豪邁”。
這股豪邁,讓沈一石整個人都顯得真誠了。
所以,管他什么身份呢!沈一石,被他一逼,倒逼出一股真誠來,懷著這股真誠,選擇了站在他這一邊。
林余之所以選擇“強”殺宋長柏和蔣云秋,60%是出于自己私心,30%是為了更好平復民亂,10%還就是他所說的“咱們的生意”。
十天前,沈家綢莊初賣水天衣,被乞丐堵門鬧事。
他讓沈一石重找了一批乞丐進杭州城,想要搞亂整個杭州商界,從而渾水摸魚,誰知,以宋進勇為幕后黑手的,蔣云秋代為執行的,他們找的乞丐都被抓到了衙門里。
但今日之后,宋進勇再無力插手,錢良元自身難保,五位“天下第一商人”更是嚇破了膽。
按察使司衙門、知府衙門和浙地商界的同盟聯合,被順手攻破了。
水天衣的生意,可不就能又撿起來了嘛。
他輕咳一聲,又朝沈一石和五位商人說道:
“亂世出英雄,盛世出商杰,浙地商業的繁盛,離不開一個安定有序的社會氛圍。
遠的不說,就說寧波府的倭寇之亂。昔日寧波市舶司開時,其繁貌盛景,甚至遠超杭州府。可今日呢,淪為戰場爭鋒地,百姓十室有九空,哪還有原本模樣?
所以,這杭州民亂平復的益處,不獨官府享受,商人亦有享受。”
五位商人一聽,哪還能不明白意思,當即說道:
“我們回去以后,就開倉放糧,救濟織民;籌借銀子,以作奉獻。”
沈一石等五位商人爭先說完,心中略微不快,看來他們還不適應自己頭上有個“老大”啊。
這老大的權威,終究不能借他人來立,還要他自己足夠恩威服人。
他當即說道:
“沈某自幼家貧,全家只靠一份種地營生作活。
但遇著災荒年,大戶們高價賣糧,低價買田,農家便不得不失掉土地,從此淪為流民。
由此可見,相比金銀粥食,一份營生或許更加重要,更能避免流民叢生,杭州愈亂。
沈某在浙地現有的百多座織坊、綢莊、茶行,愿再多招收兩千名亂民為伙計,相助林兄平復此亂。”
林余眼睛一亮,他正是這個主意,當真是瞌睡遇到枕頭了。
其余五位商人卻面露苦色,根本不愿跟進。
當初之所以辭退這些織工,一是生產工藝改進了,不需要這許多工人;二是今年地里新產的生絲幾乎全為織造局所得,他們沒米下鍋,只得辭退工人。
如今又要他們招回去,那還不如直接讓他們破產呢!
林余等了一會兒,見無人再說話響應,頓時明白了五位商人的真實意思。
這是…不愿再招人了。
他可以通過殺人逼迫官員們就范,因為真的有用。
但要是想通過殺人逼迫商人就范,怕是只能救一時之急,時日一長,商鋪入不敷出,還是要倒閉。
所以,他得想個辦法,解了商人們的后顧之憂。
這個辦法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