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本論:國際秩序
- 智本社
- 1373字
- 2024-03-28 19:53:46
前言
《國際秩序》作為“智本論”系列叢書的第二本書,繼首本書《國家轉型》專注各個國家發展史后,開始探究國家間的秩序關系?!秶肄D型》《國際秩序》與《轉型中國》三本書又組成了一個大專題,關注時代變化下的國家制度變遷。
全球化秩序重構是全書的一個重要觀點。本書以國際金融、貨幣等經濟秩序的演變為主要邏輯,以經濟學原理為理論支點,透視國家之間的合作、沖突及博弈等背后的經濟事實。在分析新舊國際秩序演進的表現、原因時,經濟全球化與國家制度之間的矛盾是本書的重要視角。
在當下疫情危機、石油及糧食危機、戰爭及地緣政治危機四伏的大時代,本書重啟馬爾薩斯陷阱這一概念來闡述國際秩序的解構與重建。
全書分為八章,分別為:后秩序時代、大國博弈、馬爾薩斯陷阱3.0、中美關系、大學治家、思想市場、歷史觀、新視野。
第一章為“后秩序時代”。本書認為,當今世界的經濟動蕩與政治沖突,正是全球化新舊秩序相互博弈的表現。2022年以來,俄烏沖突引發世界關注。本章剖析這場沖突對國際金融能源格局乃至國際秩序的影響,進而闡述“后秩序時代”的演進特征。
第二章為“大國博弈”。本章的研究線索是國家制度與經濟全球化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本書理解國家之間動態關系的重要視角。這一章節的三篇文章以經濟學原理闡述國家之間的合作、博弈及國家自身的演化。
本書認為,維系國際秩序穩定是一項“公共成本”。這是一個國際難題。公共成本“挑擔人”一旦缺位,全球秩序將陷入動蕩不安。在《大國沖突的假象》一文中便以國際匯率體系的演變為案例重點闡述了這一觀點。同時,在剖析國家利益為何是大國沖突假象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再次深化國際秩序新舊演進的主題。
本書也相信,經濟全球化是一條演進之路,是人類通往繁榮與和平之路。這是亞當·斯密的學術遺產。
在“馬爾薩斯陷阱3.0”這一章,重點關注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本章以三個詞——“秩序重構”“危險邊緣”“破局之道”歸納馬爾薩斯陷阱如何困擾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類。當今,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低迷與泡沫風險巨大,人類正在遭遇存量斗爭的困擾,而唯有制度建設、科學技術是破解困境之法。
“中美關系”這一章包括三篇文章,分別圍繞“貿易壓艙”“底層邏輯”與“世界秩序”展開,分析中美貿易結構、回溯利益大循環、探究貿易失衡深層原因。中美是全球大國,中美關系穩定對全球有著深遠影響。中美關系演變也是觀察全球化秩序變遷的一種視角。
本書的“大家治學”章節為讀者介紹一位政治經濟學集大成者——大衛·李嘉圖。本章重點介紹了其比較優勢理論,這一理論至今仍是國際自由貿易的理論基石。理解大衛·李嘉圖及其學說,能幫助我們更深刻理解全球化。
“思想市場”章節解構“群氓”,試圖以思想市場、私人契約和經濟制度三個角度分析這種伴隨群體而生的集體現象。此外,本書還有“歷史觀”和“新視野”兩個章節。
“歷史觀”通常以再現、敘事的手法為讀者展現某個或者連續的歷史時代里的經濟、社會現象。本文的“歷史觀”包含兩篇文章,分別描繪了奧運在不同歷史時代中傳達的社會精神意義以及講述了香港在特別時期作為中華民族窗口的角色意義。
“新視野”關注當下的新技術、新趨勢、新現象。本書為讀者介紹和分析“元宇宙”及其背后的經濟邏輯。
最后,希望讀者能夠在本書閱讀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樂趣,以經濟學的思維思考工作和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本書如有任何疏漏之處,還望讀者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