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基本思路

隨著世界呈現出競爭優勢重塑、經貿規則重建、力量格局重構的疊加態勢,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新的要求,既凸顯出科技創新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性,又凸顯了對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擔憂。由此來看,培育發展新動能的著力點在于推動要素結構升級和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即通過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等傳統要素結構,加快轉向技術、管理和數據等新型要素驅動,增強決定要素使用和配置的技術供給和制度供給,提高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實現以創新導向的產業升級、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提質增效。新動能發展思路是亟須通過技術創新引領產業加速升級和供給體系優化,引導資源由產業間再配置的結構效應轉向產業內升級的效率提升,引導企業由單向的技術改造轉向整體的系統升級,引導產業由單純的產業鏈協作轉向各種要素組合優化協同發展[26]。地方實踐表明,培育發展新動能亟須從供給側角度加快發展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即通過創新引領產業升級和供應鏈優化,通過提高人力資本數量和質量提升創新能力。

(1)基本思路。“十四五”及今后更長時期,培育結構性發展潛能,尚需在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基礎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于通過要素升級、結構優化和制度改革,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強科技創新的體系化能力,整體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綜合以上分析,本書認為,新時期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重點方向和政策取向,可以概括為“兩大突破口、三個重點方向、四項制度改革”,即實施兩大攻堅戰,暢通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三大鏈條,深化技術創新、產業政策、競爭市場和人才培育等四個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供給體系,破除阻礙資源優化配置的制度障礙,加快形成由新動能主導支撐的現代經濟體系。

(2)“兩大攻堅戰”:重點解決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和社會脫碳轉型攻堅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迫切要求依靠科技自強自立,優先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以此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工作重點之一。這意味著我國必然注重推動經濟發展由高碳經濟向綠色發展轉變。顯然,這會要求控制煤炭消費和大規模發展清潔能源,但不僅是能源結構優化問題,更是全社會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尤其將以環境標準和減排壓力約束倒逼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十四五”時期,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基礎上,更要打好全社會脫碳轉型攻堅戰,迫切要求率先在產業端深度脫碳,尤其是率先優化升級占碳排放量80%以上的第二產業,通過技術改造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從而主動履行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國際社會承諾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3)三個重點方向:自主導向的科技創新、創新導向的產業升級和市場導向的供應鏈優化。自主導向的科技創新,即要實現自立自強,強調自主可控,解決高質量供給的動力源問題;創新導向的產業升級,即要把技術創新作為產業鏈現代化升級的主攻方向,解決產業鏈高級化、智能化、完整性的問題,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質量;市場導向的供應鏈優化,即要增強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特別是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解決供給體系的有效性問題。“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切實圍繞三個重點方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暢通創新鏈、產業鏈和供應鏈,既解決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問題,又解決高質量供給對需求的適配性問題。

(4)四項制度改革:找準關鍵突破口,瞄準主攻方向,還要使出改革這個關鍵的一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培育發展新動能,歸根結底還是需要用改革辦法解決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雙提升”的問題,需要在技術創新、產業政策、競爭市場和人才培育等四個方面不斷深化改革。一是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打造自主可控和開放合作的創新鏈;二是適時調整產業扶持政策體系,著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三是進一步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營造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場秩序,建設內外一致的高標準市場;四是深化人力資本培育體制改革,不斷提高人力資本投入,為增強原創性創新和厚植發展后勁提供重要的人力支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泰宁县| 娱乐| 巩义市| 隆德县| 南岸区| 敦煌市| 隆安县| 巩留县| 扎鲁特旗| 津南区| 河间市| 松原市| 绥芬河市| 河东区| 昌黎县| 山阴县| 紫云| 和硕县| 商洛市| 垣曲县| 若羌县| 巩留县| 惠州市| 休宁县| 佛坪县| 桃源县| 应用必备| 江口县| 龙泉市| 湛江市| 兴国县| 什邡市| 梨树县| 鸡东县| 台中县| 义乌市| 马尔康县| 肇庆市| 崇阳县|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