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英雄少年

智老每每看到這一眾少年班的弟子習(xí)練功夫,心中總是無限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成就大業(yè)者,自是少年時期就已經(jīng)奠定下了基礎(chǔ),這基礎(chǔ)無外乎素質(zhì)與才能。

智老自覺責任重大,便在少年班住處的墻上醒目的書寫了顏真卿的《勸學(xué)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的勸學(xué)詩簡單易懂,不用太多解釋,這群少年自是熟記在心。

楊羽楊云帆對顏真卿最是崇拜,因此讀了很多智老惠存的有關(guān)顏真卿的書籍,了解了顏真卿的眾多故事。

顏真卿祖上那可是大大的有名。遠推當屬顏回,孔門七十二賢之首,那是顏真卿的四十世曾祖。近說顏之推,顏真卿的曾祖,南北朝時期的大文學(xué)家,著有《顏氏家訓(xùn)》流傳后世。顏之推之孫顏師古,太宗時期的中書舍人,參掌機密,專典詔書,并以《漢書注》最是留名于天下。那是顏真卿的高祖父。

大唐崇圣老子,稱老子為“太上老君”。大唐開立以來,全國各地增建了數(shù)百個規(guī)模宏大的“太清宮”以供奉老子,并對眾多之前的供奉老子的廟宇進行了修建。其中蘇州的“開元宮”的太上老君石刻像,得到當今圣上御贊,由吳道子繪像,顏真卿書寫,號稱“開元宮三絕”。足見顏真卿的書法神功。

顏真卿的書法師從張旭,張旭被人們昵稱為“張癲”,是當代有名的書法大家。張旭在喝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筆,醒來竟無法重得。張旭與懷素并稱“癲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并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李琎、李適之、李白、崔宗之、蘇晉、焦遂”并稱飲中八仙。

更為有名的是,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并稱當世“三絕”。

張旭崇尚師法自然。在張旭眼中,一切的自然物象、一切的生活跡象都是師法自然的對象,都能激起其創(chuàng)作的靈感。受到書圣王羲之從白鵝戲水中得到啟發(fā)最終創(chuàng)造出了流麗典雅的書風(fēng)的啟迪,張旭卻從“擔夫爭道”中豐富了布白構(gòu)體的構(gòu)思,從“聞鼓吹”中得到了筆法快慢、輕重、徐疾、粗細的啟示,從“劍器舞”中找到了緊湊有力、節(jié)奏合理、飄忽多變的狂草神韻,使書法有了質(zhì)的變化。

擔夫爭道,是說張旭有一次看到挑著一擔重物的擔夫,在狹窄的小路上與公主相遇,如何相錯之事。擔夫既要往外側(cè)身緩行,又要有往里側(cè)的勁頭避免失衡。含胸拔背小心翼翼的挑擔從公主旁錯過又不能弄臟公主的衣服。而公主呢,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lián)诱瓷?,擰著一身勁晃過去。從而得到草書結(jié)構(gòu)布白、偏旁組合、進退參差有致、張弛迎讓有情的感悟。

聞鼓吹,是說張旭聽到鼓響起的音階,從中參透出草書筆法當中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美。鼓聲的感悟是行筆先要蓄勢,落筆要寸勁瞬發(fā)。而吹奏的感悟是行筆平穩(wěn)之中,各個筆畫都要能體現(xiàn)整體。很多細微的筆畫、字間過渡,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絕無矯揉造作之感。

劍器舞,是說張旭看到公孫大娘的劍舞,神情、動作、劍招的高度統(tǒng)一,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一個動作都美到了極致,而感悟到書法之意。

而顏真卿又“變法出新意”,能將歷代書法發(fā)揚光大。顏真卿書法特點是:筋骨藏于肉,火氣藏于畫,氣勢外放于型,藏鋒逆入,折腕帶筆,中鋒運毫,字體向外開張,體現(xiàn)了大唐盛世的磅礴大氣。被人們尊稱為顏神。

楊羽愛屋及烏,崇拜顏真卿,就連顏真卿的師傅也崇拜上了。這天見大家聚在一起,楊羽在白板上寫下了《山中留客》-張旭: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只聽楊羽娓娓道來:春光明媚,山河氣象萬千,何必擔心陰云就要匆匆回家呢?就算天氣晴朗,沒有一絲雨意,走入山云深處,也是會沾濕衣裳的。這是詩的原意。延伸開來,這首詩緊扣詩題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繪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畫。

先說首句。首句“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寫出了留客的前提條件,山中萬物都在春天的陽光下爭奇斗艷,呈現(xiàn)著一派醉人的美景,不值得留戀嗎?一個“弄”字是最出神入化的,給山中景物賦予了擬人的性格,描繪了萬物朝氣蓬勃的氣象。全詩正面描寫山景只有這一句詩。因為只有一句,所以詩人就不去描繪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從整體入手,著力表現(xiàn)春山的整體面貌,借助“光”“態(tài)”“暉”,渲染出滿目生機、引人入勝的意境。因為只有把這一句寫得很濃,而且先聲奪人,形成一種壓倒的優(yōu)勢,“留”才有意義,客人所擔心的問題才顯得無足輕重。

再說次句。次句“莫為輕陰便擬歸”,是詩人對客人的勸留之辭,恰值游興正濃之際,天空中忽然浮過一片“輕陰”,令客人游興頓減,暗示了客人主觀上并非不戀山景的心意。次句與首句緊密相關(guān)。由于首句蘊含豐富,很有分量,次句對客人的挽留就顯得順流而下,毫不費力。

到了最后兩句,“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采取以退為進、欲擒故縱的筆法,進一步勸慰客人既來之,則安之,不要錯過美好春光,涉涉前行。你不是擔心“輕陰”致雨、淋濕衣服嗎?詩人就委婉地假設(shè)了一個晴天游春的問題:即便晴天,在云深霧鎖水汽濛濛的山中行走,衣服也同樣會被霧氣和露水打濕的喲。也就是說,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既然“沾衣”是春日游山無法繞開的,換個角度,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樂趣,那么,就不必為一片“輕陰”而躑躅不前。這兩句不只是消極地解除客人的疑慮,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地去誘導(dǎo)、去點燃客人心中想要繼續(xù)欣賞春山美景的激情。

這首詩的意境異常清幽,又表現(xiàn)出雋永的哲理啟迪。它告訴我們:事物是復(fù)雜的,不應(yīng)片面地看待問題,對待困難也是如此。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要正視困難,勇往直前,“莫為輕陰便擬歸”;在克服困難中迎來的美景,才更加賞心悅目,其樂無窮。正由于詩中含義豐富而深刻,所以,這首詩與同類登山春游詩相比就更別具一番悠然不盡的韻味。

眾人贊許的不斷點頭稱是。

智老不知道何時來到了大家身旁,眾人心無旁騖的聽著楊羽的講解,竟都沒有注意到。

智老樂得這些少年弟子們好學(xué)勇進,時時給眾弟子們講述當今的少年英雄故事,意在啟發(fā)大家,珍惜大好時光,將來學(xué)以致用。正好借著今天的興致,道:今天為師要給大家講一講少年有為的故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是誰的詩?

齊飛道:駱賓王駱觀光所做。

智老問道:幾歲所做?

齊飛啞然。智老望向裴士英。裴士英站起來答道:駱賓王七歲時所做。

智老道:正是。駱賓王小時候住的村邊有一口池塘叫做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輕佛,池水清澈見底,魚兒歡戲,景色逸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慧伶俐,對答如流,心中驚訝不已。路過塘邊,見水上鵝兒成群浮游,客人有意試探駱賓王,指著鵝兒要其作詩。駱賓王略加思索,邊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智老繼續(xù)道:鵝、鵝、鵝連續(xù)三個疊字,表達出對鵝的喜愛之情。曲項向天歌,又展示了昂揚的斗志。水面上觀察,白色羽毛浮在綠水之上,往水下觀察,紅掌在時刻不停的撥動。

讀詩要讀出詩的寓意:正如人生,看起來安然自得毫不費力,身下卻在做著努力的付出。作者或無意,讀者需用心。同樣一首詩,各有各的解讀。詩就在那里,同一個人不同時期解讀出來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內(nèi)心與詩境一致的時候,才會達到共鳴。

裴士英對詩詞掌握的比眾師兄弟們自然要多一些,但聽到智老的講解卻是心中一動。這么簡單的一首詩,竟含有如此深奧的道理?卻原來不知。一點即明,這是智老在啟示大家。只有對這首詩理解了,才會變成曲中人啊。

智老繼續(xù)道:楊炯楊令明,九歲應(yīng)弟子舉及第,被舉薦為“神童”。楊令明的《從軍行》是最為大家熟悉的。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fēng)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當今世上,都認為是王楊盧駱四人,勇于改變了詩歌舊體。其中楊就是楊炯楊令明。

賀蘭聽到自己最得意的掛在口邊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句子,卻不理解這些詩是如何打破了傳統(tǒng)舊體的。便向智老請教。

智老解釋道:詩歌舊體,是指自《詩經(jīng)》以來的辭賦、古風(fēng)、律絕、詞曲等。辭藻華麗,大多是以稱頌為主的宮體詩。而詩歌新體多以個人感悟居多。王楊盧駱四人敢于打破傳統(tǒng)舊體,實在是為詩歌帶來了一股春風(fēng)。

大家這才釋然。

智老繼續(xù)吟誦道: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是誰做的詩?

齊飛齊奕之道:王勃王子安。

智老點頭微笑道:正是?!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體現(xiàn)了王子安的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情懷。才能不是無緣無故成長的,試看王子安的“紅掌撥清波”如何。

齊飛自言自語道:嗯?王子安的“紅掌撥清波”?不是駱觀光的“紅掌撥清波”嗎?隨后恍然,奧,是了,是指王子安背后里下的功夫。

只聽智老繼續(xù)道:王勃王子安,六歲能文,文筆流暢,構(gòu)思無滯,被贊為“神童”。九歲讀前朝大儒顏師古,說著頓了頓道,也就是顏真卿顏公的高祖,顏師古的《漢書注》,做《指瑕》十卷,以糾其錯。十歲,飽覽《六經(jīng)》。一十二歲至一十四歲,在長安跟隨曹元學(xué)醫(yī),深入知曉了《周易》《黃帝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一十六歲時,應(yīng)幽素舉及第,授職從七品上的朝散郎,未冠而仕,成為朝廷之中最年少的命官。

想必大家都知道《滕王閣序》這篇文章吧?氣勢宏偉,名動天下。眼前不單單是一個滕王閣,而是將滕王閣置于天地上下左右縱橫前后歷史的偌大空間進行描述,并借滕王閣序代寫自己的宏圖大志。

滕王閣,當然是滕王所建。滕王,唐高祖之子李元嬰是也。藤王最初十一歲受封于河南道的滕州,稱為藤王。初始為了便于宴請賓客,賞景作畫,在滕州大興土木,建了滕王閣。任職江南西道洪州都督便又在洪州建了一所新的滕王閣。任職劍南道隆州刺史了,又在隆州建了滕王閣。這也很有趣,每到一處,便留下一個滕王閣。此文章中的滕王閣是指洪州府的滕王閣。

王子安過路洪州,正趕上滕王閣重修已畢,洪州都督閻伯歟廣發(fā)請柬,各路文人齊聚滕王閣。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后,閻都督命書童托著筆墨紙硯,輪流請賓客們?yōu)殡蹰w做序。大家心知肚明,閻公是借此讓女婿孟學(xué)士出名,便隨意寫了幾句,以待孟學(xué)士出場。孟學(xué)士早就在心里準備好了一篇文章,在眾人的推脫下,站起身來,邊寫邊唱。甫畢,喝彩聲早就響成一片。閻公笑容可掬的問道:還有哪位高士出場?

在座的其他人等自然了然于胸,紛紛推脫??墒?,王勃王子安卻出人意料的站了起來,來到案板之前,大筆一揮,邊寫邊吟:

“豫章故郡,洪州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閻都督有些不高興,借更衣故,轉(zhuǎn)入后堂。內(nèi)心卻又有些好奇,便指使書童將王子安的文章隨時報上來。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閻公對當初幾句并不在意,不過老生常談尓,但當看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語,便開始品味起來。后面的文章陸續(xù)報了上來:

“雄州霧列,俊采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時維九月,序?qū)偃铩A仕M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甭牭酱颂?,閻伯歟心中暗暗稱奇,孟學(xué)士卻早已拜服,疾步走到王勃身邊,看王勃瀟灑的寫道:“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落霞與孤霧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句一出,語驚四座,眾人紛紛圍攏過來。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眾人嘖嘖稱贊之聲不絕,文章終于以序詩結(jié)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

左右把寫好的文章呈上閻公,王子安早已起身告辭。

閻公看了王子安的序詩,正要贊賞,卻發(fā)現(xiàn)最后一句空了一個字,甚覺奇怪。一旁的文人學(xué)士見到閻公臉有異色,紛紛湊上前來,這個說一定是“水”字,那個言應(yīng)該是“獨”字,還有的道“枉”字更妙。閻公聽了都覺得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馬追趕王勃,請他把遺漏之字補齊。待來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隨從說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閻公海涵。”來人返回將此話轉(zhuǎn)告了閻公,閻公心里臉色一沉,暗自思襯:“此分明是在敲詐本官,真真可惱!”又一轉(zhuǎn)念,“這么精彩的一片文章,豈能讓一個字空著,罷罷罷,不如隨他的愿,這樣本官也落個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于是便命人備好紋銀千兩,親自率眾文人學(xué)士,急急趕到王勃住處。王勃故作驚訝:“何勞閻公下問,晚生豈敢空字?”大家聽了只覺得不知其意,有人問道:“那所空之處該當何字?”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贝蠹衣牶笠恢路Q:此字最妙,此字最妙?。¢惞惨馕渡铋L地說:“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今奇才!”。

智老道:王楊盧駱還有一位,那是誰???

提起王楊盧駱,裴士英再熟悉不過,答道:盧照鄰盧升之。

智老道:正是。請聽盧升之的這首詩歌《春晚山莊》:

田家無四鄰,獨坐一園春。

鶯啼非選樹,魚戲不驚綸。

山水彈琴盡,風(fēng)花酌酒頻。

年華已可樂,高興復(fù)留人。

說的是:山中別墅沒有四鄰,獨坐園中欣賞滿園春色。黃鶯歡快的啼鳴跳躍,不在乎樹木的高低。游動的魚兒在水中嬉戲,不在意有人垂釣。觀賞山水的樂趣從琴聲中盡情流露,清風(fēng)花蔭下正適宜頻頻舉杯暢飲。晚春初夏時節(jié)山水正多佳趣,山莊景色令人興致高雅,流連忘返。

陶然道:我最欣賞的一句是:獨坐一園春。好有情調(diào)!這個獨字好,不是孤獨的獨,而是洋洋自得的傲獨:這一園春色都是我的。

智老贊許的點了點頭道:這是盧升之離任益州新都尉之后,婆娑蜀中,放曠詩酒而作。風(fēng)格俊郎,詞藻清麗,吹拂著一股清新之風(fēng)。王維王夫子有一句詩“獨坐幽篁里”是一脈相承的。這里的獨也不是孤獨,而是傲獨。

智老忽然想起來什么,話鋒一轉(zhuǎn),道:這些都是過往的少年英雄。當今世上,也不乏英雄少年。隨后吟道: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陶然道:我知道,這是王維王郎中的詩,一十七歲所做。忘機自從讀詩以來,最敬重的當屬王維王老夫子了。

智老有些驚訝,道:忘機?忘機何人也?

陶然急忙站起來拱手道:忘機者,弟子陶然也。接著將李太白詩中“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吟了出來道:弟子已將吾字改為“忘機”。陶然陶忘機。

智老不由的笑道:改的好。

陶然繼續(xù)道:吾隨師拜訪王郎中之時,王夫子為弟子講解過這首詩的含義,至今依然歷歷在目。當初我問道:第一句的兩個“異”字該當何講?夫子講到,一個是“異”鄉(xiāng),一個是“異”客。異鄉(xiāng)是我在長安的感受,異客是周邊人對我的感覺。兩個“異”加在一起,才更加感覺“孤獨”,呼應(yīng)了前面的“獨”字。在忘機聽來,真是一字一語,層層疊疊,意境高深。

智老道:是啊。年輕的時候?qū)τ凇蔼殹弊指惺艿礁嗟氖枪陋殻怀羁啵€摻雜著特立獨行的豪邁之氣,并且王夫子深知,孤獨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王夫子的所感正是當時的心情所在,才果有此感。從整個詩篇來看,前兩句先寫自己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后兩句反過來再寫家鄉(xiāng)的親人也一定是在思念自己,遙相呼應(yīng),寫法獨特,令人回環(huán)往復(fù),余味綿綿。我思念你之時,你也一定在思念我。只有相互思念才是真正的思念。

陶然道:寫詩容易,寫好詩太難了,好詩一定不是刻意的追求。每每讀到這首詩,就感受到了詩意在重度壓抑之下瞬間的磅礴爆發(fā)。

智老道:正是如此。有所感才會有所發(fā),而有所感才是首位。無病呻吟是寫不出好詩的。

智老繼續(xù)道:王夫子出身于天下五大望族之一的太原王氏,他的母親則出身另一望族博陵崔氏。王維名維,字摩詰。

知道王夫子的名字的來歷嗎?來自于佛教著名居士的名字維摩詰。王母虔誠奉佛多年,王夫子也深受影響。佛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是智者維摩詰與弟子講學(xué)之書。據(jù)《維摩詰經(jīng)》記載,維摩詰是毗舍離神通廣大的大乘居士,曾以稱病為由,同釋迦牟尼派來問病的文殊師利這位智慧第一的菩薩等人反復(fù)論說佛法,義理深奧,妙語如珠,文殊菩薩對他倍加崇敬。

智老繼續(xù)道:王維王夫子,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閑音律。一十五歲自蒲州來到長安,因?qū)懙靡皇趾迷姡び跁?,加之音樂天賦極佳,是音律、詩歌、書畫三者俱佳的俊才。加之王維的家世河?xùn)|王氏也是名門望族,少年王維一到京城便立即成為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有個王爺拿來一幅奏樂圖,但不知因何題名,便請教王維。王維見后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闭垇順穾熝葑啵环趾敛徊睢H憑一幅圖畫便能辨別這是《霓裳羽衣曲》的某個片段,當真了得,王維善于奏樂,他常在寧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爺“待之如師友”。

當年在京城應(yīng)試,王夫子所寫的詩篇是《少年行》: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臂兩雕弧,虜騎千群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diào)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云臺論戰(zhàn)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說的是:新豐產(chǎn)的美酒一斗價值十千,出沒五陵的游俠多是少年。相逢時意氣投合為君痛飲,駿馬就拴在酒樓下垂柳邊,一醉方休,不醉不歸。才從軍便做漢朝的羽林郎,一開始就隨將軍鏖戰(zhàn)漁陽。誰都知道奔赴邊疆從軍的艱苦和危險,縱然戰(zhàn)死也還留下俠骨芬芳。一個人就能拉開兩張雕弓,敵騎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偏坐金鞍上從容調(diào)好羽箭,紛紛射向敵酋無法逃生。朝廷君臣慶功大宴方告終,高高坐在云臺上談?wù)搼?zhàn)功。圣上親臨殿欄賜予列侯印,將軍佩著印綬走出明光宮。

智老啟發(fā)眾人道:寫人實為寫己。滿懷一生的豪情壯志,報效國家,最終盼得拜相封侯,這是多少人的愿望,也是自己的愿望。王夫子歌詠少年壯志,借以抒發(fā)慷慨激昂之情。王維的少年,便充滿了高遠的志向。

賀蘭聽了這首詩,也是有所同感,這不正是自己的志向嗎?

賀蘭問道:師傅,有件事不甚理解。王夫子為什么寫的是從軍便做漢朝羽林郎呢?

智老道:詩人大多借漢朝代寫今朝,是表達了心中的漢代情結(jié),唐尊漢法,從歷史文化中尋求一種精神的力量。

賀蘭點了點頭。

智老道:王維一直勤奮努力,二十歲高中狀元,是個狀元郎。由于音樂的天賦被圣上任命為太樂丞,管理宮內(nèi)樂事。其祖父王胄曾為太常寺協(xié)律郎,也算是繼承了祖上的音律一脈。

智老道:我這里收集到的一首《相思》,你們聽一聽: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只?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是送給誰的?

眾弟子們沒聽過這首詩,紛紛搖了搖頭。

智老道:是送給李龜年的。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三兄弟擅長音律,因此時常陪伴圣上左右,并經(jīng)常到王公大臣家里演唱。王維管理宮內(nèi)樂事,兩人自然成為了好朋友。一次,偶然在江上相遇。離別之時,王維便寫了這首詩,李龜年當場譜成曲子交給樂師們演奏。

智老講到這里,就安排任務(wù)道:奕之,你讀幾篇《少年行》,給大家講解如何?

齊飛齊奕之急忙點頭稱是。

齊飛趁著空閑,專心研讀《少年行》。過了不多的時日,便給大家講解《少年行》。

《少年行》-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fēng)。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說的是:在長安金市之東,五陵的貴公子騎著銀鞍白馬,滿面春風(fēng)。他們在游春賞花之后,最愛到哪里去呢?他們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飲酒尋樂。

其意為:全詩著墨以“游”字作為靈魂,圍繞“游春”展開描寫。首句“五陵年少金市東”,“五陵”指漢代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等五個皇帝的陵寢,當時每立皇陵,都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遷至附近居住,故李白以“五陵年少”指富家公子,也即詩中著力描寫的少年?!敖鹗小本褪嵌汲情L安的西市。首句既交代了游者的身份,也點出了“游”的地點。緊接著,詩歌以“銀鞍”句補足對主人公的描寫,同時也交代了“游”的時令?!般y鞍白馬”是詩中側(cè)筆,對完成翩翩少年騎馬游春的灑脫形象來說是重要一筆?!奥浠ā眱删涿鑼懮倌曩p花飲酒,倜儻風(fēng)流?!昂А?,本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女子,但到現(xiàn)今,此詞幾乎成了美女的代名詞。全首詩描寫了游春的過程,從時間上看句句互相連續(xù)。詩句精要簡練,表現(xiàn)出言簡意繁的特色,寥寥二十余字,將“游”描述得清楚完整,詩句顯得一字不可移易。首兩句重在寫主人公的外部形象,詩歌沒有直接的肖像描寫,但僅“銀鞍白馬”一詞,就已烘托出少年的英俊灑脫。后兩句側(cè)重于表現(xiàn)主人公的心態(tài):正當落花踏盡、春已遍游之時,卻發(fā)現(xiàn)柳暗花明、兼有美人侍側(cè)的快樂所在:酒肆?!靶θ搿眱勺钟绕鋫魃?,將少年主人公的心境寫活了。從李太白的這首詩歌中,我們似乎多少可以窺見一些詩人自己的影像。不是嗎?

《少年行》-王昌齡

西陵俠年少,送客過長亭。

青槐夾兩路,白馬如流星。

聞道羽書急,單于寇井陘。

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

說的是:西陵的一位少年英俠,在長亭為他人餞行。在那青槐夾道的驛路上,呈報緊急公文的信使騎著白馬如同流星一樣飛馳而過。聽說這是一道來自邊關(guān)的緊急軍事文書,傳來了匈奴侵犯井陘的消息。少年得知后浩氣沖天趕赴為難,立志要像竇憲那樣驅(qū)逐跶虜,刻石燕然。

其意為:此詩寫景敘事,有條不紊,形象地突出了少年游俠仗義豪爽的勇武性格。反映了我大唐強盛的國威,以及有志少年積極向上,渴望建功立業(yè)的精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资阳市| 宿迁市| 宜阳县| 都安| 周口市| 三河市| 十堰市| 昌吉市| 泰州市| 罗山县| 保山市| 青海省| 庆阳市| 兴安盟| 长葛市| 东兴市| 郁南县| 中卫市| 西盟| 河北省| 冀州市| 清徐县| 车致| 长阳| 那曲县| 彭山县| 精河县| 潞西市| 钦州市| 分宜县| 武邑县| 改则县| 安阳县| 科尔| 洞口县| 奉新县| 阜平县| 措勤县| 贵溪市|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