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癥的特點

有人會說:“小孩子怎么可能得抑郁癥?”這不僅使普通人困惑,而且在臨床和學術界,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癥也曾長期得不到承認。首先,兒童精神病學本身就是一門相當年輕的學科,在20世紀30年代才誕生。然后,從70年代開始,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癥才被逐漸接受并被視為一個真實存在的疾病,在臨床上得到承認,在學術上得到廣泛的研究。如今,抑郁癥已經成為青少年面臨的最普遍和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在2005~2015的十年間抑郁癥的發病率增長了18%,抑郁癥患者中有半數在14歲以前就已經顯現出相關癥狀,但是大多數人未被發現,沒有及時得到重視,也沒有得到治療。抑郁癥成了世界范圍內精神失能(mental disability)和身體失能(physical disability)的首要原因。

兒童和青少年抑郁癥發病率仍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心理教育普及、精神衛生意識增強、醫療條件提高,使得許多原本隱蔽的抑郁癥案例得以被發現;另一方面,高度緊張的社會環境、日益激烈的學業競爭、加速擴大的親子代溝、追求快感又充滿霸凌的網絡世界社交媒體在線游戲等,都增加了當今兒童青少年罹患抑郁癥的風險。

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癥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特點。在兒童期,即小學階段(6~12歲),抑郁癥多表現為:經常無故頭疼、肚子疼或其他身體不適;過度的焦慮、擔憂;沒人招惹就產生敵意和突然表現出攻擊性言行,經常不聽話、發脾氣;呈現出悲傷或無助的言行,愛流淚;低自尊;過度敏感、情緒起伏大;明顯的體重增加或減少;作息發生變化;不想上學,經常曠課;學校表現變差;過度活躍、多動;社交減少,對和別人玩耍幾乎沒有興趣,與人溝通的狀態差;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或嘗試;開始有自我傷害或自殺的想法。

兒童期抑郁癥有三大特點。第一,因為孩子對情緒識別和表達的能力尚有限,他可能沒有抑郁癥的概念,即使有部分概念也可能意識不到自己患病了,所以很難聽到孩子直接以語言表達“爸爸媽媽,我得抑郁癥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通過身體語言來表達,這又存在性別差異。男孩更容易通過外化(externalizing)的身體語言表現癥狀,比如打架、欺負他人;而女孩則更容易通過內化(internalizing)的身體語言表現癥狀,比如報告更多身體不適,尤其是病狀模糊、原因不詳的身體不適。第二,因為小學是進入學校教育的最初階段,去學校上課和回家做作業占據了孩子生活的絕大部分,如果孩子不適應學校教育,容易出現抑郁癥狀,而抑郁癥狀又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所以這一時期的抑郁癥突出地表現為做作業磨蹭、注意力不集中、成績差、成績下降、畏難、逃避挑戰、不愿嘗新。第三,一般而言,小學階段的孩子,相對于學前的孩子,表現出更長時間的不開心,而且開始出現自傷或自殺的想法,但相對于初高中的孩子,又尚未開始付諸行動。

到了青春期,即初高中階段(12~19歲),抑郁癥多表現為:持續的不開心、悲傷、無助;缺少熱情、活力、動力;煩躁、生氣、暴怒;長期的擔憂,過度的恐懼;過度的內疚,感覺自己沒有能力滿足自己和他人對自己的期望;成績下滑,違反校紀校規;和權威人士(如老師家長)之間產生沖突;疏遠朋友,不參與活動;低自尊,對拒絕、批評、失敗極度敏感,對批評反應過度;想問題鉆牛角尖,有非常負面的預判;優柔寡斷,難以集中注意力,健忘;坐立不安;在飲食或睡眠上有改變;對外表不打理;抽煙、喝酒、使用成癮性物質;進行有損自我健康的冒險性行為,比如偷東西,曠課,離家出走;關注死亡話題;有自傷或自殺的想法、計劃、嘗試。

青春期抑郁癥有三個特點。第一,在青少年抑郁中最常見的模式,是非典型抑郁癥(atypical depression),雖然抑郁,但有時會反彈,看起來很正常,自我感覺也良好,因此容易被孩子和父母忽略,耽誤了診斷和治療。第二,女生患抑郁癥的比例是男生的兩到三倍。我會在后續章節作詳細描述。第三,孩子在情緒上經常表現為暴躁、易怒,而非悲傷。當父母看到孩子低落、傷感時,比較容易警覺孩子是否患抑郁癥,但是看到孩子動不動心煩發火、暴跳如雷、霸道不講理時,容易認為孩子是性格不好、不講禮貌、不尊重人,而不會聯想到抑郁癥。根據臨床經驗和研究發現,易怒是青春期抑郁癥的重要指標。兒童期和成年期的抑郁癥狀更相像,而青春期抑郁癥的顯著癥狀是易怒。如果除了易怒之外,還伴有喪失興趣與快感及其他抑郁癥狀,那么哪怕沒有明顯的抑郁情緒,也符合抑郁癥診斷。

縱觀孩子的不同發展階段,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癥呈現出了哪些特點呢?首先,抑郁癥經常和其他心理疾病相伴存在。以美國數據為例,在3~17歲有抑郁癥的孩子中,近75%也有焦慮癥,近50%也有行為問題。在3~17歲有焦慮癥的孩子中,超過30%有抑郁癥,近40%有行為問題。在3~17歲有行為問題的孩子中,20%有抑郁癥,超過35%有焦慮癥。其次,整體而言,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比男孩面臨更大的抑郁癥風險。雖然在10歲以前,男孩女孩抑郁癥患病比例相當,但是到了青春期,女孩患病率增幅遠超男孩。最后,抑郁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年紀越大的孩子中,患抑郁癥的人數越多。以美國部分研究為例,在3~5歲,大約25人里就有一人患抑郁癥;在6~11歲,將近20個人里就有一人患抑郁癥;而到了12~17歲,差不多每8個人里就有一人患抑郁癥。

最后這一特點值得展開論述。為什么年齡越大患抑郁癥的風險越大呢?第一,隨著年齡的增長,遭遇創傷、災難、疾病等各種可能引發抑郁癥的經歷的概率就會越大。第二,家庭中是否存在任何不良狀況?例如教養方式不合適,父母對孩子存在虐待或忽視,父母患有(沒被診斷、未得到治療的)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礙,父母關系充斥著冷戰、爭吵甚至家暴等。多種不良狀況對孩子的傷害會不斷累加,最終成為爆發性災難事件。第三,除了學業壓力之外,學校環境中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是孩子每天不得不面對且無法擺脫的,也可能增加孩子患抑郁癥的風險。比如,我的一位來訪者,曾在小學時聽到同學給自己起的外號——“矮冬瓜”,原本不在意外表的她開始變得對身材敏感且自卑,即使減肥成功后依然擺脫不了“我丑”的信念。至于為什么青春期患抑郁癥的風險最大,我會在后續章節中詳細解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阳市| 宝鸡市| 唐海县| 长乐市| 临湘市| 元氏县| 抚远县| 体育| 登封市| 玉田县| 宿州市| 沛县| 新晃| 璧山县| 牙克石市| 海原县| 泌阳县| 营口市| 衡山县| 灵台县| 淳安县| 南雄市| 新巴尔虎右旗| 泌阳县| 贵南县| 房产| 邹平县| 长顺县| 两当县| 多伦县| 开化县| 盐亭县| 克拉玛依市| 饶河县| 泌阳县| 灌南县| 齐河县| 博爱县| 丰原市| 家居| 渝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