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銅錢一般圓
- 靖康之后,率岳飛拾山河
- 禿筆畫方圓
- 2304字
- 2024-04-12 16:43:23
沈放當著土門軍營三軍將士的面,高調的宣揚了一把治軍之道。
就算張思麒自視甚高,方大宸老于世故,也不得不佩服。
大宋軍隊所尊崇者,唯軍功耳。
李剛少宰去歲領京城四壁守御使,扛住了金國二太子斡離不六萬精兵圍攻汴京,戰況之烈,開國所僅有。
照理說,李少宰臨危受命,挽大廈于將傾,應該受到軍隊的尊崇才對,可軍隊將領們并不買他的賬。
大宋重文抑武百余年下來,文官武將之間的鴻溝又豈是人力所能改變的。
士大夫瞧不起武人,當初范仲淹領兵抵御西夏,打死也不愿意掛武職。
銅面將軍狄青,戎馬一生,官至樞密使,卻因功高被文彥博參了一本,郁郁而終。
雖個例不能以偏概全,但透過現象看本質,雖曹彬這等曠世武將,見了普通士人也要下馬垂首讓道,能說武將心里沒點怨言嗎?
趙宋皇帝不看形勢,墨守成規,對國家傷害之深,沈放是絕對不會慣著的,大不了一拍兩散,另起爐灶。
從土門軍營出來,沈放撞見了一個熟人,渾圓的財主劉德仁。
此時他突然冒出個奇怪的念頭,劉財主長得一副銅錢模樣,怪不得那么有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自己是不該長成銀鋌模樣才能發財?
“哈哈哈,沈老弟,真是天涯何處不相逢吶。”
沈放才抬頭,劉德仁馬上湊了過來,真讓人懷疑他是早就候在這里。
劉德仁哪會知道沈放齷齪的心思,滿面春風迎了上來。
“喲,劉掌柜,什么風吹的這是,你怎么跑到山旮旯里來了?”
劉德仁滿臉堆笑:“這不投奔你來了嘛。老哥要恭喜你,乏驢嶺大捷,朝廷恩賞快馬加鞭在路上了。”
“咦?劉掌柜怎么知道有恩賞?”
“這個嘛,老哥我是做買賣的,總是要凝聚些人脈,京師那邊還是有幾個朋友的。”
沈放嘿嘿笑:“劉掌柜,想通了?”
“就算老哥我不愿意,能不通嗎?”
劉德仁一副苦瓜臉:“廣信軍那邊的伙計已快馬傳書,燕山府屯扎的金軍頻繁調動,怕真如老弟所說……唉!”
沈放聽了一震,小聲道:“劉掌柜,不知您有空沒,能上蒼龍嶺我老營房敘敘舊嗎?”
劉德仁提了提袍裾,應道:“能沒空嗎,走,現在就去!”
劉德仁這個情報太重要了,沈放也不再客套,攜著劉德仁匆匆趕往蒼龍嶺。
劉德仁這種大商號,觸角伸得長很正常,往后說不得要多跟他合作,早點跟他掏心窩建立信任大有好處。
來到老營房,郝郎中和馬翠花正在整理糧食賬簿,沈放讓他倆暫避,請劉德仁坐下。
劉德仁自進屋后便四處打量,不由皺眉道:“這就是老弟中軍大帳?”
“什么中軍大帳,我沒有大帳,連間固定的臥室都沒有,走到哪算哪。”
“可老哥我一路行來,孔道沿途新砌甚多房子,更有青磚綠瓦大宅。老弟你貴為岳州防御副使,禁軍副統制,怎會連間臥室都沒?”
沈放搓搓手,嘿嘿笑:“劉掌柜,說來還望您見諒,我光化坊的房子都賣了,連帶您饋贈的上好家私一起私自賣了,您一片心意打水漂了。”
劉德仁圓目一睜:“老弟,這你就見外了,什么私自不私自的,把老哥我當什么人了?”
沈放訕笑:“劉掌柜這份恩情沈放記下了。我現在這樣挺好的,從土門關到承天寨,走到哪睡到哪,實在不行還可以和士卒擠一擠。”
劉德仁不可置信的盯了沈放許久:“那你從老哥錢莊兌換的錢財……和你的私產呢?”
“全部用來買軍糧,犒賞三軍了。”
劉德仁站起,來回踱步,盯著老營房漆黑陳舊的屋脊看了又看,嘆道:“老弟你缺個賢內助,你看這亂的,跟狗窩一般。”
沈放又是訕笑:“我現在哪里有時間想這些事,再說了,腦袋朝不夕保的,哪家的閨女敢許給我。”
“老弟這話就謙虛了,若是不嫌棄,老哥還想和你攀個親戚呢。”
“劉掌柜的,我倒是想,只是你看,金人馬上有大動作,小弟身背重責!”
“哎,那是那是,難怪老弟的聲名傳至真定,甚至汴京。”
“什么聲名?”
“嗯……有好有壞,好的居多。”
“都有哪些,請劉掌柜讓我解解惑。”
“好的嘛,一心為公,救濟斯民,忠肝義膽,文韜武略,能征善戰。”
沈放哈哈一笑:“喲,抬舉我了,該不是劉掌柜替小弟播美名吧。”
劉德仁搖搖頭:“還用我播美名嗎?你的私產二十年都花不完,卻全部拿來供應軍隊開銷了,就這胸襟,已無人能及。”
“那壞名頭呢?”
劉德仁想了想,道:“也不能說是壞名頭,只是流言傳久了對你的仕途不利。”
“劉掌柜請直言。”
“唉,天下紛爭,小人作亂。老弟你一心為國,卻也要防著暗箭傷人。”
“你說的是龔文忠吧?”
劉德仁心事重重般搖頭:“龔文忠雖官至從五品,依然憾不動老弟你的軍功。”
“……”
“老弟,聽說你在乏驢嶺大捷后斬了一個畏敵潛逃的營指揮使。”
“沒錯,是熊凱。這廝不斬,軍心不穩。”
“我提醒你要防的正是這個熊凱背后之人。”
“熊凱這廝好像說,他的族親是個……”
“王宗楚,殿前都指揮使。”
沈放想了想,點頭道:“正是此人。”
劉德仁嘆息道:“王殿帥乃三衙統帥之首,你如今得罪了此人,雖軍功在身,耀眼奪目,可往后還能好過嗎?”
誰知沈放卻嘿嘿一笑:“劉掌柜,您多慮了。他王宗楚當他的殿帥,我打我的仗,和他八竿子打不著。”
劉德仁頓足道:“老弟你愚昧啊,你軍功卓著,往后官職還會升,再怎么說總會進京述職,甚至轉升為京官。到那時,與那王殿帥總有交集。”
“嘿嘿!那就等到了那會兒再說吧。”
“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弟你總要提防著,免得大禍臨頭仍不自知。”
“劉掌柜,這事別過不提。今日請你過來,是想打探燕山府金軍的動向。”
“這個好說。據我廣信軍分號的伙計說,金軍這段時間不停的采購糧食,驅譴差役營造輜重,同時在飛狐嶺至易州、新城一帶操練士兵。”
“哦,那你又是如何斷定金軍要南下?”
“這個不難,在廣信軍與金國易州的國界上,有長城口榷場。我分號因貨物買賣之故,經常要與金人接洽,金軍動向正是從榷場打聽來的。”
沈放心里盤算一番,今日已是靖康元年八月初三,再有一個月太原府將陷落。
而在太原被攻陷之前,大概是八月底,金軍東西兩路元帥曾發了一份伐宋問罪書。
那么劉德仁的伙計所探查到的消息應該是準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