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大迂回
- 靖康之后,率岳飛拾山河
- 禿筆畫方圓
- 2098字
- 2024-12-25 23:56:14
自穿越北宋,沈放極少喝酒。
不是不勝酒力,而是自己幾乎沒有多少閑暇時光享受生活。
一路火花帶閃電行來,讓他漸漸習慣了緊張而快節奏的狀態。
剛剛一口甘醇下肚,令他想起了甘泉寨。
那座井陘道道以北,淹沒在太行山深處的小寨,此刻已悄悄打通了連接孟縣的通道。
大年初一早上,終于等來了趙大虎的踏白軍騎兵。
四人一合議,擬定了計策,沈放便帶著王小乙和侯勇向真定府趕去。
路過天威軍,沈放沒有回客棧,直奔乏驢嶺都作院,給楊三多下了道死命令:五日之內,交出一萬枚震天雷。
有了相州、磁州都作院工匠加盟,楊三多拍胸脯應承了下來。
之后,沈放馬不停蹄趕至祝峰山,與傅彪、馬擴商量一番再次向東直奔真定府。
真定府周邊聚集了西軍大部分主力軍,包括背嵬軍、踏白軍一千余騎兵、歸德軍、天威軍、元氏新軍、虎賁軍一部以及劉翊所領真定府守軍。
若算上各縣鄉兵和平山縣水軍,真定周邊部署了超過六萬軍隊。
沈放剛一抵達真定府,便召集諸將在統軍司連夜開會。
陳龍陳虎兄弟倆第一次被推至了主座之上,因為這次討論的作戰計劃是大迂回,突入太原城!
“陳龍,你兄弟倆是從石領關一路南下太原城的,石嶺關一帶到情況你兄弟倆最為清楚。”
沈放指著桌面上巨大的沙盤地圖,將竹條交給陳龍手上。
陳龍三分拘謹七分興奮,組織一下詞措道:“假使西軍潛行出了孟縣不被金人發現,我有辦法帶領大軍神不知鬼不覺進入太原東邊的大梁山。”
說著,陳龍在沙盤上一路指指點點,最后將竹竿指著太原城以東一片未標注的區域。
那片區域楊六根本無法探察,因為那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莽莽大山。
“諸位將軍,既然都一致通過了長途奔襲太原城之策,”沈放滿臉嚴正道:“那就必須完全支持統軍司的調度。”
統軍司臨事而設,林良肱依然是監司,沈放與馬擴分別任參謀。
沈放擔心手下這些糙漢子不服馬擴,故意將統軍司般出來。
“真定周邊的建設、屯田不能中止,抽調三萬主力軍,真定承受的壓力將變大,留守軍絲毫不能松懈。”
“此次奔襲,行軍超過八百里,除了作戰部隊,還會配備大量的輜重糧草軍隊,深入金軍的大后方。是以,紀律為全軍第一要務!”
“出了孟縣南關,就完全超出了西軍控制范圍,這支西征軍將成為孤兒,獨立無緣的孤軍……”
沈放做了一番總動員,將作戰部署權交給了林良肱。
林良肱細致的布置了各軍的行軍作戰任務。
大會之后是小會,小會之后是誓師會……
……
高聳入云般的斷層山之間,狹窄的新道順著山底曲折延伸。
大部隊出甘泉,進孟縣,出南關,入黃土臺塬。
沈放作為后世來人,也不知道山西這片土地上竟然有陜北黃土高原一般的地貌。
墚、峁、溝谷、壟,專屬于黃土高原特有的地貌,在這兒一樣不缺。
大軍在這片廣袤的黃土地上反而安全了許多,這里除了偶爾跑出來覓食的野狼、野山羊等走獸之外,見不到一個人影。
行有三天,出了臺塬,漸漸的能見到生命的氣息,但是為了隱藏行蹤,西軍只能一頭鉆進深山中。
“置制使,前面有一個大寨,名為百井寨。當初在義勝軍時,百井寨駐扎有金軍的養馬隊。”
陳龍對這一地的情況記憶猶新。
就在一年前,他所在的義勝軍一夜之間成了金軍的前鋒,送金軍越過石嶺關,直奔太原城,屠戮自己的百姓。
“百井寨一帶便是云中直抵太原城的官道,地勢平坦,多金軍來往,咱們從現在開始要進入山區,繞開官道了。”
沈放、林良肱、馬擴等將領無人熟悉地形,只有聽陳龍陳虎兄弟安排了。
大軍又在丘陵與大山之間行軍三日,終于抵達了陳龍所說的大梁山腳下。
連綿起伏的大山一眼望不到頭,鬼都不光顧的地方,沈放竟然領著三萬戰兵,一萬輜重、雜役鉆了進來。
安下營寨之后,沈放與陳龍陳虎、林良肱、馬擴、伍有才、范二、李子云、魏大勛、張虎等將領馬不停蹄向西徒步,望太原城奔去。
一個多時辰后,太原城終于遙遙在望。
這座多災多難的英雄城市不再有往日的輝煌,圍成一個大圈的土圍依然清晰可見。
當初金軍為了攻下太原城,在周圍筑土圍,直到土圍的高度與城墻持平,耗時二百多天,終于攻入了城內。
“置制使,不能再往前行了,咱們目標太大了。”林良肱勸阻道。
沈放興致極好,沒想到金軍竟然不撤土圍,直接是一副敞開了任西軍打的姿態。
歷史上,太原城由完顏銀術可鎮守,時過境遷,不知道現在是誰在鎮守了。
大家在原地觀察討論了一會兒,便回去了。
回到軍營,沈放琢磨,還是親自跑一趟太原城才放心。
他將這個想法說了出來,諸人紛紛反對,哪有主帥去冒險的道理。
“總要有人摸出太原城金軍的情況才行,都不讓我去,是不是誰想爭這個功勞?”沈放環視一周。
林良肱應道:“這事吧,除了陳龍陳虎兄弟倆,估計誰去都不合適,你們此前誰進過太原府?”
誰知陳龍卻道:“林將軍,我兄弟二人也沒進過太原府,當初在義勝軍時,太原城還在咱大宋手里呢。”
“我去!”
角落里,侯勇突然開口道:“太原府我去過,那里曾經是我的家。”
“你是太原府人氏?”沈放也是意外,才發現從未問過侯勇的身世,只知道他是種師閔收養的孤兒。
“總之我去最適合,我沒帶兵,孤身一人目標小,我能把金軍的部署查清楚。”
眾將面面相覷。
他是種師閔義子,也算是沈放的兄弟,甘愿承擔如此危險重任,首肯的只有沈放。
“我答應你,”沈放道,“但是你要明白,抗金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偷襲太原也不是西軍最后一戰。”
侯勇面無表情:“哥,我知道,侯勇不會再沖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