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建安以前

建安文學是中古文學的第一課,這就難免給人造成一個錯誤印象,好像建安文學是從一片荒蕪中長出來的。

講文學史的老師,到最后課時都是不夠用的,于是就難免采取以鄰為壑的手段,把最后這點講得粗一點,甚至不講,不管后一位老師接不接得上。我日常抱怨先秦兩漢的老師不好好講東漢,宋元的老師估計也得抱怨我不好好講晚唐五代。因為老師到東漢這里一般都講得匆忙,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東漢發(fā)生了什么,以為東漢什么都沒有。

另外,在現在的學術體制下,老師們?yōu)榱松暾堈n題,都得拼命夸大自己這一段的獨特性,往往閉口不提繼承性,以免被前一段的老師吞并。這就導致,每一個階段的開頭,都被說得好像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一樣。

當然,誰也不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建安文學是根植于東漢文學的肥沃土壤中的。我們今天說建安文人開創(chuàng)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其實建安文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在開創(chuàng),他們認為自己是在沿著東漢的路子往下走。

所以,我們先回顧一下漢代的文學史,特別是東漢的文學史,看看在建安的群星閃耀之前,文學的圖景是怎樣的。

說起漢代文學,大家肯定會想起兩個詞:一個是“漢賦”,一個是“漢樂府”。漢朝還沒有“詩”,就好比一個寒酸的人家,只有一身禮服、一身睡衣,沒有休閑裝。像司馬相如(約前179—約前117年)那么有才的人,賦寫得那么好,他也不寫詩,最多是皇帝下令讓他寫祭祀歌曲,他才寫一點樂府。司馬相如為什么不寫詩呢?因為他不知道他應該寫詩。一個人,是要有人告訴他“你應該寫詩”,他才會開始寫詩的,漢朝的文人不知道自己還有寫詩這個業(yè)務。

在沒有詩的時候,文人作賦就相當于后來的人作詩。賦是文人寫的,樂府是民間藝人寫的。作賦的人一般不懂樂府,作樂府的人也不太可能作賦,兩種文體井水不犯河水。

在西漢的時候,賦的形式是不規(guī)整的,口氣往往大得很,有好多奇怪的字,對仗也很粗糙。到了東漢,賦就規(guī)整起來了,語言越來越優(yōu)美,對仗越來越精致。在西漢的時候,樂府的形式也是不規(guī)整的,那時候的樂府主要是雜言詩,有好多活潑的民間口語,寫得像劇本一樣。到了東漢,樂府也規(guī)整起來了,基本變成了五言的樂府,意境也越來越優(yōu)美,據說,還有班婕妤這樣的貴婦人參與樂府的創(chuàng)作中來。賦和樂府都變得規(guī)整,賦有了對仗,樂府有了五言。這是建安文學產生的背景。

西漢的時候,賦是絕對的禮服,具有一種神圣性。到了東漢,特別是東漢中期以后,賦的題材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開始變得輕便好看起來了。這個變化,一種是柔性的,就是賦的文字越來越優(yōu)美,寫女色的越來越多,詠物的越來越多;另一種是剛性的,就是賦開始越來越多地敘事,越來越多地思考人生哲理。這兩種變化是晚期風格的體現。漢賦晚期是這樣,唐詩到了晚期也是這樣。

這兩種變化在東漢中期最先體現出來,最明顯的人物就是我們熟悉的“科學家”張衡(78—139年)。張衡也是一個重要的賦家,他寫了很多優(yōu)美的賦,也寫了很多富于哲思的賦。其實張衡對賦的寫法進行了一場大的改革,在他之前的賦家不是這樣作賦的。到了東漢晚期,張衡的賦學有一個繼承者,就是蔡邕(133—192年),我們熟悉的蔡文姬的父親。

蔡邕對建安文學的影響力一直被低估了,蔡邕可以稱得上是建安文學的教父。我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凡是蔡邕在賦里寫過的題材,建安文人在賦里都寫過;凡是蔡邕賦沒寫過的,建安文人的賦也不會寫。蔡邕就好像一層濾紙,整個漢賦的傳統傾倒在他身上,只有透過了他的,才變成建安文學。

通過蔡邕傳給了建安的漢賦傳統,主要有三個亮點。

第一是寫女性。

張衡以前的賦家,很少寫女性。司馬相如也不寫女性,今天流傳的《美人賦》《長門賦》,都是張衡以后的人偽托司馬相如寫的,司馬相如是賦里寫到的人物。到張衡這兒才開始寫女性,而蔡邕就寫得變本加厲了。蔡邕寫過一篇《青衣賦》,用賦這種神圣的文體,去寫一個小婢女,這在漢朝人看來是不能容忍的。蔡邕因為這篇賦,在當時挨了不少罵。

到了建安時代,好像就沒有這樣的講究了。建安的賦里面隨處可見對女性形象的直接描寫,而且不僅是寫婢女,還可以寫寡婦;不僅是一個人偷偷寫,還可以一群人聚在一塊兒寫,互相比試。也就過了一代人的時間,思想觀念就完全轉變了。

更過分的是,建安這幫人,還直接在賦里寫蔡文姬,寫他們的老師蔡邕的女兒,一位受尊重的才女。寫到了她起伏跌宕的感情經歷,甚至還寫到了她外在的美貌。這在整個漢賦的歷史上,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這個時代,我卻沒有看到有人像上一代人罵蔡邕那樣去罵他們。算來算去,這個風氣竟然還是蔡邕自己開的。

第二是詠物。

東漢以后,開始有了專門以一個事物為題的賦,賦家會認真地去描寫一個不太大的事物,西漢的司馬相如是不屑于描寫的。蔡邕就特別愛寫瑣碎的日常用品,完全沒有西漢大賦的神圣性,而且描寫得很精致。建安文人也喜歡寫這樣的賦。比如蔡邕寫過《彈棋賦》,王粲和丁廙也跟著寫《彈棋賦》。另外,建安文人都愛寫小東西,今天寫個瑪瑙勒,明天寫個硨磲碗,大家也是聚在一起,比試著寫。誰給曹操進貢一個稀罕東西,大家就都湊上來寫。

包括比較游離的禰衡(173—198年),《三國演義》寫他脫了衣服罵曹操的那個,也會跟大家湊在一起寫小東西。禰衡有一篇《鸚鵡賦》特別有名,后來的人都說這個賦別有寄托什么的。其實,這篇賦也不是他自己在家寫的,曹操幕府里的好多文人都寫過這個題目,看上去也像是湊在一起寫的。

這種小賦就是個小練筆,看見什么小東西都寫一下,而且是大家湊在一起,比賽一樣地寫,對提高寫作技巧是很有好處的。而用賦來寫小東西的頭兒,又是蔡邕帶的。

第三是寫文人的個人感情,特別是寫知識分子比較高深的思考。

在賦里思考,需要作家有比較高的思維水平,對人生有比較深的體悟。漢武帝時代有幾個人寫得好,再數就要數張衡的《髑髏賦》了。后來曹植也寫《髑髏賦》,是學張衡的。蔡邕的思維高度可能比不上張衡這個科學家,但是他也在努力地寫思辨的賦。曹植晚年的賦,好多都是以“思”為題,寫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思考,應該也是受到張衡和蔡邕的啟發(fā)的。這種以“思”為對象的賦,在后世看起來好像很平常,在東漢是沒有幾家的。

除此以外,蔡邕還寫詩,這在漢朝文人里是少見的。樂工沒有文化,作的樂府是比較俗的,而文人又一般不懂音樂,沒法作樂府。但是蔡邕懂,他是著名的音樂家。我們今天看到漢朝的文人作的詩,只有幾首,其中蔡邕的就有好幾首,四言、五言、六言、雜言都有,看起來就很像是歌詞。但是蔡邕畢竟是作賦的文人,他寫出來的歌詞,總歸跟樂工寫的歌詞是不同的,比如這首《翠鳥詩》:

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翠鳥時來集,振翼修容形。回顧生碧色,動搖揚縹青。幸脫虞人機,得親君子庭。馴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齡。

關注點跟一般的漢樂府不同。首先,這是一首詠物詩,就一個事物的形象來寫。想一想我們現在唱的流行歌曲,恐怕也很少有專門詠物的。一首歌,即使是以一只鳥為題,詞人一般關注的也是這只鳥的故事,或者把這只鳥當成一個比喻,不會整首歌都在喋喋不休地說這只鳥長什么樣子,有什么品德。最多只有接近藝術歌曲的小眾歌曲,才有可能這么干。所以這首詩已經不是樂府的視角,而是賦的視角。其次,這首詩的辭藻還非常華麗,用了好多顏色詞,還用了兩組對仗,從不同的角度來描繪翠鳥。這都是賦里面常見的做法,民間傳唱的俗樂是不會這樣寫的。看起來像是文人蔡邕寫慣了詠物的小賦,一不小心,把賦的習慣帶進歌詞里來了。后來的建安文人,認真地開始寫五言詩,就必須大量地借鑒賦的習慣,這一點,又是蔡邕給他們開的頭。建安時代的一些詩,跟這首《翠鳥詩》長得很像,也是用很多顏色詞,很多對仗,辭藻華麗,耐心地描繪事物的方方面面。

除了文學上的典范意義以外,蔡邕跟建安作家也有過一些交往。曹操年輕的時候與蔡邕有過交往,因此后來還用重金從南匈奴贖回了蔡邕的女兒;據說王粲也曾受到蔡邕的賞識,蔡邕曾表示要把自己的藏書贈給王粲。從這兩件事就可以知道,曹操、王粲這一代人,是見過蔡邕的。蔡邕是他們的長輩、老師,他們那時候是青年后學。他們是有可能直接從蔡邕那里得到文學上的指導的。

談了這么多蔡邕,是想告訴大家,建安文學不是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東漢就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

除了蔡邕以外,《古詩十九首》也是建安文學的一個源頭,是從漢樂府到建安詩的一個過渡。《古詩十九首》給建安貢獻了好幾個題材。

首先是寫愛情。

《古詩十九首》還是流行歌曲,所以當然要寫愛情。不過話說回來,誰不寫愛情呢?這幾乎都算不上一個影響。

其次是寫行旅。

《古詩十九首》是沒落了的文人寫市井生活。市井生活中,最能引起文人士大夫共鳴的經驗,就是行旅了。他鄉(xiāng)漂泊的經驗,幾乎是市井商賈和文人士大夫唯一共通的經驗了,市井商賈是為了賺錢,文人士大夫是為了做官。所以,每當一個文體要從樂府中脫穎而出,文人士大夫開始試著學寫這種文體的時候,他們最愛寫的就是行旅。五言詩從漢樂府里出來的時候,建安文人最愛寫的就是行旅詩。將來長短句從唐聲詩[1]里出來的時候,文人士大夫最愛寫的還是行旅詞。柳永行旅詞中的那種味道,就很像《古詩十九首》里的行旅詩,這是他們處在相同的發(fā)展階段的緣故。

最后是寫文人的思想。

《古詩十九首》的作者終究是文人,是有文人的思想的,他們把這種思想寫進五言詩,這在當時是很新鮮的。建安文人一開始就敢在五言詩里寫自己的思想,這也離不開《古詩十九首》的鋪墊。

建安文學的背景,是博大精深的漢代文學。漢賦和漢樂府,都給建安文學以及隨之到來的六朝文學,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分。在建安文學發(fā)生的前夕,蔡邕和《古詩十九首》的新變,也對建安文學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注釋:

[1]唐聲詩,指唐代實際用于演唱的各類詩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武县| 珠海市| 桃江县| 滁州市| 太白县| 淄博市| 望城县| 金湖县| 南京市| 青阳县| 图木舒克市| 玉门市| 庄浪县| 安丘市| 阜平县| 沿河| 天峻县| 罗源县| 上思县| 利辛县| 香格里拉县| 罗城| 招远市| 定南县| 金平| 南陵县| 龙里县| 金山区| 苍溪县| 阳朔县| 仪陇县| 金阳县| 高陵县| 永善县| 若尔盖县| 区。| 兴安县| 汉中市| 鲁山县| 紫金县| 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