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二使命進行時(上)
- 季漢伐明:開局逼我當太子
- 妙錦生花
- 1437字
- 2023-08-25 00:26:26
很巧合的是,老街這邊也在進行著第二使命宣傳。
老街的早課一結束
禮部尚書李東寶對他本來決定叫傳教士卻被迫更命為教委隊的手下說著和宰相孫山寶在底寨長官司大為相似的話:
“你們要記得,我們除了肩負救世救民三興大漢的使命外,還背負這尋常轉世天使所不能背負的使命。
我們要時刻幫助其他的轉世天使進行宿慧覺醒……”
這些當然都是大漢圣人太子殿下、夜蘇人間轉世身劉宇做出的手筆。
神權領域是劉氏父子的自留地,未經允許,孫山寶是不可能做出來有“僭越”之嫌的事情的。
雖然說孫山寶搞特別演出沒有經過允許,很僭越了,但是劉宇就算知道了也不會追究。
劉宇甚至要在接下來的傳教生活里加入戲劇表演這一環,不能干講硬傳,得來點兒軟的。
劉宇有一種預感,他以后能不不能進入“二十四史”級別的正史不一定,但是在文學藝術史上,他是注定要留名了。
大搞大眾通俗戲劇藝術,某種意義上來講,劉鐵根和劉宇父子二人造反成功與否,都還沒有這件事來得意義深遠。
……
底寨大漢軍營,
孫山寶站在臺前喊道:
“先給各位做個測試。”
大漢遠征軍的人大多驚奇,他們有點不明白這個測試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孫相,這個測試是個什么東西啊?”
好奇的人已經發聲提問。
“這個測試不是東西。看來這位轉世天使沒有好好聽講圣人太子殿下的課程啊。有沒有知道的?”
宰相孫山寶這么一提醒,有些認真聽講的轉世天使們還是想起來了。
“孫相,莫不是說,那圣人太子殿下在快下課時候說餓什么應知應會五十題是真的?我們這些大老粗還要考試?
我可不識字啊!”
“是啊,我們可都不識字啊!”
話語中竟然還有一種不知名的自信感。
孫山寶很快地制止了這股大漢轉世天使們對“自己不識字”發聲掀起的“反智主義”風潮。
“誰說要你們識字了?不識字照樣能考試!
現在我們的考試方式就是辯經!”
所謂辯經,就是兩兩結成對子,一個人問經書上的內容,另一個人坐回答,問道一定次數過后,雙方交替。
是不是有種學習小組的既視感?
其實正經藏傳佛教,他們的喇嘛僧人也是這么干的,只是在發問的時候,會配合上一些特定的手勢,加強儀式感和信念感。
劉宇其實想搞出試卷,弄選擇題,讓一個人在高處念,下面的人只用填幾個簡單的字,然后就能進行測試。
精準把握轉世天使們的學習進度。
但是,苦于工部尚書王大柱還沒實現技術壁壘突破,已經劉宇的應知應會五十題還沒編完,只能擱置,先采取辯經這種方式了。
不過,辯經這個詞匯也遠遠超出了天國轉世天使們今生那過于“豐富”的詞匯庫。
“孫相啊,這個辯經又是個什么東西啊?經書嗎?我們拜上蒼會難道說還有經書嗎?”
這位提問者的問題很尖銳,但孫山寶避而不答。
“本相這就給你們示范什么是辯經!”
孫山寶叫了一個教委隊員過來,對著他敬出了敬手禮,然后問道:
“天界有天幾重?”
那人回道:
“有九重!”
然后,孫山寶放下了手又再次出手,如此循環往復三次,換對面的教委隊員提問。
這是在為全軍傳教培養人才。
……
《華夏文脈》·余雨:
“不管怎么說,真正的劉宇實實在在地打破了明初以來的文化郁悶。
戲劇是華夏文化的一大缺漏。在幾大古文明早早擁有過輝煌的戲劇時代而又漸漸走向衰落之后,華夏的戲劇遲遲沒有出現。
元代雖然出色地填補了這個漏洞,但元代太短。
明漢兩代,繼續填補這種缺漏。
與傳統戲劇具有深厚文學根基不同,出自季漢君臣手筆的戲份通俗,真正走進最廣泛人民的生活。
雖然這樣的戲劇帶有濃厚的政治與宗教意味,但是他將傳統神話與拜上蒼會神話再行演繹創造,為華夏文明注入了此前未曾有過的生命力。
讓華夏文脈更加粗壯而富活力。漸漸掃清了自明初以來文化專制帶來的文化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