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民生多艱
- 興漢季
- 蘇上九
- 2274字
- 2023-10-03 20:48:04
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瘼此下民。——《詩經·桑柔》
夏四月,長安地震。
皇帝自省。
隨著皇帝自省結束而來的,便是較為盛大的明經科選舉。
一張張屏風嚴密的遮住上首位的皇帝御座,以及尚書臺,三公座。
底下擺開席位百張。
大殿左右有羽林郎執戟侍立。
州郡士子很難全部涌入進入宣室,為了維持首次明經科的莊嚴,皇帝在三署,公車署,孝廉擇優而入殿問策。
所以這一次的明經科注定仍舊是豪門的盛宴,但其中也注定會插入兩三個優秀的寒門。
皇帝三公兩位尚書一位尚書仆射分列左右而坐,等待著士子入殿,以示朝廷對士子的重視。
隨著謁者一聲“入!”一群早已經在殿外等待許久的士子緩緩走入大殿。
每個席位左側都立著一位侍者,將士子引入席位,待眾人站定,由謁者宣道:
“謁君!”
士子跟隨侍者參拜,皇帝隨即道了免禮。
待眾人拜完,謁者道:“詩云: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頓了頓,謁者道:“望賴諸君用命,效仲山甫故事,朝夕不怠,以事朝廷。”
一番撫慰罷了,皇帝身旁的謁者擺起銅制宮人漏刻,宣了聲‘某時某刻吉時’,可以答題。
數卷竹簡被擺放在各自士子的席位上。
上面只有三個問題。
第一題選春秋,春秋如今為治經學必修課,微言大義不能不察。
第二題是尚書,為了避免傳的尚書有佚亡情況,出題的幾位博士們特地選取的伏生尚書二十九篇。
第三題是大學,取革新二字為注解。
明經科也不是隋朝專屬,秦朝就有此科,漢代察舉中的“明經”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明經就是通曉經學。察舉各科都有經學內容,被舉者也要熟習經學;
但漢明經與現在皇帝所言的明經完全不是一回事,因為皇帝選取了其中三經,不但做了相應的要求,而且也隱晦的對應了如今的朝局。
舊中取新。
隨著‘嘩啦啦’展開竹簡的聲音,三府三獨坐放松下來,各自看著手中的題,現場做解,取一個適合的答案,遞交皇帝面前。
這一次的明經無疑是簡陋的,但這已經是這袞袞諸公愿意做出的最大讓步了。
否則他們門下那么多人養望這么多年不是白養了?
“國家。”
“正如大司農所奏,新錢足額之后,物價有所上浮,若不加以抑制,百姓恐難以承受。”
高望來到皇帝身邊,匯報著雒陽物價的情況大略。
謁者仆射進不了宣室殿,張延的消息也就進不來此處,無奈,張延聯系了高望。
新錢的信譽在逐漸建立,舊錢被逐漸收攏,物價的恢復是必然的,到了這種情況,以前的物價就不太適用了,大司農對平賈令的限制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買賣雙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慮,所提出的要價往往差距很大,進行長時間的爭議。更有富商大賈窺測時運,囤積居奇,乘機哄抬物價,牟取暴利,破壞國計民生的正常運轉。
如果售貨人故意抬高物價出售,則被稱為“過平”屬于非法得利的違法行為,會受到政府的懲處,市場價格每月評定一次,稱為“月平”。
以往的平賈多以名望高,有威望的老人擔任,以示公正。
但如今大司農麾下有平準,均輸等官吏,平賈自然要收歸官府才是。
皇帝只是對高望吩咐道:“告知大司農,鹽與糧價不可高于一百二十新錢。”
高望欣然領命。
高望如今很少出現在群臣面前,一是統兵之人,不便出現在外臣面前,否則難免又要刺激到他們敏感的神經。
二也是如今太平許多,冗從仆射只需要好好訓練宿衛便是。
喝了一口茶湯,畢竟到了夏季,宮殿里的氣息有些沉悶,皇帝對侍者吩咐道:“為諸君子添茶。”
“諾。”
隨著謁者奔走吩咐,茶湯添置完畢,有些人已經答題完畢,將答完的簡牘放在右上側,愜意的喝起了茶。
皇帝命人將他們的家世,信息遞了上來。
雒陽本地的家族也有一些,但并不如何有名望,不出意外,這一批是三署舉出的士子,直接會在九卿官署中擔任曹椽吏。
還有潁川,南陽等地方舉出的,這些是不能忽視的士族群體。
剩下的寒士嘛,就略顯單薄了,只有寥寥五人。
皇帝不動聲色,將五人的名冊抄錄一份,然后交給侍者,還給三府。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待全數士子作答完畢,侍者收起簡牘,放在三府面前之后,皇帝才揮揮手,將第二份試義下發下去。
何為試義?就是由主考從儒家經典中挑選出一段話,然后由考生來試著去解釋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先圣想要表達出一種什么樣的意境,類似于后世的閱讀理解。
一共分為三份類別,每份八道題目,每一類中的話各有不同。
明經,試義,時務三考。
......
隨著宮中權貴被聚集在一堂,宮外詭譎橫生。
史書記載,關中的長安與三輔“谷一斛五十萬錢,人相啖食”,關東的冀州、幽州“野無青草,糧食并盡”;
兗州“大饑”。
荊州有大量因“饑餓”而流竄的游軍,比如張濟叔侄,由此可知,黃巾賊盤踞的諸多州郡中,必然或多或少存在過慘劇。
如今當然不復此景,但即便朝廷曾數次剿賊,也難以阻擋這些小股的流賊闖入京畿作亂。
而如今,在青牛角有意引導下,這股名為啖人賊的流寇,展現出了超出他們團隊能發揮的機動性。
在中平年間就已經嘗試的他們,早已經沒了人類的道德底線,這樣的人,已經不能稱之為人了。
他們頭發稀疏,眼睛昏黃,眼部略微鼓起,手掌足掌較大,腹部略鼓,看著如受了災的災民般。
輕而易舉就混入了雒陽城。
在青牛角的引導下,一些手臂戴著布巾的漢子將他們帶著進了市坊,他們幾乎毫不猶豫,眼里冒著貪婪的光芒,沖向了人流眾多的地方!
張延正在查驗漕渠轉運的糧食,按數目上冊,突然被驚慌聲打斷了筆墨。
抬頭望去時,三五十名精壯漢子,腰間佩著短刀,已經殺了此地的官吏,將張延幾人包圍。
他們甚至都不曾著甲,卻已經讓張延目眥欲裂!
“黃巾蛾賊!”
不只是蛾賊,張延敏銳意識到,這有可能就是黃巾精銳!
為何要放在這幾天?
就是為了在士子入京的時間造成一場屠殺性質的慘劇,將漢室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威信打回去!
張延自然想不到,青牛角竟然會利用啖人賊與黃巾賊同時沖擊諸多地方,使人首尾不能相顧。
正要組織人進行反擊,卻被漢子一刀扎在腹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