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循例觀軍
- 興漢季
- 蘇上九
- 2225字
- 2023-10-02 18:19:35
帝道淵默,冢帥修德。寡以御眾,分職乃克。不置不監(jiān),無驕無忒。程是師徒,寧民康國。——《后漢書·百官志》
五營動當然不是小事,更何況此事并不符合皇帝觀軍的規(guī)矩,但皇帝也沒想過在這時候還要講規(guī)矩,只是命人將五人的腦袋掛在大纛上,以示軍法罷了。
黎陽營如今在劉虞的關(guān)注下動手整頓,虎牙營,雍營也在著手整頓,對于維穩(wěn)問題,皇帝已經(jīng)不需要擔心,因此也就不需要講太多規(guī)矩。
何苗穿著甲胄,被圍在五人之間,皇帝站在點將臺上,有巡營的傳令官左右奔走,傳達皇帝的話。
皇帝命人取來‘漢’字大纛,俯視眾人,道:“自中平以來,各地皆有作亂,全賴將士用命,掃平叛亂,朕自不吝賞賜,封侯拜相,全憑軍功!”
頓了頓,皇帝接著道:“今日之事,在于軍法不嚴,自即日有詔,三軍將士,校尉之下當務必申明軍法,勿違軍法!”
武夫少有能識字的,因此皇帝不得不用著最簡單能理解的話語,將軍法兩個字著重申訴。
觀了刑,說了話,皇帝也不多留,將士卒解散之后,在何苗的引導下來到大帳。
何苗這才顫顫跪在地上,請求治罪。
皇帝冷哼一聲,當著外人,皇帝也沒有過多責備,道:“你倒好手段,若非兵曹吏曹上疏稟報今日之事,你要瞞到何時?”
何苗不能言語。
皇帝接著做出任命:“徐晃,暫領(lǐng)屯騎校尉,原屯騎校尉遷為小校。”
徐晃領(lǐng)命。
“趙云,著任越騎校尉?!?
皇帝接著任命,一連裁撤兩名校尉,其下軍司馬更換也自然會做相應的調(diào)換。
吩咐完一應事宜,皇帝來到何苗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
“將軍法精簡,明發(fā)軍中校吏,望君侯慎之,勿復今日之事。”
罷了,皇帝帶著三人離去,留下何苗一臉憤意難以遮掩。
他當然不會怨憤皇帝,皇帝如此行為是出乎于常情,趙云徐晃也只是皇帝任命,與此事毫無干系,何苗暗暗將這份怨憤轉(zhuǎn)移到了張遼,徐榮二人身上。
徐晃見何苗如此模樣,不禁暗自搖頭,這樣的將領(lǐng)在上,難道還想成什么大事嗎?
何苗想做出吩咐,看見徐晃不卑不亢的模樣,想到他在皇帝身邊待的較久,終究沒被憤怒沖昏頭腦,轉(zhuǎn)而詢問徐晃。
“徐君,未知陛下可有明令?”
何苗為表親近,不稱職位,只稱呼徐晃為君,徐晃心知肚明,但也不拒絕何苗的拉攏。
徐晃微微搖頭,拱手道:“君侯,陛下已有明令,此時難道不該整肅軍紀?”
何苗點頭,道:“正該如此。”
何苗看向趙云,道:“未知小將軍名姓?”
趙云一一回答,不卑不亢。
......
四人前后隨行,劉備欲言又止。
皇帝看出劉備的欲言又止,道:“卿是否以為,我用刑過甚,他們不該處死?”
劉備點頭應是。
皇帝輕笑一聲,道:“何苗為人沖陣有余,治軍不足,部下桀驁而不能控,今日集結(jié)士卒,約定時間卻不能全數(shù),曲部互相為之遮掩,不殺人立威,北軍軍紀敗壞就要從此而始了。”
劉備恍然大悟。
皇帝調(diào)轉(zhuǎn)馬頭,看向關(guān)羽張飛,贊嘆道:“此二位義士真壯士也?!?
先前關(guān)羽張飛拎小雞子一樣將校尉拎起,皇帝也是看在眼里的,對于這二人的個人勇武,也有了個認知。
劉備也為二人說起好話,想要為他們謀個官職。
對于這二位史書中赫赫有名的人物,皇帝并不吝惜官職,將他們安置在劉備的麾下暫時充任小吏,三人對此并無不滿。
三人話畢,分道而去,張延這才包圍上來,將皇帝護住離去。
劉備三人注視著皇帝離去的身影,有些感嘆。
“陛下果然明睿,小小年紀便有孝明之風?!?
孝明,重刑苛官,獨對百姓輕徭薄賦,謚號為明,廟號顯宗。
顯有發(fā)揚光大的意思。
他們在外聽聞了皇帝仁德的名聲,但今日他們面前的皇帝,不顯仁德,反而有重刑重罰的意思,不看功過,只以是非論,刻薄寡恩四個字用在他身上,適合極了。
感嘆之后,三人轉(zhuǎn)道前往太尉府報道。
張延將近些日子的大事一一上報,將冊子遞上。
皇帝隨意翻看了一下,被青牛角三個字吸引了。
皇帝記不得此人是誰,但他聽聞說張角三十六渠帥中有張牛角,皇帝本能的詢問道:“他是黃巾蛾賊?”
張延腦門冒出冷汗,應下了這句話。
“最近雒陽里傳了許多風聲,童謠又唱什么代漢者涂高,果然是些上不得臺面的東西,攪風攪雨倒厲害?!?
皇帝若有所思,張延愈發(fā)驚恐!
張延猛然意識到,即便是繡衣使者這個機構(gòu),恐怕也沒有完全得到皇帝的信任!
那,自己大索牢獄的事情,他知道了嗎?!
張延猛然跪下。
皇帝扯回張延手里的韁繩,淡笑一聲,唱著張延聽不懂的呢語。
“域中竟為誰家天下?黃巾平定之日,群雄并起之時,劉備,董卓,曹操,孫堅......”
張延起身,想要為皇帝牽馬,皇帝一鞭子落在張延身上。
“公權(quán)私用,私心不小,罰五鞭,其余四鞭暫且記下,再有下次,哼!”
張延聞言忍痛謝恩。
即便是張延也沒想到,皇帝的風聲竟然靈敏至此。
皇帝接著翻閱小冊子。
“劉虞劉松私下見過?”
皇帝突然出聲。
皇帝想起之前劉虞的態(tài)度,怪不得劉虞突然積極起來,還表明了整頓屯營的態(tài)度。
這是商量著怎么送宗室上位呢?
那時候劉虞的第一選擇不一定是劉備,但劉備來的真的很及時。
劉備一沒靠山,二沒家世,不比那些個原本在名單的宗室好把控的多?
怪不得劉備的名單是太尉呈上來的,而不是宗正呈上來的。
從宗正上報和從太尉上報里面的主次關(guān)系不同,對劉備的影響也不同。
正如劉松,一輩子也只能撈個宗正。
這份人情送的好啊。
張延同時說道:“近來九卿各署多有走動,疑是為了先帝廟號一事有所爭議?!?
皇帝制止了他。
“此事不必過多關(guān)注,你只需將青牛角手足盡數(shù)捉拿,將那些散布童謠的人死死盯著就是?!?
皇帝當然知道九卿會各處走動,從張儉案開始,這事就只是拉開了個序幕而已。
朝廷如今只是地方的縮影。
圍繞著張儉案,先帝廟號兩件事的余波還會波及無數(shù)人。
為了在朝堂立足,也為了向皇帝表忠心,這件事一定會接著波及到以前的老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