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當林遠說到弟弟可以來上海上學,考本地學校比外地考生更容易后,趙曉婉心中氣消的同時,已經決定支持林遠留在上海發展。
當說到可以讓自己父母也留在上海,并且還可以隨時去醫院復查,有利于父親的病情康復后,趙曉婉連心中的那一絲猶豫也沒有了。
“小遠,接下來你準備怎么辦?”
見趙曉婉已經開始關心接下來怎么辦,林遠就知道她已經支持自己,便笑著說:
“我準備明天過江去浦東看一看有沒有適合建家具廠的地方,然后再讓家里派一個裝修小隊和幾個木匠,先裝修出來一個樣板間出來打市場,曉婉,你覺得怎么樣?”
同樣的錯誤林遠不會犯第二次,而是最后求生欲滿滿的又問起了趙曉婉的意見。
“行,明天我跟著你一起去。”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第二天。
兩人坐車早早的來到了黃浦江邊上的外灘,卻看到了一副承載著密密麻麻推自行車工人的渡輪停靠在碼頭。
下一刻,成百上千的工人從渡輪上一哄而散,分散到了上海各個街道。
并且,行駛在黃浦江上的渡輪還不止一輛,停靠碼頭更是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
這一幕讓林遠覺得,即便浦東還沒有被正式開發,但起碼也比昨天朝路人打聽的那般都是荒地和灘涂要強。
當然,具體如何,還是要親自去看一眼才能知道。
找到最近的一個碼頭,買了兩張船票后,林遠和趙曉婉兩人就在空空蕩蕩的渡輪上駛向了外灘對面的浦東。
“曉婉,你說為什么這渡輪從對面來的時候人擠人,走的時候卻空空蕩蕩的?”
閑著也是閑著,林遠看著腳下行駛在滔滔黃浦江上的渡輪,問道。
“來的時候之所以人多,是因為都是來上海上班的,至于走的時候為什么空空蕩蕩就不得而知了!”
趙曉婉實話實說道。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兩邊貧富差距所決定。”
“如果說黃浦江西邊是上海的繁華區,大部分工廠商鋪和富人都集中在這里,而黃浦江東邊就是上海的貧民區,都是一些出苦力,但卻又沒錢住在繁華區的打工人。”
“即便對面有一些工廠,也不會被住在繁華區的人看在眼中,更不會坐渡輪去打工。”
“如此一來,也就形成了現在這幅渡輪來時人擠人,去時空空蕩蕩的場景。”
林遠耐心解釋道。
“既然如此,你為什么還要去對面的浦東去開家具廠?難道就因為便宜嗎?”
趙曉婉有些不解道。
“有這方面的因素,場地便宜,工人吃住也都相對便宜,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很看好浦發將來的發展。”
“現在之所以會出現兩岸貧富差距這么大的原因是因為渡江不易,那如果在這條黃浦江上建十幾座寬闊的大橋將兩岸連接到一起呢?”
趙曉婉聞言,看著兩岸四五百米寬的滔滔江水,很難想象建這么長一座跨江大橋要花多少錢。
起碼也得上千萬。
如果像林遠說的:建的寬闊點,肯定得上億級別的存在。
別說是十幾座了,就是一座這樣的跨江大橋,趙曉婉也覺得有些天方夜譚。
“這可能嗎?”
震驚過后的趙曉婉,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個人當然不可能,但是如果國家出手就另當別論了。”
“曉婉,你不覺得上海繁榮區都扎堆在黃浦江以西,擁擠的同時,也將蒲西區開發到了一定瓶頸,如果再不擴大尋找突破點,很可能制約了上海的發展。”
“上海畢竟是咱們國家最發達的城市,更是咱們國家的臉面,國家肯定不會讓其停下經濟發展的腳步,還會想方設法的給其助力,而開發浦東就可以突破自身瓶頸,十年后讓上海經濟騰飛起來,踏上追趕或超越世界超級大城市的步伐。”
林遠這一番話說的慷慨激昂。
同時,他也慶幸自己重生到了一個好時代,可以親眼見證上海是如何發展和騰飛的。
趙曉婉也被林遠說的有些心情激蕩,如果國家出手,確實能解決跨江大橋,將兩岸連接起來。
如此一來,還真有可能出現林遠說的開發浦東的場景出現。
畢竟就連她也想不出,如果解決了兩岸之間的交通問題,還有什么可以阻礙浦東的發展。
再加上林遠的遠見被現實一次次證明過,所以趙曉婉對林遠說的話還是愿意相信的。
就算最后失敗了也不怕,大不了到時候和他一起過窮苦的日子。
不過。
手握五十二版三十年后可能每版價值上百萬的猴票,他們就是想要過苦日子也不太可能。
再加上昨天林遠買回去的三個清代官窯青花瓷,六幅齊白石和張大千的畫,鄭重其事存放起來的態度和給她說可以當做傳家寶的言語,讓她感覺比猴票的價值更高。
如果林遠判斷沒出錯的話,他們倆后半輩子如果不作死的話,好像只能當富人。
既然如此,還不如放手讓林遠去折騰。
林遠的遠見加上她在旁邊監督提醒,想來還是有可能在上海站穩腳跟的。
想明白后,趙曉婉連帶著看即將到達的貧民區浦東的眼神,也跟著有了些變化。
做為全鎮,乃至于全縣第一個女大學生,趙曉婉也有著自己的志向。
原本。
大學畢業后,她就被分配到了市里一家事業單位,正準備大展拳腳一番時,家里卻傳來了父親病危的噩耗。
于是她還沒過實習期,就請長假回家,結果忙活了大半個月,和親戚朋友都借遍了,也只是暫時穩定住了父親的病情,想徹底看好就得去上海這種大城市醫院做手術。
三萬塊的手術和進口藥費用,差點讓她們家壓垮。
最后,無奈之下還是趙曉婉提出用自己后半輩子的幸福來換取救治父親的機會,也就是所謂的“賣身救父”。
這個時候,面對實習期還沒有過,催她趕緊回到工作崗位的單位,趙曉婉主動選擇了離職,即便單位領導一再挽留。
幸虧最后她遇到了林遠,將即將深陷地獄中她救了出來。
跟著林遠一路走來,幫助林遠賺到三萬塊錢,父親現在正在醫院等著做手術后,徹底放下肩上重擔的她也準備重新拾起之前的志向:
繼續幫助林遠留在上海發展的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和突破,有一番超越常人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