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聽到你(孩子版+父母版套裝)
- 蘭海
- 1278字
- 2023-07-24 19:01:41
推薦序 寫給家長朋友的話
我是一個20歲男孩的媽媽,認識蘭海的時候,孩子10歲。那時候的我只有30多歲,但卻像40多歲的人一樣,無精打采,不修邊幅。朋友們看見都以為我生病了,其實并沒有,只是因為照顧孩子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
我認為自己已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了,他看了那么多書,他學了那么多課,我陪著他寫作業,周末家里的司機送他到各個興趣班。可是為什么他總是不聽話?為什么付出這么多時間,成績還不是最好的?孩子和我矛盾重重,經常說“媽媽不愛我”。
就在我認為孩子已經提前進入了青春叛逆期,苦苦尋找幫助的時候,遇見了蘭海。
她聽完我的描述后,就輕輕地問我:“你還好嗎?”
這是兩年來我第一次感受到關心。我開始意識到作為一個女性,我的身份不僅僅是媽媽,還是我自己。
在蘭海的幫助下,我開始意識到我的孩子沒有逆反,他是可愛的,他是努力的,他是愿意解決問題的。只是我原來沒有看見他的內心感受,就像我也沒有關心到自己一樣。
不僅是我,孩子也很喜歡蘭海。
他說,蘭海是真誠的,是來幫助他解決問題的。
真誠和解決問題,也是我從蘭海身上學到的。
她從來不掩飾發現的問題,從不吝嗇夸贊,也從不回避批評。
蘭海教給我的不是方法,而是看待問題的底層邏輯。
兒子到了初中,因為對未來選擇的看法不同,他和爸爸產生了很大的沖突。兒子突然想要學習電子競技,想要加入專業隊學習;爸爸認為這是不務正業,就應該正經讀大學。最開始,我總想緩和他們的關系,一會兒安慰爸爸,一會兒開解兒子,可情況還是沒有好轉。我突然想起蘭海告訴我,情緒需要被接納,但是更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我就把兩個人都約到一個咖啡廳,表達了自己對于兒子和丈夫的感受的理解。但是我不像原來那樣把重點放在他們的情緒上,而是想要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怎么來驗證你們各自選擇的正確性?爸爸的擔心和兒子的渴望我都收到了,但是我們現在要先聽見對方,然后才能做決定。”
爸爸的社會經驗和對未來的預測,在兒子情緒穩定后,第一次被接收了。兒子對于電子競技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也第一次被爸爸聽見。最后兩個男人達成了一致,對游戲的興趣可以保持,高中的時候如果還繼續保持熱情,還想加入專業隊,可以做出這樣的選擇。
高中畢業后,孩子仍然選擇了他熱愛的游戲,但不是作為電子競技的職業選手,而是作為“游戲設計和交互設計”專業的大學生。
兒子說,幸虧我當時幫助他和爸爸找到了達成一致的方法,否則可能就沒有今天進入大學的他。
我想,這就是蘭海教我的,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更需要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成長。
很幸運,我在最焦慮的時候認識了蘭海。她從不告訴我“不要焦慮”,只是幫我打開了孩子的世界,幫助我看得更長遠。我的焦慮逐漸消失了,轉而用一種積極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
蘭海是真實的,她愿意聽到每個人的聲音,但是并不因為聽到就同情或放任。這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她理解每個人的感受,同時又能理性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她聽見了我,指出了我的問題,幫助我成長。
我想告訴所有人,我們的身邊需要這樣的人,幫助我們看到希望而不是深陷焦慮,聽見我們的聲音,幫助我們變得更好。
在這里,有人聽到你。
育封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