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6章 楚國白公勝之亂

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魯昭公二十年),楚平王的寵臣、大奸佞費無極誣陷鎮守在城父、統管楚國方城以外的太子建要聯晉謀反,楚平王要殺太子建,還將太子太師伍奢下獄殺害。太子建一家和伍奢之子伍員(伍子胥)逃到了宋國,后因躲避宋國的華向之亂(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520年),伍子胥又陪伴著太子建投奔了鄭國。在鄭國,太子建不聽伍子胥的勸告,與晉國策劃襲擊鄭國,結果被鄭國執政子產察覺并下令誅殺。太子建死前將自己的兒子公子勝托付給伍子胥,伍子胥帶著公子勝逃到了楚國的死對頭吳國,后來伍子胥擔任相國,與“兵圣”孫武一起輔佐吳王闔閭于公元前506年十一月十八日在楚國的柏舉大敗楚軍,十天之后,吳軍攻入楚國郢都,伍子胥實現了為父報仇的夙愿。公子勝在吳國居住了三十多年,他的殺父仇敵是鄭國,但是一直沒有報仇機會。

楚國令尹子西(公子申)是當今楚惠王的叔父,而被鄭國殺害的前太子建正是子西的嫡長兄。奸臣費無極被前令尹囊瓦誅戮后,楚國眾臣都知道太子建是被奸臣陷害才出逃至宋國和鄭國的,因此令尹子西心里惦記著嫡長兄子木(太子建)的兒子、遠在吳國隱居的公子勝,想把他接回楚國,但由于吳楚兩國連年交戰,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楚惠王二年(公元前487年,魯哀公八年),令尹子西準備從吳國接回公子勝,也算告慰嫡長兄(前太子建)的在天之靈。葉公沈諸梁表示反對,他對子西說:”聽說公子勝這個人狡詐而好作亂,把他接回楚國,那不是禍害嗎?”

子西答道:“我倒聽說公子勝這個人誠實而勇敢,他不會做不利于楚國之事。他在吳國生活了三十余年,對吳國的情況非常熟悉,我只是想把他安置在吳楚邊境,讓他捍衛楚國,做藩籬屏障。”

葉公沈諸梁繼續勸諫道:“符合仁愛叫做信用,遵循道義叫做勇敢。我聽說公子勝這個人務求實現諾言,廣招死士,他是在圖謀什么吧?不管什么諾言都要去實現,這不是信用;不管什么事都不畏死,這也不是勇敢。令尹把他召回楚國,一定會后悔的!”

子西心中想的,是楚國對不起嫡長兄太子建,他唯一的兒子公子勝被迫在吳國蟄居了三十多年,無論如何,都要將自己這位侄兒公子勝接回楚國。至于公子勝的脾氣秉性,他也顧不了那么多了。于是他派人將公子勝接回了楚國,并任命他為與吳國交界的白縣縣公,因此公子勝也稱白公勝。

公子勝做了白縣縣公,任務是防范吳國的侵擾;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要報殺父之仇。父親太子建是被鄭國人殺害的,因此他回到楚國后,就向叔父、令尹子西請求討伐鄭國。子西作為楚國令尹,審視天下形勢,認為現在中原混戰,楚國自從柏舉之戰后,最主要的國策是以吳國為敵,對于北方諸侯一直采取守勢,不會輕易出兵。他對侄兒白公勝說:“楚國上下還不合法度,尚不足以征戰。不然的話,我是不會忘記伐鄭的。”白公勝后來又多次請求討伐鄭國,為其父報仇;子西不勝其煩,只好表面上答應了白公勝。然而,楚國還沒有來得及出兵,晉定公在公元前480年(魯哀公十五年,楚惠王九年)親率大軍討伐鄭國。子西經過反復考慮,如果讓晉國擊敗鄭國,迫使鄭國歸附晉國,那么對楚國的壓力將會倍增;此時楚國應該救援鄭國,才是上策。于是子西下令楚軍出擊,救援鄭國,楚國與鄭國實現盟好。

白公勝一心想的是報私仇,他聽說叔父子西不但沒有討伐鄭國,反而出兵救援鄭國、與鄭國盟好,不禁大怒道:“殺父之仇,豈能不報!與鄭人結盟者,與仇人何異!”白公勝在府中磨劍,被大司馬子期(王子結,也是白公勝的叔父)的兒子王孫平看到了,王孫平問白公勝:“白公為何親自磨劍呢?”

白公勝審視著手中的寶劍,對自己這位堂弟說:“勝以爽直著稱,如果不告訴你實情,也算不上爽直了。實話跟你說吧,為兄親自磨劍,就是為了殺死你父親、大司馬子期,因為他跟著令尹子西與我的殺父仇敵鄭人結盟。”

王孫平一聽大事不妙,趕快去稟告了令尹子西。子西依然寬厚地說道:“勝兒就像待孵化的雛雞,我要孵養他長大。按照楚國升遷的次序,等我去世后,楚國的令尹、司馬,非勝兒莫屬。”這話傳到了白公勝的耳朵里,他不僅沒有被感動,反而咬牙切齒地說:“令尹真狂妄啊!這個王子申若得好死,我就不叫王孫勝!”

然而,對于白公勝近乎癲狂的舉動,令尹子西還是沒有當回事。

白公勝對黨羽石乞說:“對付楚王和令尹子西、司馬子期,有五百人就夠了。”

石乞答道:“要造反,這五百人是找不到的。市場南邊有個勇士名叫熊宜僚,如果得到他,可以抵五百人。”

白公勝為了報仇,到處招納死士,聽到石乞提到勇士,便讓石乞帶他市場南邊去找熊宜僚,二人見到熊宜僚之后,與其相見甚歡。石乞直截了當說明來意:白公要重金禮聘熊宜僚,去殺當朝令尹公子申(子西)和司馬公子結(子期)。熊宜僚聽后,心想這不是找死嗎?當場辭讓不從。石乞用劍架在熊宜僚的脖子上,但熊宜僚毫不畏懼,紋絲未動。

白公勝對這位勇士敬佩不已,說道:“勇士不為利誘、不懼威脅,不泄露別人的秘密,在下由衷佩服。”然后轉頭對石乞說:“我們走吧。”

白公勝的計劃,被吳國突然攻打楚國的慎邑打斷了。他既然擔任白縣縣公,守土衛國是他的職責所在。不久,白公勝帶領兵馬擊敗了吳國的侵襲,便向楚惠王請求到郢都進獻繳獲的吳國軍械裝備,得到允準后,他率領軍隊來到郢都發動了叛亂。

魯哀公十六年(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七月,白公勝率兵在朝廷之上殺死了令尹子西、司馬子期,并劫持了楚惠王。子西死前用袖子遮住了自己的臉;子期戰死之前,在大殿之前的庭院之中拔起一棵樟樹砸向白公勝的死士,大喊道:“過去我以勇力事奉國君,不能有始無終。”

石乞看到子西、子期已死,楚惠王也被劫持,便向白公勝建議:“現在應趕快燒掉宮中府庫、殺死國君,不然的話,大事難以成功。”白公勝此時卻顯得有些猶豫,他說:“不可。弒君不祥,燒掉府庫,沒了財貨物資,拿什么來守衛楚國?”

石乞急得直跺腳,他喊道:“整個楚國都是您的了,您只要治理好臣民,用恭敬來事奉神靈,就可以得到吉祥。況且還有其它儲備軍資呢,怕什么?”白公勝還是不聽。

之前葉公沈諸梁勸諫子西不要從吳國召回公子勝,子西不聽,沈諸梁就回到了楚國北部方城之外的葉縣。白公勝作亂之時,他正在上蔡城督察楚國北境邊防。在聽說令尹子西被白公勝殺害后,葉公沈諸梁慨嘆道:“子西不聽我言,方有今日。但是他治理楚國有功,讓楚國得以安定,恢復了先王的功業,楚國應該感激他啊!”當他得知白公勝還殺害了齊國名相管仲的后人、已來到楚國任陰城大夫的管修時,決定率領方城以外的兵馬前往郢都,平定白公勝的叛亂。沈諸梁說:“現在是時候去誅殺叛臣白公勝了。我聽說,以冒險而僥幸成功的人,會貪得無厭。白公勝做事偏頗不公平,民眾必然與他離心離德。”

白公勝想廢了楚惠王,扶立子西、子期的弟弟王子啟為國君,但是王子啟死活都不同意。白公勝派兵將王子啟劫持入宮,要逼他就范。王子啟對自己這位侄兒說:“你如果要安定楚國、整頓王室,然后對我這個叔父加以庇護,叔父豈敢不從?你如果打算專謀私利而傾覆王室,置國家于不顧,那叔父寧死也不會做這個國君之位!”白公勝聽后怒不可遏,狠勁兒一上來,拔劍殺害了叔父王子啟。此時他得到稟報,葉公沈諸梁帶領方城以外的兵馬已到郢都之外,他們要平定城內叛亂。白公勝馬上命人帶著楚惠王離開王宮,來到一處地勢較高的府邸(高府)暫避,并讓石乞帶人把守住府邸正門。楚大夫圉公陽偷偷地在府墻上鑿了一個洞,背著楚惠王從洞中逃了出去,跑到了惠王母親、楚昭王夫人的宮中。

葉公沈諸梁率領的兵馬從郢都北門進了城,正好遇上職掌進諫的楚大夫、箴尹薳固,薳固本來是要帶人去協助白公勝的,沈諸梁對他說:“柏舉之戰后,如果不是子西、子期二人,楚國就亡了,大夫當時曾與先昭王同舟,也是護駕有功。大夫現在要拋棄德行、跟從叛賊,難道還能有保障嗎?”箴尹固在沈諸梁的感召下,加入了平叛的隊伍。葉公沈諸梁就命箴尹固與都城內的民眾一起去攻打白公勝退守的高府。

白公勝的人馬被圍困在高府之內,府邸內又沒了惠王這個人質,很快就抵擋不住了。走投無路的白公勝從府中逃到了后面的山上,自縊而亡,石乞帶著白公勝的死黨們把他的尸首藏了起來。沈諸梁的人馬生擒了石乞,追問他白公勝的尸身到底藏在了何處?石乞答道:“我知道白公的尸體藏在哪里,但是白公不讓我說。”

沈諸梁憤然道:“不說出叛賊藏尸之處,就烹了你!”

這位石乞倒是不害怕,反而鎮靜地答道:“此事成則為卿,敗則被烹殺。這本來就是應有的結果,有什么可怕的!”

葉公大怒,當場下令烹了石乞。白公勝的弟弟王孫燕見大勢已去,便逃奔了吳國的頯(kuí)黃城。

在楚國內亂期間,陳國趁機侵襲了楚國。楚國的局面安定下來后,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白公勝之亂平定后一年)秋天,楚惠王在葉公沈諸梁的建議下,任命叔父子西的兒子、武城尹王孫朝為主帥,率領大軍討伐陳國,于七月八日滅了陳國。

楚惠王任命了叔父子西(前令尹)的另一個兒子王孫寧為令尹,叔父子期(前司馬)之子羋寬(羋寬食邑在魯陽,謚號文,又稱魯陽文子)為司馬。葉公沈諸梁則回到了自己的封邑葉縣,直至終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陵水| 正蓝旗| 夏邑县| 河津市| 皮山县| 永仁县| 读书| 昌邑市| 博湖县| 崇明县| 桃源县| 仁化县| 从化市| 墨竹工卡县| 新兴县| 大英县| 钟山县| 乐业县| 甘洛县| 大丰市| 平顺县| 宜兴市| 五大连池市| 大余县| 辉南县| 平乡县| 连南| 锦屏县| 东莞市| 石台县| 辽中县| 阆中市| 阿拉善盟| 怀仁县| 嘉义县| 巩义市| 光泽县| 香河县| 垫江县|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