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正月二十九日,衛國前太子蒯聵發動政變,趕走了他的兒子、衛侯姬輒并取而代之,史稱衛后莊公。為了證明自己的國君之位合禮合法,蒯聵于春天派出衛大夫鄢肸(鄢武子)前往周王室朝見周敬王,希望得到周天子的賜命和承認,從而穩固自己的國君之位。鄢肸來到周王室,代表國君蒯聵向周敬王拜告:“蒯聵得罪了君父(衛靈公)、君母(南子),逃竄至晉國。晉國由于周王室的緣故,沒有拋棄同為姬姓的兄弟,將蒯聵安置在黃河之濱的戚城。上天以正道引導人心,太子蒯聵得以嗣位為君。現委派大夫鄢肸謹此稟告周天子陛下。”
周敬王派卿士單平公代表天子答道:“鄢肸來到成周,將好消息告知了朕。回去對叔父說:朕贊許你繼承先世,恢復你的祿位。要恭敬啊!這樣才能得到上天賜福。不恭敬上天就得不到賜福,那樣就悔之晚矣!”
周天子的這一番話,就等于承認了蒯聵的衛君之位。衛后莊公蒯聵于是冊立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姬疾(公子疾)為太子。公子輒(衛出公)已經出奔了魯國,還帶走了衛國的宗廟寶器,后莊公蒯聵很是煩惱,他對親信渾良夫說:“寡人繼承了先君之位,卻沒有得到宗廟寶器,有些名不正言不順,這可怎么好啊?”
渾良夫讓宮中執火燭的寺人退下,自己拿著火燭,看到周圍已無其他人后,對后莊公說:“太子疾與流亡魯國的公子輒,都是國君您的兒子。您可以召回公子輒,承諾讓他做太子,他必會帶著寶器回來。至于太子疾和公子輒將來誰做太子,那還不是您一句話的事?如果公子輒沒有當上太子,反正寶器已經拿回來了。”蒯聵聽后,還是有些擔心自己那個做過國君的兒子公子輒(衛出公)回國后會推翻自己,一時顯得猶豫不決。哪知道隔墻有耳,渾良夫的話還是被太子疾的小跟班聽到了。
太子疾聽說此事后,馬上就急眼了。他知道兄長公子輒做過國君,他在國人中的威望不是自己能比的,如果他回來,自己就絕對沒有希望了。于是太子疾帶了五個人,讓他們抬上用于盟誓的公豬,放在馬車上,跟著自己來到宮中,劫持了后莊公蒯聵,強行與其盟誓,迫使蒯聵必須立自己為嗣君,不得更改,否則神靈不佑。蒯聵無奈,只好與太子疾盟誓。太子疾還請求殺掉出餿主意的渾良夫,后莊公蒯聵說:“寡人與渾良夫曾有盟誓,要赦免他死罪三次。”太子疾說:“這還不簡單,我們先找出他的三條死罪赦免他,然后再把他殺了。”后莊公蒯聵竟然同意了!
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春天,衛侯蒯聵在藉圃(直屬國君的田園)中建造了一座刻有虎紋的小木屋。木屋建成之后,衛侯要請一位有好名聲的人與他在里面享受第一頓美食,太子疾舉薦了渾良夫。渾良夫乘坐大夫車駕“衷甸”,這是后莊公蒯聵承諾給他的待遇。衷甸車駕由兩匹公馬拉乘,渾良夫穿著紫衣、狐裘。雖然這都是蒯聵當初承諾他的,“服冕、乘軒、三死無與”,但是紫色是國君專用的服色,渾良夫已犯了大不敬之罪。渾良夫到后,因為覺得熱,就脫掉了狐裘,露出中衣,這又犯了大不敬之罪;因為臣子覲見國君之時,僅可敞開朝服,不可露出中衣。更有甚者,渾良夫與國君共飲之時,連佩劍都沒有解下。劍為利器,面見國君是不能佩劍的,這是第三條大不敬之罪。太子疾下令早已埋伏在外的甲士,將渾良夫當場拿下,歷數了他穿紫衣、袒裘、不解劍三大罪狀,然后殺死了他。
其實后莊公蒯聵內心對渾良夫是存有愧疚的。蒯聵為了得到渾良夫的幫助,在困境之時向渾良夫許下諾言,除了“服冕、乘軒、三死無與”之外,還答應作為孔氏家臣的渾良夫,如果能幫助自己登上君位,一定讓他迎娶自己的姐姐、孔氏當家夫人孔姬,因為那時孔姬已與渾良夫私通了。而今姐姐被迫和孔悝一起流亡到了宋國,自己將姐姐孔姬嫁給渾良夫的諾言沒有實現;現在卻聽了太子疾的話,背棄了讓渾良夫免死三次的承諾,殺害了他。天下之人誰還會相信自己的諾言?
半年多之后,暑熱已過。后莊公蒯聵在公宮北面的寢宮中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人登上昆吾之觀(建于上古昆吾國舊址的廟宇,在衛都北宮之南),披頭散發、面朝北方叫喊道:
登此昆吾之墟,
綿綿生之瓜。
余為渾良夫,
叫天無辜。
(登上昆吾之墟,
有綿延不斷的大瓜小瓜生長。
我是渾良夫,
向上天訴說無辜!)
這一段叫嚷稱作“渾良夫之噪”。蒯聵睡醒后親自占筮,還召來了朝中負責占筮的官員胥彌赦,命他解釋卦象。胥彌赦說:“此卦象無妨害。”蒯聵大喜,賞賜給胥彌赦一座城池作封邑,胥彌赦不敢接受,逃奔了宋國。蒯聵聽說胥彌赦辭謝了封邑,跑去了宋國,心里覺得不踏實,又親自占卜,得到的繇辭說:“像一條魚尾發紅,橫穿急流而猶豫彷徨。位于大國邊緣,興兵來滅,將要敗亡。關上門,塞住排水洞,然后翻過宮墻。”他弄不懂是什么意思,上次占筮的卦象,胥彌赦解釋完就跑了,這次的占卜的繇辭沒必要找人解釋了,就是召人前來,大夫們也不會說真話的。
晉國正卿趙鞅是蒯聵的后臺,但是蒯聵上位后,卻并沒有帶領衛國全面歸服晉國,反而依舊延續了他兒子衛出公時期親善齊國的政策。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六月,也就是后莊公殺了渾良夫半年之后,晉國正卿趙鞅派出使者來到衛國,質問后莊公為何仍歸附齊國,要求衛國派出太子疾赴晉國為質。太子疾嚇得屁滾尿流,費了天大的力氣、殺了父君的寵臣渾良夫,好不容易剛剛穩固了太子之位,要是自己到了晉國作質子,那兄長公子輒(衛出公)不是又有機會了?他以有盟誓作為理由,逼著父君蒯聵推辭了晉國的要求。
趙鞅得報后大怒,親率大軍討伐衛國,大罵蒯聵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后莊公蒯聵趕快向齊國求救,齊相陳恒派出齊卿國觀率軍救援衛國,還讓自己的兄長陳瓘作為監軍同行。晉國大軍在戰場之上活捉了這個陳瓘,齊軍退兵,趙鞅率領的晉軍也見好就收,退至邯鄲休整。
四個月后,魯哀公十七年十月,趙鞅率軍再度討伐衛國,并在衛國都城帝丘城外親自擂鼓助威,晉軍將士勇往直前,一舉攻下了帝丘外城。晉國大軍正準備攻入帝丘城內滅了衛國,趙鞅卻下令大軍停止前進,他對眾將士說道:“我國前太宰叔向大人曾言:‘仗著別國動亂而滅之不會有后嗣。’”他命大軍包圍衛國都城,要衛君蒯聵出城答話。
帝丘城內亂成一團,后莊公和太子疾的胡作非為已經失去了人心;現在晉軍圍城,衛國各大家族聯合起來,趕走了后莊公蒯聵和太子疾,投降了晉軍。后莊公蒯聵和太子疾率領一部分忠于自己的兵馬逃到了衛國的鄄城。晉國中軍統帥趙鞅(趙簡子)扶立了衛襄公之孫、公子般師為衛國新君后,撤軍回國。然而,由于趙鞅沒有斬草除根,晉軍前腳剛走,后莊公蒯聵就在十一月帶兵從鄄城殺回了都城帝丘,趕走了剛剛即位一個月的公孫般師。
這個衛后莊公蒯聵荒唐無道,真是罄竹難書。蒯聵剛即位時,曾登城四望,看到城外有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房屋村社,便問身邊寺人:“那一片村社是何處?”寺人稟告說,那是戎人居住之地。蒯聵道:“我們是姬姓子孫,何來戎人?”于是下令拆毀戎人居住的村落,還大肆劫掠,趕走了定居在那里的戎人。蒯聵還大興土木,逼迫百工匠人日以繼夜地勞作,不讓他們休息,匠人們無不怨聲載道。衛卿石圃站出來進諫,蒯聵氣得要把石圃趕出衛國。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十一月十二日,石圃率領府兵聯合被蒯聵欺壓的匠人們造反了,他們攻打公宮,捉拿蒯聵的吶喊聲此起彼伏。后莊公關上宮門,請求放過自己,石圃怎么會答應?蒯聵帶著太子疾和另一個兒子公子青翻過北宮墻逃跑,但是蒯聵摔斷了大腿股。此時大批戎人也手持戈矛等兵器前來攻打,他們恨極了蒯聵和他的兒子們,戎人們不由分說,一頓猛刺,太子疾和公子青立時斃命。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百工起義”,它比古羅馬的斯巴達克奴隸大起義早了540多年,比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早了270余年。
蒯聵趁亂逃到了戎人聚居地的己氏家中。蒯聵曾在城樓之上看到過己氏一頭烏發非常漂亮,就派人去讓己氏把頭發剪了,獻給蒯聵夫人呂姜作假發。己氏看到剪掉自己頭發的仇人逃命到了自己家中,她帶著家仆手持利刃將蒯聵圍了起來。蒯聵從懷中拿出一塊玉璧,對己氏說:“你們放過寡人,這塊玉璧歸你!”己氏冷笑了一聲說:“殺了你,難道玉璧還會長腿跑了嗎?”說完命大家動手殺死了蒯聵,奪了他的玉璧。衛國人殺了蒯聵后,又迎回了公孫般師,再次立他為國君。
十二月,齊國得知蒯聵被殺、衛人擁立親附晉國的公孫般師為君,陳恒派出齊國大軍討伐衛國,衛國敵不過強大的齊國軍隊,晉國又不愿為了衛國而與齊國發生大戰,沒有選擇的衛國只好向齊國求和,并在齊國的壓力之下,改立了衛后莊公蒯聵的弟弟公子起為國君。齊國將公孫般師帶回國內,將他安置在了潞城居住。
公子起是蒯聵的弟弟,衛國人太痛恨蒯聵了,因此也不擁護這個公子起。第二年(魯哀公十八年,公元前477年)夏天,衛卿石圃帶領衛都帝丘城內的民眾將公子起趕下了臺,公子起逃奔了齊國。此時三年多前從衛國逃奔魯國的衛出公(公子輒)已經到了齊國,他抓住機會,從齊國回到了衛國,恢復了自己的國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