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齊國歸還魯國成邑,衛國蒯聵登堂入室
- 春秋魯國十二君
- 桃木寶劍
- 3193字
- 2025-04-07 15:57:06
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六月五日,齊卿陳恒弒殺齊簡公,另立新君齊平公,自任國相。第二年(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春天,孟氏成邑宰公孫宿因不見容于新家主仲孫彘(孟武伯),帶著成邑歸附了齊國,孟武伯親自率軍討伐,卻無法攻克;只好在靠近成邑的魯國一側修筑了一座新城,名叫“輸城”,目的就是圍困成邑,伺機奪回它。
成邑,是魯國三桓之一孟氏的封邑首府,城墻堅固,而且緊鄰齊國。陳恒獨攬齊國大權伊始,魯國成邑宰公孫宿就給他送上了這樣一份大禮,他自然派出齊國兵馬協助成邑的防衛,還為成邑內送去大量軍械、牛馬和財貨,這使得齊魯關系變得緊張了起來。
魯哀公十五年秋天,陳恒的兄長、齊大夫陳瓘(字子玉)前往楚國訪問,途徑衛國的時候,孔子的學生子路前來拜訪他。此時衛國還未發生蒯聵政變(子路死于當年冬天的蒯聵政變),子路(仲由)受衛國正卿孔悝之邀正在衛國擔任孔氏封邑平陽邑宰,他雖身在衛國,但心里惦念魯國,得知公孫宿率成邑歸附了齊國,便主動前往館驛拜會了齊大夫陳瓘,對他說:“上天或許是以陳氏為斧,砍削齊國公室。齊國社稷也可能將會由別人所有,也未可知;也許就是陳氏最后享有呢!陳相(指陳恒)何不善待魯國,以等待時機?何必與魯國鬧得這么僵呢!”陳瓘聽后,心想:“這仲由不愧是孔夫子的高徒,說得有道理啊!”他馬上答道:“瓘謹受教!我因身負訪楚使命,不能馬上返回齊國;瓘愿手書一簡,請仲由派人送往臨淄,親手交予我兄弟(陳恒)。”
陳恒收到兄長的書簡后,頓時明白:雖然自己權傾齊國朝野,但畢竟還不是齊國的國君。如果能夠取姜氏而代之,那么齊國社稷可就是田氏(陳氏)的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應該與諸侯交好,將來田氏代齊的時候,也可以少些阻力。魯國的成邑只不過是一座城池而已,與齊國的江山相比,還是微不足道的。他馬上派出使者前往魯國,邀請魯國大夫訪問齊國,就歸還成邑事宜進行磋商。
魯哀公和三桓都愿意與齊國講和,收回成邑,尤其是司空孟武伯,成邑是孟氏采邑,他想拿回孟氏采邑的心情更是迫切。他的父親孟懿子是孔子的學生,因此他與孔子的學生、能言善辯的子貢(端木賜)關系交好,在孟武伯的堅持之下,魯國派出大夫子服景伯(子貢的學生)為正使、子貢為副使訪問了齊國。做學生的子服景伯卻當了正使,而老師子貢只做了副使,這是因為子服景伯出自子服氏家族,子服氏是魯國公室親族;先祖仲孫佗,字子服,后人稱子服氏,他的父親仲孫蔑,是慶父(魯桓公之子)曾孫。慶父之后就是三桓之一的孟氏,因此可以說子服氏是孟氏家族的一個分支。更為重要的是,子服景伯是魯哀公最信任的臣子,他擔任赴齊正使再合適不過了;老師子貢才華橫溢、善于辭令,又與孟武伯交情很深,也愿意擔任副使輔佐學生。由此可見,魯國實際上是派出了一個國君信任、與孟氏淵源頗深的使團前往齊國洽談與齊盟好、收回孟氏采邑事宜。
魯哀公十五年的冬天,師徒二人來到齊國后,約見了率成邑投齊的公孫宿,子貢對他說:“做臣子的還可能背叛呢,更何況齊國人呢?他們可并不是你的臣子,雖然收留了你,你能保證他們不出賣你嗎?你可是周公的后代,享受了巨大的利益,還是做出了不義之事。別到最后雞飛蛋打,利益不但沒得著,反而卻失去了祖國,那又何必呢?”公孫宿聽后慚愧不已,對子貢說道:“大人說得是啊,我要是早點聽到您的教誨就好了!”
齊相陳恒來到魯國使團下榻的館驛會見魯國正副使子服景伯和子貢,對他們說:“寡君愿意象事奉衛君那樣事奉魯君,也希望魯國與齊國盟好!”
魯使子服景伯向老師子貢作揖,請老師上前答話。子貢答道:“這也正是寡君的愿望。從前晉人攻打衛國之時,齊國為了幫助衛國而攻打晉國的城邑冠氏,還損失了五百輛戰車。齊國還贈給衛國大片土地,從濟水以西到禚、媚、杏三城以南,一共五百個村社。吳國人把禍亂加給魯國,齊國趁我國困頓之時,奪取了讙與闡兩座城池,寡君才因此而寒了心。寡君若能比照衛君那樣事奉貴國國君,那本來就是魯國所希望的。”子貢所提到的讙、闡兩城,齊國已在哀公八年時歸還給了魯國;他的真實意思是說,如果齊君真能象對待衛君那樣對待魯君,就應該歸還魯國的成邑。
陳恒邀請魯國使團前來盟好,本來就是為了討好魯國的,他當然愿意做這個好人,于是他面帶愧色,當即允諾將成邑歸還給魯國。公孫宿不愿意回到魯國,陳恒就將他和他所帶領的人馬安置在了齊國的嬴邑。
魯國與齊國講和并收回成邑沒多久,魯哀公十六年的春天,衛國發生了前太子蒯聵政變,蒯聵在姐姐孔姬的幫助下,脅迫外甥孔悝支持自己,孔悝的家宰欒寧護送蒯聵之子衛出公逃奔了魯國,蒯聵登上衛君之位,史稱衛后莊公。
衛后莊公蒯聵得益于晉國的扶持,他曾親自在晉國正卿趙鞅麾下效力,趙鞅才派出大軍護送他回到戚城,并屢次出動大軍討伐衛國,要扶立蒯聵為國君。蒯聵即位后,立刻對衛國朝臣進行清算,他對自己的兒子衛出公的朝臣都不信任,想要全都把他們趕走。他挑中了衛卿兼司徒子還成(子還氏,名成,字瞞),對他說:“寡人漂泊在外的時間太久了,嘗盡了諸般苦難,現在想請司徒也體會體會。”子還成回到府中,找來好友、職掌衛國市場的褚師(官職名)、衛大夫褚師聲子(也稱褚師比),將國君要驅逐自己的事情告知了他,想要和他一起攻打衛后莊公,但由于事起倉促、準備不足,事情沒有辦成,二人只好投奔宋國而去。趕走了一班舊臣后,衛后莊公又聽信讒言,趕走了衛卿太叔遺,從宋國召回了太叔遺的哥哥、前幾年投奔宋國的衛卿太叔疾;也就是說,凡是自己兒子信任重用的人他全趕走了;在自己兒子朝中不受待見的人,都被召回了衛國,衛后莊公蒯聵來了個顛倒乾坤。
衛國執政孔悝,也是蒯聵的外甥,在他和姐姐孔姬的脅迫下擁立他即位,但孔悝畢竟是兒子(衛出公)的執政正卿,舊臣之首,他的家宰還護送衛出公跑去了魯國,蒯聵坐穩了國君之位,把別的臣子趕走得差不多后,就開始著手謀劃驅逐孔悝了。
六月,為了酬謝外甥孔悝的擁立之功,衛后莊公蒯聵親自來到距離衛國都城帝丘七十余里的平陽城,這里是孔悝的采邑。衛侯大擺宴席,跟隨而來的朝中大夫們一同出席。酒宴過程中,蒯聵重賞孔悝,賜給他豐厚的財幣,并命眾位大臣都要向執政正卿孔悝進獻財貨。孔悝酒醉之后,衛侯蒯聵派人送他回府休息。然而,到了半夜,蒯聵派出兵士,向孔悝宣讀詔命,將他驅逐出了衛國。
孔悝用馬車載著母親孔姬從平陽出來,孔姬氣壞了,自己為了弟弟蒯聵,逼著兒子孔悝扶立他,現在倒好,弟弟蒯聵做了國君,反過來卻將立有大功的姐姐、外甥趕出衛國!當初蒯聵為了得到渾良夫(孔氏家仆、孔姬相好)的幫助,還答應他事成之后允準自己和渾良夫成婚,現在把姐姐趕出了衛國,卻把渾良夫留在了都城帝丘,還怎么成婚呢!孔悝早就對舅舅蒯聵沒有好印象,他是忠于蒯聵之子衛出公的,只是被逼無奈才支持了蒯聵,在這場政變中還害死了自己從魯國請來做采邑平陽邑宰的孔子門生子路。怎知舅舅蒯聵即位之后,就恩將仇報,反而將自己掃地出門!
車隊剛走到平陽西門,孔悝忽然想起保存孔氏家族神主牌位的石函還落在西圃宗廟里,于是命隨從車駕趕快返回宗廟去取石函。孔氏原來有個家臣叫子伯季子,投靠了衛后莊公蒯聵,在新朝中擔任大夫。他聽說孔悝一家要離開平陽,就向衛后莊公蒯聵請求去追趕他們,路上正好遇到孔家取石函的副車,子伯季子沖上前殺了車上之人,自己坐了上去。孔悝和母親等了很久,去西圃取石函的副車還沒有回來,他又派家臣許公為返回西圃去接應石函,正好迎頭碰上了子伯季子。許公為一看原來是投靠了國君的子伯季子,他們同為孔氏家臣,都是老相識了,但奇怪的是,子伯季子怎么會在去西圃取石函的副車上?許公為頓時明白了:子伯季子劫了石函!許公為拿出弓箭,瞄向了子伯季子。子伯季子的車也停下了,他也張弓搭箭,要射許公為。
許公為說:“與不仁義的人爭勝負,沒有不勝的。”他讓子伯季子先射箭,子伯季子射了三箭,三箭都射偏了。許公為一箭射死了子伯季子,隨從家仆登上副車,找到了神主石函,孔悝一家人帶著石函投奔了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