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減稅
- 禎明
- 搬磚呢別鬧
- 2453字
- 2023-07-21 00:13:53
劉鴻訓得了皇帝的承諾,雖然不知道靠不靠得住,但領導都如此表態了,他自然不能繼續糾纏。
其余臣子也不多言。
畢竟說的越多,錯的越多。
面對多日不上朝,外表卻看上去頗為精明強干的皇帝,深陷于閹黨清流之中的老閣臣天然有些彎腰。
只能說朱由檢堅持鍛煉還是有效果的。
拉攏臣子,一方面可以依賴早就強化兩百多年的皇權,另一方面也可以依賴于皇帝自身的人格魅力——
因為自古以來,“看臉”是很重要的。
歷朝歷代選臣子都要看臉和儀表,太丑的都不要。
皇帝或太子如果長得不行,氣質差一點,也得被人評價一句“望之不似人君”。
當年仁宗操持朝政二十多年,為什么還會有人支持漢王奪嫡?
一來是漢王有軍功在身,地位的確高。
二來則是漢王長的比一身肥肉腿還瘸的仁宗英武帥氣,看上去更像個領導。
成祖當年也多次嫌棄大兒子的肥胖和殘缺,以至于奪嫡之事愈演愈烈。
更別說明太祖最初上位,就是靠臉被郭子興看中,從而許配了馬皇后的。
而大明自武宗以來,還沒有一個尚武英挺的皇帝。
嘉靖修仙,隆慶好色,萬歷擺爛,天啟木工!
崇禎天子朱由檢雖然也不愛上朝,可也就不上早朝罷了。
每天天微亮的時候,還是會帶著人晨跑路過奉天殿的,中午也會看下呈上去的奏本,今天還主動來了個內閣會議……
表現已經比他祖宗好很多了!
光是看著天子那年輕英武的臉,下面的臣子對他做的事,都憑空多出來了一點信心。
之后,
如李標、李國譜等閣臣,則是輪流匯報了一些事務,比如說針對先帝的皇陵修繕,以及三大殿修復的尾款交付等等。
朱由檢點點頭,知道自己不開口,這些老油條不會主動有所作為。
好在他也不指望這群人做什么。
針對崇楨元年要做的事,他已經有了計劃,只需要告知內閣,讓他們安排著去辦了。
再者,
要有人直接提出要有關國庫欠款、軍餉拖欠和關外韃子等問題,朱由檢現在要兵沒兵,有錢就一點,也解決不了,只能口頭嘉獎一下對方的實心用事,起碼沒有一開口就是黨爭。
“還有三月,就是崇禎元年了。”
“朕既開新朝,自然要有新政,以示新朝氣象,清掃天下頹唐衰廢之氣!”
朱由檢等閣臣們把那些不痛不癢的事匯報完,這才緩緩開口,首次表明了自己作為大明皇帝的志向。
對此,
閣臣紛紛表示贊同。
為啥?
新皇帝當然要搞自己的那一套,不然哪來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至于祖制,那也得等到皇帝的“新政”的確觸犯到了原利益階層,那才會被人拿出來做文章。
現在皇帝只是放話出來,指不定還是因為年輕氣盛,一時沖動喊的口號,他們憑什么不鼓掌?
遙想當年,世宗神宗初繼位,也是勵精圖治過的嘛!
前面如何?
后面如何?
要看他做什么,
而不是只聽他說什么!
“那就從陜西那邊說起吧。”
朱由檢也不管閣臣明面上的贊同是出于什么緣故,只是既然起了調,就要說事兒。
“陜西年年天災,朕之前上朝也講過,邊疆駐軍已然欠餉多年,即便朕已經派了使者勞軍,也只是救急而已。”
大明朝哪來的那么多錢,把欠的工資一下子補全?
根據方正化快馬加鞭發回來的報告,靠著找藩王要錢,也就勉強湊了幾萬兩,能勞軍一年都算士卒受委屈了——
畢竟以前餉銀一分都沒有,現在給發一兩半錢的,都算老天開眼了。
就這兒,
還是方正化跟孫傳庭等人認真核對,親自盯梢才發給下面士卒的。
不然中間負責的軍官還能給你扣下來七成。
“故而朕有意,將陜西之前拖欠的遼餉作罷,并將明年征收的遼餉減免一半。”
朱由檢本想把陜西的賦稅都給免了,但看著自己的小金庫,最后還是狠心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國庫眼下的確缺錢。
而且直接免除全部稅收,誰獲利最大?
反正朱由檢能想到,陜西的士紳權貴們要把嘴巴笑裂了。
這群人是哪里有洞就鉆哪里的,朱由檢可不敢把一個省的賦稅放了手,讓他們去折騰。
畢竟縣官不如現管。
鬼知道自己一個政令下去,讓他們傳給百姓的時候,又變成了什么模樣。
再者,朝廷的確缺錢。
陜西的賦稅在全國范圍內的比重并不算低,哪怕縮減了,也夠中央使用一段時間了。
思來想去,朱由檢只能先把本就是強行派給百姓的遼餉給砍一半,剩下的一半也不用銀子繳納,而是用紅薯。
紅薯的保質期夠長,足以運到遼東充當糧草,途中損耗也不會比正常糧食多。
至于該繳納的正稅,朱由檢也想著,在陜西先暫停“一條鞭法”,恢復舊制,仍舊讓百姓繳納糧食,然后直接供給陜西邊鎮。
而其中緣故,并不是朱由檢要開歷史的倒車。
他都有了后世的記憶,怎么不知道一條鞭法的好處?
只是正如任何改革一樣,于國家好的,對當時的百姓來說不一定好。
一條鞭法增加了國家稅收,減少了地方稅上交中央過程中的損耗,但是,百姓的負擔降低了嗎?
并沒有。
一條鞭法只是把原本的各項稅收合并在一起,一次性收齊罷了,而且把原本的糧食布匹等實物稅,全都改成了貨幣稅,只能用銀兩來繳納。
甚至因為這個,原本只是臨時加征的雜稅也被并入,使得百姓要交的錢更多。
而只能用銀子這一條,也給百姓帶來了不少麻煩。
大明的白銀儲備可沒有韃清那么多,賠了列強幾十年,亡國時賬面上還能剩個幾億的。
更何況銀子這東西,普通百姓手里能有多少?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之下,誰給你去湊交稅的銀子?
農民只能把一年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和婆娘織的布拿出去賣!
而且因為交稅有時間限制,他們必須要一定時間內湊到足夠的銀兩,所以東西還要賤賣!
在后世的史書上,美名其曰為“促進了市場經濟發展”,可真的發展了嗎?
怎么農民越交越窮呢?
江南富裕之地倒不在乎這點錢,畢竟他們是真有錢,家里的田都不種糧食,種棉花的。
可陜西百姓必須在乎!
對此,
閣臣們倒是有了異議。
張居正變法時弄出來了很多新政策,在萬歷親政后,在大臣的極力反對下,極大部分都被廢除了,但一條鞭法沒有。
為何?
減輕官老爺負擔的事為什么要廢除!
地方上以前交上來的實物稅都亂七八糟的,糧食從東南西北運過來還有發霉的,給誰吃?
豬都不吃你讓老子這群中央官員吃?
而且眼下朝廷窮大家都知道,現在減免了賦稅,那朝廷怎么辦?
還是苦一苦百姓吧,罵名可以讓魏忠賢來擔。
朱由檢自然拒絕。
他已經打算殺豬了,沒必要再為了陜西那十幾萬兩的稅銀,把整個省份都逼反。
實在不行,就多殺幾頭!
“除此之外,朕還有意追謚景帝和于謙于少保!”
“為景帝上廟號,并使于謙附廟!”
朱由檢輕輕一擺手,扔下一句對文臣來說極為炸裂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