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2020—2021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藍皮書(精裝版)作者名: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著本章字數: 3280字更新時間: 2024-01-25 18:23:10
第三節 對策建議
一、完善金融制度體系
健全動產融資法律制度。研究制定《動產融資擔保登記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擔保物權制度,建立動產融資擔保登記系統,統一動產融資擔保物權公示的方式和效力,破除動產融資的制度性障礙。
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單列年度中小企業貨幣支持計劃,明確中小企業融資的資金來源、政策工具、投放規模與進度、利率水平、使用方向,進一步細化定向降準、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安排中小企業專項信貸資金,確保中小企業融資的資金保障充足。鼓勵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融資專項債券,充實小微企業信貸資金,定向支持小微企業信貸融資。
進一步優化金融監管制度。完善商業銀行監管制度,將提高中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納入監管體系,盡快出臺統一的中小企業信貸人員盡職免責、續貸期間資產處置等指導細則,解決基層信貸人員的后顧之憂,提升中小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盡職免責等優惠政策的落實效果。
完善中小企業信貸稅收優惠政策。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增值稅減免優惠政策門檻,取消商業銀行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必須完成“兩增兩控”目標考核的前置條件,改為針對小微企業貸款行為實施增值稅減免優惠,即商業銀行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全面免征增值稅。繼續實施信用擔保機構小微企業擔保業務增值稅減免政策,引導擔保機構降低擔保費率,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二、構建政策協同機制
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認真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協調作用,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融資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統一協調中小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增強中小企業融資獲得感。
推動各部門間政策協同。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協同推動中小企業融資工作有序開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揮牽頭部門的督導作用,督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涉企融資部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中小企業融資的決策部署,確保中小企業融資總體目標任務完成。財政部設立中小企業融資專項預算,定向支持開展中小企業融資專項行動計劃,動員社會化融資服務機構參與公益性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等。中國人民銀行要充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充足、低成本的資金保障。中國銀保監會要強化“兩增兩控”“七不準”“四公開”等監管措施落實,確保銀行發揮融資主渠道作用。中國證監會要盡快設立科創板、落實注冊制改革等,以降低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門檻,暢通融資渠道,大幅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三、健全多渠道金融供給
進一步發揮銀行的中小企業融資主渠道作用。推動民營和中小銀行機構設立常態化,促進民間融資陽光化和規范化,打通民間資本與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對接通道。創新中小企業融資工作方式,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規模,提高中小企業信貸可獲得性。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工、農、中、建、交等大型商業銀行通過簽訂“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推進資源整合,推動產融結合,促進投貸聯動,引導相關銀行加大中小企業信貸支持力度。中國銀保監會鼓勵商業銀行開展基于中小企業股權融資信貸產品創新、供應鏈金融等,開發信用貸款、“商圈貸”等靈活多樣的信貸產品,進一步優化貸款結構,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大力推廣“無還本續貸”,提高中小企業續貸比例,實現“短貸長用”,降低融資成本。積極發揮商業保險分擔風險的功能,探索開展中小企業貸款保證保險業務,拓寬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增信風險渠道。中國人民銀行大力推進應收賬款質押、倉單質押等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創新,推動供應鏈核心企業和政府采購主體支持中小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引導銀行擴大應收賬款融資業務規模,構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的生態環境。
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要求,加快落實設立科創板和注冊制改革,降低創新創業型企業的上市門檻,降低尚未盈利的科創類企業的上市支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規則,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新創業型企業境內上市,簡化境外融資核準程序,健全“新三板”創新層企業轉板試點制度,建立轉板上市綠色通道,穩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增加市場供給。豐富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積極推動創新創業債券、私募債券、可轉換債券和中期票據等債務工具及股債結合產品,鼓勵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中小企業證券非公開發行、轉讓等相關等服務,提高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化水平。
四、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支持銀行等機構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依托稅收、進出口、工商、司法、房地產等涉企政務數據,以及用水、用電等生活數據,創新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增強信貸產品的針對性,提高中小企業信貸效率。
大力推動稅務、工商、海關、司法、住建、金融、統計等政府部門涉企政務數據信息的互通互聯,并向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放共享,從根本上解決“銀企信用信息不對稱”難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構建中小企業信用信息評價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集,推動增信機構接入征信系統,推進信用信息查詢便利化,發揮信用信息在促進中小企業融資中的基礎性作用。探索推廣中小企業融資“黑名單”制度,并與銀行、擔保機構等實時對接,形成中小企業融資正向激勵機制。
五、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
推動眾籌等融資服務平臺依法合規發展,發揮好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載體支撐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中小企業融資活動。鼓勵各類融資服務機構應用互聯網信息平臺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業務,支持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信息平臺依法合規開展融資活動。
構建以省級再擔保機構為核心、股權投資和再擔保業務為紐帶的中小企業政策性信用擔保體系,完善“中央再擔保—省級再擔保—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的風險分擔機制,推動再擔保機構及政策性擔保機構業務聚焦中小企業擔保和再擔保,突出小微企業業務量、覆蓋率、成本率等社會效益指標的考核指向。
支持社會化服務機構有效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活動,推動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規范和“黑名單”制度,公開曝光一批服務不規范、亂收費、虛假宣傳的機構名單,引導社會化融資服務機構依法合規開展融資服務。
構建中小企業信貸環境第三方評估機制,通過公開發布或定向推送評估排名等多種方式正向激勵各地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增進政府部門之間政策協同,增強中小企業融資獲得感。
六、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
加大財務指導服務供給,推動中小企業健全財務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增強規范經營水平,增強信貸風險意識,合理設置抵質押品,降低信貸違約率。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各類社會化專業服務機構廣泛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活動,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成功率。
建立中小企業上市培育機制,加大對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的宣傳培訓、輔導、咨詢力度,推動更多企業在資本市場獲得融資,優化融資結構。建立小微企業融資“白名單”,加強與各類投融資機構聯系溝通,打通投融資機構與優質小微企業之間的融資通道。
繼續深入開展“小微企業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增強中小企業金融知識和融資技巧,不斷擴大“小微企業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動員社會各方廣泛參與“小微企業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擇優形成一批培訓效果好、公益性突出的重點合作機構。鼓勵開發內容豐富、簡單易學的動漫、視頻等教材,擇優推薦給中小企業學習和使用。鼓勵開展基于受訓企業定制化的咨詢方案和融資服務業務,將金融知識普及教育與企業項目篩選、融資咨詢、投資推薦等相結合,提高培訓綜合效益。
[1]“321工作體系”即圍繞“抓好政策體系、服務體系、發展環境”三個領域,聚焦“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著力加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保護”兩個重點,緊盯“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這一目標。
[2]“兩增、兩控”是指對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控制在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