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藍皮書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著
- 2270字
- 2024-01-08 16:43:42
第二節 發展特點
一、重點領域技術突破,創新發展持續升溫
電子信息領域核心技術實現多點突破。芯片領域,寒武紀推出了首款云端AI芯片MLU 100,等效理論峰值速度最高可達166.4萬億次定點運算。百度發布了國內首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侖”,可在功耗100W情況下提供260Tops的運算能力,是迄今為止業內設計算力最高的AI芯片。華為即將在8月31日發布新一代處理器麒麟 980,將應用 7nm 工藝,采用 4 個 A76 大核+4 個 A55小核的架構,最高主頻為2.8GHz。人工智能領域,展銳發布了首款支持人工智能應用的8核LTE SoC芯片平臺。阿里達摩院機器智能實驗室推出了新一代語音識別模型DFSMN,將全球語音識別準確率紀錄提高至96.04%。我國電子信息領域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為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新興領域勢能增強,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各大廠商積極前瞻性布局5G、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重點領域。
5G領域,華為等手機企業高度重視5G研發布局。2018年2月,華為推出全球首款基于3GPP標準的商用5G芯片“Balong 5G01”,支持全球主流5G頻譜;2018年4月,5G NR產品獲全球首張“歐盟通行證”,并預計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支持5G網絡頻段的手機。OPPO、小米、聯想、vivo等諸多智能手機廠商均成為高通“5G領航計劃”合作伙伴。
人工智能領域,根據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AI芯片公司排行榜,我國海思、寒武紀等7家企業入圍Top 24榜單,在AI芯片領域進步明顯。
無人駕駛領域,2018年2 月,小馬智行在廣州投放無人駕駛車隊并進行運營測試;2018年7 月,百度宣布其與金龍客車聯合發行的第 100 輛全球首款 L4 級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正式量產下線;2018年4 月,騰訊與長安汽車正式簽署智能網聯汽車合資合作協議,合資公司將主要開展車聯網平臺開發等業務。
虛擬現實領域,行業巨頭積極推動VR/AR技術商用化進程。騰訊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 AR 教材等新技術、新產品及其在教育領域的融合創新應用。
超高清視頻領域,“國產芯”加速邁進。2018年6月,海思推出AI專用芯片,搭載在華北工控推出的ARM架構嵌入式主板上,具有高品質超高清視頻編解碼能力。國產超高清芯片應用逐漸廣泛。2018年4 月,晶晨半導體與愛立信合作,將芯片用在Media First機頂盒中,幫助快速訪問超高清、HDR等內容。2018年3月,京東方10.5代線量產,能夠生產超高清面板,5、6月出貨量達3萬至5萬片。TCL已有兩條11代線在建項目,主要生產大尺寸、超高清面板。
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孕育涌現,持續引燃了信息產業與融合領域發展的新活力。例如,京東將無人機、導航與物流相結合,打造了“無人機航空物流多式聯運”新模式,第一架超重型無人機有效載重量達到40~60噸,還打造了無人智慧配送站、無人倉等配套系統,形成了對傳統物流模式的極大顛覆。美團等企業也在2018年7月發布了無人配送開放平臺,采用激光雷達、超聲波、攝像頭等多傳感器融合方案,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具有城市道路低速自動駕駛的通行能力,形成“人機混送”新模式。同時,各地方也不斷開拓孕育出信息產業與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成為推動、帶動地方經濟、政務等發展的重要動能。例如,濟南將無人機、超高清視頻與地方政務相結合,2018年7月上崗了多架采用4K高清攝像頭的多旋翼無人機“空中交警”,使得各類動態交通違法行為的抓拍取證更為便捷。
三、產業安全意識欠缺,核心技術持續性投入不足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長期以來處于“大而不強”的局面,特別是在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和常態化的新外部形勢下,集中表現為四大問題。
一是供應鏈視角的產業安全意識欠缺?!爸信d事件”的棘手和被動體現了美國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進行的精準打擊,反映了我國仍缺乏對電子信息產業供應鏈中芯片、操作系統、材料、設備等部分核心環節的掌控力,存在由點到面的產業安全威脅。
二是核心技術路線方向不明和持續性投入不足。在芯片計算架構、手機操作系統等存在不同路線的基礎核心領域,長期以來的資金和項目支持存在分散、量小、不持續等問題,偏離了當前電子信息領域核心技術全球競爭的強投入、高風險、系統化競爭的趨勢,難以助力我國實現從后發追趕到引領發展。
三是缺乏對專利保護和反壟斷等的全球法律框架的系統認識和集成應對。自2018年上半年以來,針對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專利授權摩擦、反壟斷調查等國際案件頻發,在中美貿易摩擦全面加劇的背景下,單個企業的單打獨斗更加難以抵擋國家和地區主管部門和龍頭企業的施壓,往往落得不利結局。
四是產學研用未發揮聯合效應。與美國等電子信息強國相比,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側重于應用領域創新,未將市場規模和優勢與基礎研發領域相結合,我國在電子信息領域的原始創新與應用創新呈現“兩張皮”,底層基礎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儲備遠遠低于新產品和新服務的市場開拓能力。
四、外貿形勢嚴峻依舊,不確定性風險因素猶存
當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和對外貿易面臨的風險逐步加劇,企業業績增速將進入換擋期。一是上半年行業利潤增速的大幅波動使企業經營不確定性增加,經營績效可能受到影響。二是手機、彩電等傳統電子信息產業在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的市場背景下,市場規模漸趨下降,企業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三是在行業結構性的轉型升級的趨勢下,企業生產經營難度加大,技術水平、研發能力、資本實力較弱的企業面臨被淘汰的風險。四是中美政治經濟關系進入質變期,逆全球化趨勢和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傾向加強,全球經濟貿易分工合作的共識和基礎開始動搖,為產業發展和貿易環境日漸籠罩上不確定性陰霾,部分電子信息制造企業的訂單或將受到貿易沖突影響,電子信息制造業下半年的增長壓力陡然增加,未來負面影響的廣度和深度或將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