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習慣(或傳統)道德與反思性道德

習慣(或傳統)道德

我們都相當熟悉習慣(或傳統)道德,因為我們都出生于這種道德氛圍之中,它是我們開始接觸的第一批道德。存在于不同文化和社會中的道德通常都是以習慣[21]或傳統為基礎的,并且常常未經批判的分析或評價便被提交給社會成員,伴隨著他們的整個童年和成年時代。這種對社會年輕一代以及全體社會成員的培養方法,沒有什么必然錯、必然惡的東西。

許多習慣和傳統對于締造有道德的社會是十分有效和有益的。正如我前面所提出的,許多道德教訓都產生于社會的交互作用中人的需要,并演變成特定社會的習慣或傳統。例如,為了創造性地、和平地共同生活,第一批道德教訓或道德規則之一必定是有關結束人的生命問題的,因為顯而易見的是,如果人的生命經常處于危險之中,那么,人們要共同生活和工作就非常困難了。然而,為了使習慣和傳統有效而持續地適用于社會成員,就必須予以批判的分析、檢驗和評價,由此產生了反思性道德。

想一想

習慣(或傳統)道德同反思性道德有何區別?

反思性道德[22]

哲學家一般都對自己和別人提出這樣的要求:對人的每一個信念、判斷或觀念,都應該認真地有批判地進行檢驗,以確保其具有可靠的基礎。在這方面,道德同哲學研究的其他任何領域絕無不同。哲學家不主張廢除或丟棄習慣和傳統,但極力主張人們要運用理性,對一切道德教訓或規則之基礎和實效性加以檢驗,不管它們多么合乎傳統和慣例、得到多么廣泛的認可。換言之,哲學要求人們反思自己的道德習慣和傳統,決定是否應予保留或廢除。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約前470—約前399)說過:“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對于道德,或許相應的推論是:“未經省察的習慣或傳統是不值得奉行的。”因此,正如人們不應該接受缺乏任何證據或有效的邏輯論證的陳述或命題一樣,人們也不應該接受未經證據、理性和自我經驗先行檢驗的道德習慣或傳統。

道德反思的恰當例證是上文對十誡的考察——十誡是西方文化中的許多人都發誓和聲稱要遵守的規則。十分有趣的是,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其中的大多數誡條是什么(可能的例外是反對強奸的誡條,大概人人皆知!),甚至常常不能依次地或隨意地列舉出來。此外,有多少人按照本章提議的方式考察過十誡,并且認識到它們適用于不同方面的道德?有多少人認識到前三誡只適用于人同超自然物的關系,第四到第八誡適用于自己同他人的關系,而第九、第十誡基本上適用于他們作為個體人的自身?

綜上可見,重要的是,一切習慣、傳統、道德體系、規則和倫理學理論,都應該預先經過仔細的分析和批判的評價,然后才能繼續予以認可或奉行。還有,我們不應該立刻丟棄它們,但也不應該全神貫注地認同它們,除非對它們進行過認真仔細的、合乎邏輯的詳盡審查。本書其余各章都將強烈地鼓勵你,在論述道德、應對道德爭議之際,做一個具有反思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實踐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乐县| 齐齐哈尔市| 林周县| 五寨县| 关岭| 章丘市| 财经| 峨山| 忻城县| 泰安市| 荣昌县| 醴陵市| 龙游县| 青神县| 泊头市| 罗源县| 巩义市| 福安市| 元阳县| 明星| 赤水市| 安化县| 吴江市| 宁津县| 诸城市| 唐河县| 达州市| 叶城县| 体育| 津南区| 盐城市| 大足县| 马边| 万安县| 鄄城县| 濮阳市| 偏关县| 武冈市| 呈贡县| 南雄市|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