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數字化:科技賦能下的金融業轉型方案
- 余豐慧
- 1775字
- 2023-06-26 18:21:03
推薦序二
“新紀元”的路上,你我都是同行者
技術改變生活,這句話并沒有過時。
金融科技正在掀起一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它不僅是金融業的革命,更是全社會乃至全人類的革命。在這場革命中,你我都是參與者,也都是同行者。根據畢馬威發布的報告數據,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資總額達到2100億美元,完成5684筆交易,創下新高。[4]
作為從業人士,我認為,金融科技想要真正在未來10年、20年內迅速成長起來,少不了以下三種推力。
第一,需要法理上給予一些定義。在這一點上,本書作者余豐慧先生也提到,“金融科技需要監管,但不是監管至死”。
在金融科技領域,有“沙盒監管”“分類監管”“科技監管”等幾種監管模式。其中,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已經在實施沙盒監管,主要是通過提供一個“縮小版”的真實市場和“寬松版”的監管環境,即“監管沙盒”,也稱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鼓勵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對創新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交付機制進行大膽操作。
這種模式是一種相對比較有借鑒性的監管模式,在中國已經得到運用。2019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同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支持在北京市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2022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截至2022年4月底,全國29個?。ㄗ灾螀^)及市級地區共推出156項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項目。[5]
其實,在一些新興領域,我們國家或者說很多國家的法律往往是滯后的,都是事實已經發生,而后大家再研究該如何從法律上定義和管理,在金融科技領域也是一樣。金融科技要想得到更廣泛的應用,首先需要的就是一個明確而良好的法理界定。
第二,需要資本和政府的支持。我們知道,2016年3月,全球金融治理的牽頭機構——金融穩定理事會發布了《金融科技的描述與分析框架報告》,第一次在國際組織層面對金融科技做出了初步定義,即金融科技是指通過技術手段推動金融創新,形成對金融市場、機構及金融服務產生重大影響的業務模式、技術應用以及流程和產品。而后,2016年7月,在銀監會下發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也增加了包括“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信息安全和產業協同等方面的內容。到了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可以說,政府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上已經給了很大力度的支持,而資本的支持也是非??捎^的,騰訊、阿里巴巴對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全力投入已經無須贅言,僅從區塊鏈行業來看,在初級階段的2015年、2016年,這些公司每年的投資額都達幾十億美元。一旦技術發展到成熟階段,那么需要的資本注入只會更多。
第三,需要復合型人才的加入。舉個例子,我所從事研究的區塊鏈技術領域,需要的就不僅是會寫代碼的人才。比如說我們想做智能合約。智能合約首先是一種合約,它是一種法律約束,只不過是把法律語言放到了鏈上,或者說放到代碼里,因此需要的是法律和編程的復合型人才。
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金融科技這個行業。為此,我和業內的很多朋友,都在義務做金融科技的科普工作。實際上,在社會教育和知識普及方面,國家已經先行動了,包括我們之前提到的人工智能規劃。只有當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科普金融科技,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金融科技進而加入金融科技行業的時候,才是金融科技真正的“天時地利人和”的蓬勃發展期,那時,才是金融科技真正滲透到每個人生活點點滴滴的時候。
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都是金融科技領域的知名技術方案,這些技術都在悄悄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而《金融科技: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未來》一書正是用一種看似章章獨立,卻又暗自成線的邏輯向您展示金融科技的起源、發展、未來走向,抽絲剝繭般地剖析金融科技與互聯網以及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該書主要著眼應用層面,它可能并不能讓您直接明白人工智能是怎么“制造”的、區塊鏈是怎么“編程”的,但是,它能夠讓您最直觀地感受到金融科技的顛覆性和魅力。
如果您想全面、透徹地了解金融科技,想要親自感受這一場“正在發生的未來”,那么該書或許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