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一

從金融大國到金融科技強國

郭田勇: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截至2021年末,中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381.95萬億元,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344.76萬億元,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2.3萬億元,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4.89萬億元。[1]

2021年中國滬深交易所A股累計籌資16743億元;各類主體通過滬深交易所發行債券(包括公司債、可轉債、可交換債、政策性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和企業資產支持證券)籌資86553億元;北京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11只,籌資21億元;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6932家,全年掛牌公司累計股票籌資260億元;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14.7萬億元;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49萬億元……[2]毫無疑問,中國已是金融大國。

但是,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與深度都不夠,不敢完全對外開放,貨幣調控上也受制于他國。這一切都說明,中國還遠不是一個金融強國,與我國GDP全球排名第二的經濟地位極不相稱。

早在2013年,我就認識到,中國要從金融大國變身金融強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同時,中國需要培育良好的金融文化。這顯然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不過,今天我們看到了一條捷徑:先成為金融科技大國,再通過科技創新倒逼金融改革,從而彎道超車,變身金融強國。

這一路徑并非沒有可能。在被譽為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金融科技浪潮中,中國已經拿到了首批入場券,占得先機。在全球各大金融和創新中心爭當“世界金融科技樞紐”時,中國不僅迎頭趕上,而且成為超越美、英等的科技大國。咨詢公司畢馬威與投資公司H2 Ventures的年度研究表明,早在2016年,就有4家來自中國的金融科技創新企業進入全球排名前五;《安永2017年金融科技采納率指數》調查報告指出,全球金融科技采納率的均值是33%,在20個樣本市場中,中國以69%居于首位;2017年7月,全球金融科技領域至少完成47筆融資,其中25筆來自中國,美國有8筆。

英國《金融時報》稱,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金融科技最具潛力的國家。隨著中國等新興金融科技市場創新公司數量迅速上升,它們將以“顛覆者”的姿態領先世界,并影響世界金融科技風向,改變傳統的金融行業布局。

應該看到,金融科技已經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形成了競爭態勢,我國金融科技搶占制高點,既依賴于企業主體的競爭力,也取決于政策主體的創新力。我一直堅持認為:科技創新一定會改變中國的金融生態。

第一,金融科技為解決融資難題提供了一把鑰匙。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已經談了很多年,監管部門花了很大的力氣,但一直收效甚微。在這一問題上,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傳統銀行,傳統銀行從風險防范角度考慮,也有自己的“苦衷”:一是信息不對稱,大銀行要想充分了解中小微企業的信息是非常困難的,信息不對稱對于銀行來說就意味著高風險;二是征信成本太高,從而影響金融服務的效率,也在客觀上推高了企業融資成本。

這兩點實際上均是由我國滯后、低效的征信體系導致的。盡管中國人民銀行早在2006年就設立了征信中心,但該征信中心的數據一度在深度、廣度、開放性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不少用戶甚至沒有任何信用記錄。在大數據的幫助下,該征信中心的數據采集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收錄人數最多、收集信息全面、覆蓋范圍廣、使用廣泛的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截至2020年12月底,該征信中心系統共收錄超過11億自然人,企業及其他組織超過6092萬戶,建立了覆蓋全國的信用信息服務網絡,基本上為中國范圍內每一個有信用活動的企業和個人建立了信用檔案。[3]

金融科技企業利用大數據開展征信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積累了大量交易與社交數據,它們通過抓取用戶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再通過分析這些生活場景來準確判斷融資者的信用風險,甚至還款意愿,突破了長期以來束縛我國金融機構施展拳腳的信用瓶頸。

第二,金融科技有助于實現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普惠金融在國際上通常被稱作包容性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2013年11月,發展普惠金融被正式寫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金融科技企業可謂生而逢時。螞蟻金服“借唄”在推出后的10個月內用戶數即達到1000萬,放款規模為3000億元。在用戶結構方面,90%以上的客戶是“80后”“90后”,有近四成的用戶來自三、四線城市。這些人群若想通過銀行貸款,幾乎是不可能的,且不論其還款能力,光資金需求規模小(甚至只有幾百元、一千元)這一點,就會被銀行拒之門外。

第三,促進金融服務便利化,優化金融體驗。傳統的金融服務是后延式的、被動式的,而金融科技服務是實時交互的,可以更好地滿足用戶體驗及用戶日益多樣化的金融需求。無論是阿里小貸,還是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放款都非常快,有的平臺從借款到放款可以在5分鐘之內完成,這是傳統金融機構不可想象的。當然,這背后離不開金融科技提供的征信支撐。

第四,為用戶提供了更高的收益和更便宜的服務。余額寶就是典型的例子。再比如智能投顧,可以大大提高財富管理的效率,降低客戶成本。如今,高盛已經嘗試將數百萬美元的客戶資產交給智能投顧去打理。

第五,為金融監管提供便利。如本書中所提到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應用大數據查基金“老鼠倉”,通過建立多種數據分析模型,鎖定基準日,篩查高頻戶,并結合賬戶開戶、歷史交易情況等,尋找案件線索,確定嫌疑賬戶,將一只只“碩鼠”揪了出來,實現了精準打擊。

金融科技是新生事物,其健康成長離不開行業的自律,離不開監管的適度呵護,更離不開國家戰略層面的引導和定位。此后,金融科技被納入國家“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相信在國家戰略引導、監管逐步完善、企業不斷創新的發展態勢下,中國金融科技將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并帶動整個金融業彎道超車,在可期的未來,使中國成為繼英國、美國之后的第三大金融強國!

在這一形勢下,余豐慧先生所著的《金融科技: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的應用與未來》一書的出版,可謂恰逢其時。說金融科技是革命也罷,顛覆也罷,于國于民,其積極意義大于消極意義,這是無疑的。雖然從當前看,金融科技的某些領域亂象叢生、爭議不斷,但瑕不掩瑜,一個新的時代正在來臨!

余豐慧先生從事金融工作40年有余,是一位老金融人,既從事過銀行基層具體業務,又多年從事管理工作,長期投身于傳統金融之中,對傳統銀行金融有著深刻的了解。同時,他也是較早研究互聯網新金融的人士和金融評論家,先后撰寫互聯網金融文章近百篇。因而,余豐慧先生對傳統金融與互聯網新金融二者的情況有著比常人更深的理解和認識。

希望該書能夠對所有關心、熱愛金融科技的讀者有所幫助。同為金融研究工作者,我也相信,本書能夠對傳統金融行業迎接互聯網新科技有所啟迪,能夠為金融監管部門以及監管者了解觀察互聯網新金融提供思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丽水市| 会宁县| 高青县| 项城市| 天津市| 治县。| 普定县| 西宁市| 克什克腾旗| 平泉县| 横峰县| 昭通市| 四平市| 阳信县| 荔浦县| 高雄市| 庆元县| 鄂尔多斯市| 保德县| 如皋市| 永兴县| 天台县| 万州区| 龙川县| 宁阳县| 玉山县| 巴林右旗| 濮阳县| 牡丹江市| 桦南县| 黑山县| 朔州市| 石棉县| 宁阳县| 江华| 渭南市| 应城市| 时尚| 禄丰县| 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