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海尋鮮
- 王寒
- 2664字
- 2023-06-26 17:34:51
海底隱士石斑魚
一
那一年,高考結束,等待放榜的日子,既心焦又無聊,整個高三沖刺階段,天天跟打仗一樣,沒日沒夜地學習,各種各樣的考試,一根弦繃得緊緊的。一考完試,同學們全都放飛自我,管它成績如何,先放松幾日再說。幾個同學相約去大陳島,班長余波的家在島上,這是我們去大陳島的底氣。
當年,余波的父親是大陳島臺胞接待站的站長。平時,接待站里沒什么臺胞,房間都空著,我們七八個同學就住在接待站里。余波父親話不多,黑紅的臉上掛著笑容,接待兒子的同學,跟接待臺灣同胞一樣熱情,天天變著花樣給我們燒好吃的,蝦兵蟹將,大黃魚、黑鯛、海鰻、虎頭魚,還有各種叫不出名的魚,餐桌上每頓都不重樣。螃蟹煮熟后,放在臉盆里端上來,壘得像小山,大石斑魚在大鍋里煮熟,連鍋端上來。
那是我第一次吃到石斑魚。平素在家,因為父親嗜鮮,海鮮也是餐餐有,但都是黃魚、鯧魚、帶魚、墨魚之類,石斑魚從未上過桌。一大鍋石斑魚端上來,塊塊魚肉像白玉,魚湯像牛奶,雪白濃稠,還有碧綠的蔥團,土黃的姜塊,翻滾在湯間。挾一塊石斑魚,那種鮮香,那種嫩滑,根本不用嚼,一下子就吞進肚子。石斑魚沒有細刺,吃得過癮,有時吃到一塊膠質的魚肉,感覺嘴唇都要被粘住了。那魚湯,更是濃稠鮮香,一碗魚湯,呼嚕嚕一下子見底了,每人都吃了好幾碗,個個撐得肚兒圓。那時年少,口味單純,對豐腴肥美的滋味,感受尤其深。中午的石斑魚吃得實在太飽了,以至晚上又來一桌海鮮時,如狼似虎的我們,已然失去了戰斗力。
從此,石斑魚的鮮美肥腴,就烙在腦海里。
二
工作后,上過大陳島幾次,也吃過數回石斑魚,感覺都不如第一次吃到的石斑魚那般鮮香。那時同學少年,無憂無慮,吃飯只是吃飯,再無題外之意。工作后,也常赴飯局,有時菜肴更豐富,但吃飯不再是單純的吃飯。
故鄉東臨大海,長江口外遼闊的東海大陸架,是中國最豐饒的海域,整片海域溫暖濕潤,底質多泥,營養鹽豐富,為魚、蝦、蟹、貝、藻提供了生長的養分,浙江沿岸流和臺灣暖流在此交匯,成千上萬的魚類洄游至此,大陳漁場、貓頭漁場、披山漁場,是我們的大漁倉。尤其是大陳漁場,屬暖水性水域,餌料豐富,黃魚和石斑魚最喜在這一帶活動。島礁周圍的海灣里,有無數的巖石砂礫,石斑魚喜歡鉆挖石罅。這一片水域,是石斑魚的快樂家園。石斑魚通常重兩三公斤,大陳漁場曾捕到過重130公斤的巨大石斑魚,這身板,都快趕上魯智深了。
家鄉的山間溪澗里,也有石斑魚,叫溪石斑,也叫淡水石斑。雖名為石斑,實則跟海中石斑魚沒有直接的親緣關系。它大名叫光唇魚,體表灰黑,長得古靈精怪,周身縱列數道黑色條紋。它們生性膽小,見人即遁,一有聲響,便閃電般地鉆入溪澗的清石底下,夜晚則駢首沙際。
石斑魚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人,竟然被稱之為“淫魚”,古人把它污名化,說它生性放蕩,分明是個蕩婦。三國東吳沈瑩所著的《臨海水土異物志》是一本關于臨??さ牡胤街荆彩菛|南沿海最早的一部海洋海域特產志。沈瑩當過太守,政務之余,研究海洋生物,對東南沿海風物,記述頗為翔實,只是關于石斑魚的記載,寥寥數筆,卻有多處謬誤。在沈瑩筆下,石斑魚是淫魚,魚長尺余,身上有斑如虎紋,只要蝘蝥之類的蟲子在水邊以聲呼之,即上岸與之交合。在沈瑩筆下,石斑魚心如蛇蝎,風流成性,跟非同類者茍且,春暖花開之時,跟蜥蜴、蝎子在水上交配,不但如此,只要知了、斑蝥在水邊發出聲音,石斑魚就從水里鉆出來,上岸與它們行茍且之事。嘖嘖嘖,簡直太不成體統了。沈瑩在書中一個勁地撇嘴。
古人說石斑魚風流,或許跟石斑魚的長相有關,石斑魚色彩艷麗,褐色或紅色的寬豎條紋相間,身上還有斑點,沈瑩說它斑如虎紋?!杜_州府志》卷六十二有記,石斑魚叫“赤要”,這名字可能也跟體色有關。
海中的石斑魚像變色龍一樣,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它是雌雄同體,而并非古人所說的淫蕩。石斑魚的身份可自由切換,初次性成熟,是雌性,第二年,轉換成雄性。不同性別的快樂,它都經歷過了。
三
石斑魚有一張大嘴,是謂大嘴吃四方,魚蝦蟹,甚至章魚、藤壺之類,它都能吃,它常以突襲方式捕食,被它看中的目標,難逃劫數。
石斑魚講究生活品質,對居住條件要求頗高,喜歡清水,不喜歡濁水,最喜歡四季如春的地方。它隨水溫擇居,初夏的時候,隱居在巖礁洞穴里,從這種習性來看,它不是淫魚,而是清高孤傲的隱士,它不喜歡跟其他魚類結伴而行,總是深居簡出。可見石斑魚是作風正派的君子,而非蕩婦和風流公子,古人不了解它,將它污名化,是時候為石斑魚平反昭雪了。
江南桃花開時,詩人以“桃花流水鱖魚肥”贊美淡水鱖魚之肥美,焉知數百米的海底之下,生長著鱖魚的近親石斑魚,更加肥美。石斑魚藏身于數十米深的海底石洞中。對付它,漁網很難捕撈,只能垂釣。端午過后,天氣變熱,石斑魚從洞里出來透風散步,這是垂釣的好時候。大陳島有石斑釣,三四個人駕著漁船出海,用50多米長的釣線在海上垂釣石斑魚。
石斑魚跟黃魚、帶魚一樣,離水即死,它習慣了海底歲月。離水之后,魚鰾內外氣壓失去平衡,五臟六腑會被擠出魚嘴,悲慘死去。為了讓它活命,石斑魚一釣上,漁夫拿出早準備好的細針,從肛門處一針刺入魚鰾,放出氣體,養在活水艙中運回。不消多時,大陳島上著名的野生石斑魚,就出現在港澳和日本的餐桌上。
石斑魚味鮮似雞,嵊泗一帶稱石斑魚為雞魚,也有地方索性稱為海雞。在家鄉,對付石斑魚,通常是清燉和清蒸,也有紅燒,還有做石鍋魚片的,切成近乎透明的薄片,放火鍋中一燙,魚片微卷如花,馬上撈起,鮮嫩得如青蔥少女。廈門作家朱家麟告訴我,福建有一種做法,將鮮活石斑魚放在冰水里,直接清煮,在越來越高的水溫下,石斑魚不停掙扎,脫去一身鱗片,煮熟后,魚肉鮮嫩無可比擬。石斑魚燒煮時泄出的魚尿,福建人認為有清涼解毒之效。

東海有十余種石斑魚,有老鼠斑、老虎斑、海紅斑等,美食界有話:“花中櫻,魚中鯛,若遇東星,二者皆拋”,可見東星斑味道之佳。石斑魚中,還有一種紅丁斑,艷若桃李,紅如玫瑰,美艷不可方物,又名紅玫瑰魚,味道鮮嫩甘甜,外皮富含膠質,因常年海底生活,口感豐盈綿密。
石斑魚是香港人的舌尖愛物?!坝麌L海中鮮,莫惜腰頭錢”,為了它的鮮嫩美味,香港人愿意一擲千金。港人口中有四大魚王——海紅斑、老鼠斑、蘇眉魚、青衣魚,石斑魚榮列其中,香港當年發行一種面值500元的紙幣,在當時可買一尾老鼠斑,故港人戲稱這種紙幣為“老鼠斑”。
丁酉年的五一小長假,我與章芷菡夫婦一道,陪同香港的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楊錦麟去大陳島采風。在初夏的海風中,一桌人面對著大海,大啖石斑魚和黃魚,談笑風生,妙語頻出,一大桌海鮮,吃到扶墻走,大陳石斑魚之鮮,眾人為之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