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第13版)
- (美)保羅·海恩等
- 1343字
- 2023-06-16 10:58:05
1.11 經濟學家的技能
下面我要提出一個簡單卻重要的觀點:我們可以觀察事實,但要想解釋這些事實發生的原因,就必須建立一套理論。要想去蕪存菁,剔除不相關的事實,保留相關的事實,就必須有一套關于因果關系的理論(大部分吸食大麻的人從前都喝過牛奶,雖然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事實,但是喝牛奶恐怕并不能合理地解釋吸大麻的原因;同樣的,超級碗比賽的結果并不能合理地解釋華爾街上的動向)。因果關系在我們觀察世界的過程中,理論無處不在。正是因為有理論的存在,我們才能在大部分情況下從令人眼花繚亂、頭暈目眩、困惑不已的各種事實中找出規律和原因。事實上,在我們“知道”的事情中,只有一小部分來自觀察——我們在這里發現一點提示,在那里找到一點線索,剩下的部分都是理論。我們用這些理論來填補觀察之間的空白:這些理論或寬泛,或狹窄,或模糊,或精確,或經過嚴格的測試,或幾乎未經測試,有的被人們廣泛接受,有的則相當獨特且不被大眾認同,有的經過嚴密的推理,有的卻只是模糊的認知。
越來越多的人懷疑,學生之所以覺得經濟學理論抽象乏味,主要是因為我們這些經濟學家試圖教給學生的東西太多了。這正是我寫作這本教科書的出發點。我希望在這本書中實踐“少即是多”的哲學。經濟學家的思想工具包是由一些基本的概念組成的,本書正是圍繞這些概念組織而成。經濟學家的這些工具(準確地說是這些技能)都與我們前文已經提到過的基本假設有關。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個工具包里的工具數量極少,但這些工具的用途都極為廣泛。這些工具能幫助我們解開各種謎題:外幣匯率的謎題,公司如何通過接受虧損來盈利,金錢的性質,企業為什么會給“完全相同”的商品制定不同的價格——這些都是公認屬于經濟學領域的問題。但是,這些工具也能幫助我們理解許多通常被認為與經濟學毫無關系的問題——交通堵塞問題、環境污染問題、政府的運作方式、大學管理人員的行為——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會討論這些問題以及許多其他問題。
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個重要的事實:僅憑經濟學理論本身并不能回答任何有趣或重要的社會問題。在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解釋社會問題時,我們必須輔以許多其他方面的知識:歷史知識、文化知識、政治知識、心理知識以及關于塑造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的社會制度的知識。僅僅學會經濟分析的技術是相對簡單的,但現實中的社會問題則是非常復雜的。如何運用這些技術對現實社會問題做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釋是一門很不容易掌握的藝術。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和最好的經濟學學生都不僅僅是“技術工匠”,他們必須懂得如何以富有技巧的方式使用經濟學的思維藝術。
但是,現在大家還沒有必要為這些高階的問題煩惱。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教會你開始以經濟學家的方式思考。我相信,一旦你走上了這條道路,你就再也不會停下腳步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令人上癮。只要深入理解經濟學思維的某些原理,并將其轉化為你自己的思維方式,你就會發現使用這些思維方法的機會到處都是。你會開始注意到,關于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人們說出或寫下的大部分內容中既有真知灼見,也有胡言謬論。你會開始突破框框,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這是一種稀缺的、強大的、能給你成就感的思維技能。

你能否用直線把任意兩點全部連在一起,全程既不走回頭路,也不讓筆尖離開紙面?(提示:考慮一下突破框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