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第13版)作者名: (美)保羅·海恩等本章字數: 715字更新時間: 2023-06-16 10:58:05
簡要回顧
社會理論學家之所以要發明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為了解釋以下問題:社會中的個體看似自行其是,每個人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對與他們合作的其他個體的利益幾乎一無所知,在這種情況下,秩序和合作究竟如何產生?經濟學是一套關于選擇以及選擇產生的意外之果的理論。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設的基礎上:所有社會現象都來自個體的行為和個體之間的互動,而個體在選擇行為時只考慮這種行為對自身的預期收益和預期成本。只有個體才能做出選擇。個體可以獨立做出選擇,也可以在集體(如家庭、企業、政府機構等)中合作做出選擇。但是我們仍然應該牢牢記?。核^集體的選擇歸根結底仍是個體的選擇;在做出這些選擇時,個體是根據他們自身的目標和計劃進行權衡和優化的。
在研究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時,經濟學理論極為強調個人的選擇。在進行這些選擇時,個體會不斷比較各種行為能為他們帶來的額外預期收益和額外預期成本。我們通常把這種行為稱作優化行為。雖然理論不可避免地具有偏向性和局限性,但是若想理解復雜的社會生活就必須依賴某種理論。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還強調游戲規則的重要性,以及游戲規則如何對個人選擇產生影響。產權通過法律將稀缺資源的所有權分配給個人。產權是經濟學游戲規則中的關鍵元素。社會產權規定某些資源的所有權屬于整個社會,因此這些資源不歸社會中的任何一個特定個人所有。但是,這種產權制度的問題在于社會本身從來無法進行選擇和決策,只有個人才有選擇和決策的能力。私有產權系統規定財物的所有權屬于特定的個人,并且這些個人可以在自愿原則下進行產權交易。在私有產權系統下,產權可以自由交易,這樣的設定幫助我們明確界定我們面臨的選擇和機會。私有產權系統是市場交換型經濟體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