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旗!”
眾人目光盡皆而來,楊觀卻微微擺手:“咱們的裝扮又不是大明軍伍的樣子,急什么?”
“老鄭,你帶幾個人和我看看。”
等眾人走出山坳,看著那十余騎已經站立遠處,相互而對,那些人有些遲疑,因為山谷之中那三眼大旗讓那些人有些捉摸不定。
“是牧民。”
百戶鄭航低聲說道:“你們在此,我去問問。”
“總旗,按照草原的規矩,一般如果是平民之間相遇是必須要招待對方的。可咱們是軍伍打扮,我且去問問他們的去向。”
“好。”
片刻之后,鄭航返回,朝著楊觀一禮。
“總旗,這些人是要往西去的。”
“往西?”
楊觀微驚和鄭航對視一眼,見鄭航微微點頭,楊觀點頭道:“讓他們近左駐扎就行。”
“呵呵好,我稍后帶領頭的來見您。”
那些人被鄭航引過來,便在山坳外圍駐扎。
旁邊有黃渡和黃憲兩兄弟盯著,楊觀自然不怕這十幾個人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傷害,而這些人要怎么用,還得接著說。
“公子。”
鄭航過來,朝著楊觀拱手行禮,那領頭的是個一米八的大個子,整個人好像壯熊一般,尤其身上還裹著羊皮袍子,看起來壯到了極致。
楊觀這一處牛皮帳子,乃是眾人之中最大的一座,其中容納有四五個平方,放下一個小方桌,周邊擺設幾個馬扎,還能生個爐子,再用厚氈鋪一個草床。
田萱兒靜靜的坐在一旁,偷看著此景。
“大明的人?”
那大個子一看到鄭航行禮,以及其開口言語,便一下子反應過來,而且其說的還是漢話。
甘肅這一塊地方,各個民族交融千年,漢話的分界線早已經不是那么明確了。
“哈日扎,不得無禮。”
鄭航卻微微斜眼看向那糙莽大漢,語氣卻并不嚴厲。
楊觀緩笑擺手,指了指對面的馬扎,卻用韃子話說道:“哈日扎?坐,坐下說。”
旁邊的田萱兒遞上來一碗茶湯,哈日扎這才連忙點頭坐下。
他很疑惑,卻又不知道怎么說,門外掛的大旗讓信仰黃教的他很難相信,這帳子里坐的會是大明的人。
“你們…大明人,為什么在這里?”
楊觀卻緩笑問道:“誰說我們是大明的人?”
“我們是從高原雪山土默特部(注)而來,穿越大明之地,來到此處。”
“高原雪山?”
那哈日扎一時不明白,畢竟這么多年誰也沒見過那里的人。
“不過,我們來此,也是大明允許的,不然我們不可能度過長城。”楊觀緩笑一句,安撫了哈日扎。
“你們是要去見赤那將軍嗎?”
“赤那將軍?那是誰?”楊觀一臉無所謂的說道:“我們代表可達圖萬戶而來,不是為了什么赤那將軍。”
“而是我們要在這里,建立屬于我們土默特部的牧場。”
“我的父母很懷念土默川里的豐盛草場,可如今我們的汗好像已經將我們給忘了…”
“哈日扎,你們在這里是不會知道我們在那高山草原上面臨的是什么。”
“我不會殺了你們,我們要在這里,就需要大量的牧民。”
楊觀說著緩緩張開了手臂,做出一副歡迎的樣子:“我們歡迎所有的牧民奴隸,加入我們。”
“我們在這里,沒有奴隸,也沒有貴族。”
“我會用我的長刀,將那些把我們拋棄的貴族的腦袋一個個的砍下來,然后,把他們的牛羊馬匹、豐盛的草場都分給你們…”
哈日扎一臉懵逼的看著眼前的少年。
他不明白,這少年說的到底是什么。
可一時間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他們這些人,對于貴族并沒有什么忠誠,大汗在他們眼里,還不如長生天、不如手中的念珠心中的佛陀來的可靠。
片刻后,楊觀才收斂了剛才的態勢,笑看向哈日扎。
“這么說來,你們是那位赤那的部眾?”
“不,我們是鄂爾多斯部的部眾。”
楊觀故作微微一愣:“鄂爾多斯部?和我們土默特部同為右翼三萬戶之一的部族,如今那一片高山雪原上,還傳承吉囊的強大。”
“當年就是俺答和他將我們的祖輩帶到了那一片高山雪原上。”
“可如今,他們沒了,我們回來了。”
哈日扎趕緊點頭:“是的,吉囊的強大,值得我們永遠歌頌。”
“你們是當年留在這邊的一支嗎?”
“是啊,我們家族留在這邊已經幾十年了,如今,是那木大親王治下的牧民。”
“原來如此。”楊觀緩笑點頭,旋即微微擺手。
“哈日扎,你回去吧,我不會殺你。”
楊觀示意田萱兒從旁邊取出兩塊磚茶:“這是給你們的賞賜。”
“接下來我們也可能會西行,我要去看看亦不剌山脈,在亦不剌山的腳下,尋找當年草場的蹤跡。”
“如果你們一直生活在這邊,接下來,我們可能還會遇見。”
哈日扎連忙起身,朝著楊觀微微行禮。
“愿長生天保佑您。”
楊觀微微回禮:“長生天永遠會保佑我們。”
看著哈日扎離開。
一直分坐左右未曾說話的鄭航和江南,都有些佩服的看向楊觀。
利用土默特那邊的身份來做掩飾,是楊觀早就定下來的計策。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楊觀會將那邊的事情了解的這么清楚。
“呵呵,別這么看我,那一片地方的事情,流傳出來的東西并不多。”
“只要確定了大概,其他的瞎說就行了,誰知道真假?更何況還只是一個牧民。”
頭發花白的江南緩笑點頭。
“總旗是打算將這些人收下?”
楊觀卻搖頭道:“不急,恩惠恩惠,有恩有惠才叫恩惠嘛。”
注:土默特部,乃是16世紀初,達延汗統一蒙古諸部,并重新劃分6個萬戶,土默特部為右翼三萬戶之一。此時土默特有兩部,一部乃是位于土默川周圍的土默特部。
而另外一部便在青海之地,占據青海湖及以西之地。其起源于嘉靖年間,右翼蒙古的土默特部俺答、鄂爾多斯部吉囊實力強大,開始了對青海的經略。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土默特部的俺答也開始向西征伐,并留其子“賓兔、丙兔等數萬眾,襲據其地”,其后俺答又在嘉靖、萬歷中三次來到青海,留下了24支蒙古部落經略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