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內容策劃
- IMS(天下秀)新媒體商業集團編著
- 3377字
- 2023-09-08 20:13:16
1.2.2 社交新媒體
社交新媒體形式包括即時通信、社交網絡服務、微博類應用、平臺化的通信類應用、圖片分享類應用、職場社交類應用和基于位置的服務的應用等。
1.即時通信
即時通信(IM)是指能夠即時發送和接收互聯網消息的業務。自1998年面世以來,特別是近幾年的迅速發展,即時通信的功能日益豐富,逐漸集成了電子郵件、博客、音樂、電視、游戲和搜索等多種功能。即時通信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聊天工具,它已經發展成集交流、資訊、娛樂、搜索、電子商務、辦公協作和企業客戶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化信息平臺。微軟、騰訊、美國在線(AOL)、雅虎等重要即時通信提供商都提供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進行即時通信的業務,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與其他已經安裝了相應客戶端軟件的手機或計算機收發消息。
即時通信已經是非常普及的網絡交流應用,它與社交網站的功能有越來越多的交叉,游戲及廣告也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在我國,騰訊QQ與MSN(Microsoft Service Network)曾經是即時通信應用的代表。后來,由于微軟收購了Skype而放棄了MSN,進而導致騰訊QQ在中國大陸的即時通信應用中獨占鰲頭。不過,騰訊在其QQ、微信及微博等應用同步發展的過程中,在很多功能上打通了不同產品間的壁壘并相互借鑒。圖1-15所示為騰訊QQ和MSN的圖標。

圖1-15 騰訊QQ和MSN的圖標
在即時通信應用迅猛發展的同時,電商買家與賣家之間的即時通信應用及企業內部溝通的應用也迅速成長起來。在電商即時通信應用中,“阿里旺旺”可以方便買賣雙方之間進行溝通;在企業內部溝通的即時通信應用中,出現了“釘釘”“企業微信”等應用,它們常常將任務協作、知識共享及移動辦公等功能整合在一個平臺上。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有些應用有時會和微信等的功能接近或交叉。圖1-16所示為“釘釘”和“企業微信”的圖標。

圖1-16 “釘釘”和“企業微信”的圖標
2.社交網絡服務
社交網絡服務(SNS),包括社交軟件和社交網站,是指社會化網絡服務,也指狹義的社交網或社會化媒體。其常將多種功能(如日志、相冊、小游戲、投票及聽歌等)綜合在一起。這符合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S. Milgram)提出的“六度空間”理論——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該理論恰到好處地解釋了這種好友之間的關系。
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SNS網站之一,其以用戶之多稱霸全球社交網絡市場。2020年7月,福布斯“2020全球品牌價值100強”發布,Facebook排名第5位。國內與Facebook類似的網站有人人網和開心網,它們曾經紅極一時,但目前已經衰落。圖1-17所示為Facebook的圖標。

圖1-17 Facebook的圖標
3.微博類應用
微博是指一種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微博基于公開的平臺架構,以簡單、前所未有的方式使用戶能夠公開、實時地發表信息內容,并通過裂變式傳播,讓用戶與他人互動,并與世界緊密相連。作為繼門戶網站、搜索引擎之后的互聯網新入口,微博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實現了信息的即時分享。
微博的公開傳播屬性明顯,其特點可以概況為“短、平、快、碎、即、開”六個字。“短”,即簡短式內容;“平”,即平等式交友及交流;“快”,即裂變式傳播,非常快速;“碎”,即碎片式呈現及時間利用;“即”,指的是即時式發布與搜索;“開”,即開放式的討論與開放平臺。
國外的微博類應用翹楚當屬Twitter,國內排名第一的則是新浪旗下的“微博”。
Twitter是一家美國社交網絡及“微”博客服務公司,致力于服務公眾對話。它可以讓用戶更新不超過140個字符的信息(除中文、日文和韓語外,已提高上限至280個字符)。這些信息也被稱作“推文(Tweet)”,Twitter被形容為“互聯網的短信服務”。這個服務是由杰克·多西(J. Dorsey)在2006年3月與合伙人共同創辦并在當年7月啟動的。Twitter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Twitter發布的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Twitter的可貨幣化日活躍用戶達1.87億人。
自2009年8月上線以來,“新浪微博”就一直保持著爆發式的增長。根據“新浪微博”此前發布的截至9月30日的2020財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活躍用戶為5.11億人,總凈營收為4.657億美元,同比下降4%,環比增長16%;其中廣告與營銷收入為4.17億美元,同比增長1%,環比增長18%。圖1-18所示為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圖標。

圖1-18 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圖標
4.平臺化的通信類應用
平臺化的通信類應用指基于平臺打造的即時通信類軟件應用,其中的典型是騰訊旗下的“微信”。其“微信”應用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集即時通信、朋友圈及公眾賬號于一身,方便實用。用戶可以通過微信與好友進行形式上更加豐富的類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聯系。目前,微信應用內已嵌入了支付、電商、視頻平臺等多種多樣的功能,使其以社交為基礎,具有更加多元的體驗,為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圖1-19所示為微信的多樣化功能概念圖。

圖1-19 微信的多樣化功能概念圖
除此之外,平臺化的通信類應用還有許多。
(1)LINE:日本移動通信應用,由NHN Japan推出,據稱月收入超過了400萬美元,全球用戶量已經突破1億人,以日本為主要用戶地。
(2)Kakao Talk:用戶達到7000萬人,月收入在3500萬美元以上,以韓國為主要用戶地。
(3)COMM:日本移動社交游戲平臺DeNA推出的通信應用,與LINE在日本展開競爭。
(4)Facebook Messenger:基于Facebook推出的聊天應用。
(5)Viber:用戶主要來自中美洲、非洲等地區。
(6)Fring:以色列VOIP網絡電話公司推出的聊天應用。
5.圖片分享類應用
圖片分享類應用通常屬于用于分享大量圖片及照片信息的社區。其中,一些圖片分享應用轉向了社會化商務,如國外的Pinterest及國內的“蘑菇街”與“美麗說”等。
Pinterest采用的是以瀑布流的形式展現圖片內容,無須用戶翻頁,新的圖片不斷自動加載在頁面底端,讓用戶不斷發現新的圖片。Pinterest堪稱圖片版的Twitter,網民可以將感興趣的圖片在Pinterest上保存,其他網友可以關注,也可以轉發圖片。索尼等許多公司也在Pinterest上建立了主頁,用圖片來營銷旗下的產品和服務。
Pinterest之類的應用最開始是采用純圖片分享的方式服務網民的,后來由于一些網民對某些圖片中展示的時裝、鞋包等商品產生了購買意愿,應用商就逐步對可以購買的商品加上了購買鏈接按鈕,可以借此進入電商網站,被稱為了“社會化商務”。目前,此類應用的市場估值也明顯高于其他“文本”類社交網絡。
國內的“蘑菇街”及“美麗說”等也有類似的發展軌跡,后來,這二者甚至直接變身為女性時尚購物網站。圖1-20所示為“蘑菇街”用戶展示的圖片以及圖片產品信息和購物鏈接。

圖1-20 “蘑菇街”用戶展示的圖片以及圖片產品信息和購物鏈接
目前,Instagram在圖片分享方面的業績更突出。Instagram(照片墻)是一款運行在移動端上的社交應用,它以一種快速、美妙和有趣的方式將隨時抓拍到的圖片彼此分享。2012年4月10日,Facebook宣布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Instagram,這為Facebook帶來了巨大的圖片流量。在Instagram上,網民也可以通過圖片跳轉至購買鏈接,并完成下單操作,如圖1-21所示。

圖1-21 Instagram上的圖片展示以及購買鏈接界面
6.職場社交類應用
職場社交類應用主要用于分享職業簡歷,后來慢慢成為了各領域職業人士之間的交流社區。當然它也可以方便相關機構尋找專業人才,也方便專業人才尋找合適的機構。
國外最有影響力的職場社交應用軟件是LinkedIn(領英)。LinkedIn全球用戶已超過3億人。“LinkedIn(中國)”明確了以本土化策略實現全球化,推行為中國用戶打造“精英的全球人脈圈”的戰略。
實際上,LinkedIn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B2B領域排名第一的社會化媒體。以上述“精英的全球人脈圈”為例,其包括B2B的許多功能,如潛在客戶推薦、導入賬戶和潛在客戶、數據每日同步、已保存銷售線索、與人脈圈外的潛在客戶展開交流、實時動態、完整檔案訪問權限、查看人脈圈外檔案、公司人脈圈、客戶開發工具、誰看過您的檔案、高級檔案等。
圖1-22所示為領英的圖標。

圖1-22 領英的圖標
7.基于位置的服務應用
基于位置的服務(LBS)應用較好地利用了GPS等功能,讓位置信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最初,Foursqare等專業的LBS應用主要發揮簽到功能,后來逐步開發出了查詢附近設施、查找附近門店及查找附近好友等功能,這大大拓展了其應用范圍,并充分地與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
如果說查找附近的好友可能讓未曾謀面的網友有一次邂逅的機會,那么查找附近的門店則為商業機構帶來了重要的機遇。例如在大眾點評應用中,可以利用LBS功能判斷用戶位置,結合用戶地理位置為用戶推薦附近的商家,既能幫助用戶便捷地獲取信息,又能幫助店家推廣門店,招攬到更多的客戶,如圖1-23所示。

圖1-23 大眾點評定位功能界面以及基于LBS功能的推薦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