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1 沖突監測理論

沖突監測理論認為,沖突適應效應是由沖突監測和沖突控制兩個模塊構成。當認知系統監測到沖突時,沖突監測模塊將沖突信息傳遞給沖突控制模塊,沖突控制模塊根據沖突信息相應地調整注意資源,增強目標信息加工,抑制干擾信息加工,并將這種偏向信號(biasing signals)反饋給輸入模塊,從而減小即將到來的沖突試次的沖突強度(Botvinick,Braver,Barch,Carter,& Cohen,2001;Botvinick,2007)。沖突監測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沖突適應效應,并得到了很多神經科學的證據支持,尤其是神經影像學的研究(Botvinick et al.,2001,2004;Badre & Wagner,2004;Kerns et al.,2004;Kerns,2006)。關于沖突適應效應的腦成像研究發現:沖突監測模塊位于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沖突控制模塊由背外側前額葉(dorsolateral prefronal cortex,DLPFC)執行,存在著從前扣帶回到背外側前額葉的神經聯系(Botvinick et al.,2004)。比如,研究發現在高沖突試次(CI)中ACC的激活更強(Botvinick,Nystrom,Fissell,Carter,& Cohen,1999;Botvinick et al.,2004)。而在沖突之后進行更多行為調整的試次(II)中,DLPFC的激活更強(Botvinick et al.,2001;Kerns et al.,2004)。Kerns等人(2004)的研究首次證實了二者之間的聯結關系,他們采用色詞Stroop任務,發現沖突誘發的ACC的激活強度能夠預測DLPFC的激活強度以及行為調整的大小。

盡管沖突監測理論非常受歡迎,然而有一些數據說明,在沖突適應中ACC可能并不重要。研究發現,在某些情況下,沖突條件沒有出現相應的ACC激活。比如有研究者(Zysset,Muller,Lohmann,& Von Cramon,2001)對色詞Stroop任務做了一些小改動,從而分離知覺沖突和反應沖突,發現知覺沖突條件下沒有出現ACC的激活。該研究中,給被試呈現兩行字母串,要求被試判斷上面一行字母的書寫顏色與下面一行字母的顏色意義是否匹配,當被試對比上面的書寫顏色和下面的顏色意義時會出現沖突。然而,這個沖突是在被試決策之前出現的,屬于知覺水平的沖突。該任務中研究者依然發現了行為上的沖突效應,但是沒有觀察到ACC的激活,這說明ACC可能并不具備沖突監測的功能。此外,腦成像的研究發現,盡管在整個掃描過程中沖突的行為效應一直存在,但是ACC的激活卻變小甚至消失(Milham et al.,2003;Erickson et al.,2004)。

另外,有針對患者的研究也對ACC的沖突監測功能提出質疑,一項針對32位前額受損患者的研究發現,跟Stroop錯誤率最相關的腦區不是ACC而是右側的外側前額葉(Vendrell et al.,1995)。研究發現4位ACC損傷的患者在Stroop任務和go/nogo任務中擁有正常的沖突后行為調整能力以及錯誤后行為調整能力(Fellows & Farah,2005)。另一項腦損傷研究發現,21位ACC損傷的患者中有15名被試在Stroop任務的各個方面都表現正常,只有1名內側額葉(medial frontal cortex,MFC)受損的患者表現出更大的Stroop干擾效應(Stuss,Floden,Alexander,Levine,& Katz,2001),還有5名被試在所有條件下反應都很慢,因此沒有出現更大的干擾效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川| 台安县| 大姚县| 波密县| 深水埗区| 田林县| 泾阳县| 濮阳市| 高陵县| 安新县| 宁津县| 从化市| 凭祥市| 五常市| 大洼县| 西吉县| 吉林省| 馆陶县| 陈巴尔虎旗| 乃东县| 富宁县| 灵石县| 互助| 筠连县| 宣汉县| 松滋市| 沁水县| 本溪| 修文县| 广宗县| 玛曲县| 信宜市| 贡嘎县| 德安县| 育儿| 从化市| 木兰县| 旬邑县| 诸暨市| 山阳县| 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