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把手教你做產品經理
- 張鈺婉
- 2493字
- 2023-08-04 19:14:08
第四節 產品經理的概念及工作內容
本節幫助讀者了解產品經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崗位,以及產品經理對于產品是一個怎樣的角色。
產品經理的概念
產品經理的英文名稱是product manager ,簡稱PM。維基百科對“產品經理”是這樣闡述的:A product manager communicates product vision from the highest levels of executive leadership to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teams. The product manager is often called the product “CEO”. The product manager investigates, selects, and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for an organization, performing the activities of product management. (產品經理通常被稱為產品的“首席執行官”。產品經理需要負責調查、選擇和策劃整個產品的發展規劃方向,并且要作為主要負責人執行產品管理的活動)。除此之外,產品經理還要具有高水平的溝通技巧與企業團隊、開發團隊、實施團隊以及其他領域的人員進行溝通(見圖1-4)。
產品經理要通過有限的職權對未來產品的展現形式負責。他不僅要具備不同領域員工的思維,以便和不同階層、不同專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事,還要具備企業家的頭腦,制定產品的宏觀愿景。產品經理的工作涉及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產品經理必須熟悉并懂得運用“多種語言”,能夠順暢地和客服、營銷人員、工程人員、開發人員、企業高管、數據分析專家等相關人士進行溝通,協調工作。

圖1-4 維基百科關于“產品經理”的定義
目前在國內,根據企業內部戰略的不同,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及職責不盡相同。有些企業以運營為導向,在這樣的企業中,產品經理的角色更像一名項目經理,只是這個項目經理還需要畫原型,提需求的通常是運營方,產品經理更多承擔溝通、協調的工作。還有些企業以產品為導向,在這樣的企業中,產品經理具備更多的話語權及決定權,可以大展拳腳。所以,在不同的企業,產品經理的姿態有所不同。這取決于企業對產品經理的定位。
產品經理在團隊中擔任的角色
企業管理者更在意企業整體的發展方向;程序員想的是如何將程序寫好、將邏輯關系處理好,維護系統的穩定,減少漏洞的發生;設計師想的是如何將產品設計好;運營人員只和各種各樣的數據打交道,不關心技術是否容易實現。這時候就需要一個人將所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整合成一個創造面向用戶的可用實體/應用的團隊。
接下來將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釋產品經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對于每一位產品經理來說,產品就像他的“孩子”,他創作、制造以及培養了它,他對這個孩子付出了心力、靈感和努力。
這個產品未來要吸引什么樣的用戶群體,市場定位是怎樣的,未來靠什么為企業贏利,都需要產品經理思考。當然答案并不是產品經理自己杜撰出來的,而是他根據整個市場行情將產品與同時期的競爭產品做對比,分析總結出來的。
為了使產品經理的構想變成可見的接地氣的產品,設計師、程序員、架構師、運營團隊等不同的角色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設計師負責設計這個產品的外觀。不同產品的設計內容是不同的,軟件產品設計的大部分是UI,制造業產品設計的大部分是其外觀、結構等。程序員的任務是將設計師制作出來的外觀部件組合起來并實現產品經理提出的功能。根據工作具體內容的區別,程序員還可以分為很多種,如前端工程師、后端工程師等。架構師是個具有宏觀視角的人,其任務是設計整個內部系統的信息流通方式,即信息要怎樣流通才能使產品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可靠性。產品誕生后“運營團隊”就要接管了,他們要考慮的問題是:怎樣讓這個初來乍到的產品在成熟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怎樣使其具備一定的流量,并將流量轉換為收入?
舉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你要知道自己孩子的競爭力在哪。孩子具有舞蹈方面的天賦,你就不要逼著他學習鋼琴。你還要看清孩子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選擇了舞蹈,那么舞蹈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你該怎么選擇?學校里很多同學學習芭蕾,你的孩子該不該學?作為父母應該看清當前的形勢,如果另辟蹊徑去學很有市場潛力的街舞,使孩子擁有差異化的競爭能力,以后的發展可能會更輕松。放在產品上也是如此,找到合適的發展路徑是產品成功的基礎。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我結合自己的工作與大家分享一下產品經理的工作重點,以及團隊成員的分工情況。一次領導要我做一個與在線學習有關的產品。收到任務后,我開始深入分析指定目標用戶人群的需求點。此外,還要在現有的體系中找出我們的競品,研究對手公司每個產品的特點,并且要想辦法知道他們為何這樣做。然后根據現有需求,制訂能夠體現我們產品最大差異的方案,這個方案可以被理解為產品的“DNA”。“DNA”設計好以后,就可以交由設計師進行設計了。設計師所設計的就是這個產品的外觀和組件。設計階段完成,前端工程師開始執行,將設計圖和相應設計圖標組合起來,制作可以操作的靜態頁面,與后臺數據進行關聯。
產品架構是整個系統穩定的基石,由此可以說,架構設計師負責處理整個產品的邏輯點,將每個功能點串聯起來,交由后端工程師進行接口處理。接口處理好以后,即可與前端工程師設計的頁面進行對接。這個時候,整個頁面就是一個可以真正操作的實體了。
等這個產品可以使用以后,運營人員即可參與進來,開始具體的產品推廣工作。
歸根結底,產品經理可以賦予產品最重要的東西:一是“DNA”,二是“強健的體魄”。
“DNA”是決定產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即產品的定位、主打的痛點、目標用戶群體以及需要滿足的用戶的需求及功能。
“強健的體魄”指產品的結構層與架構層。唯有產品的信息架構、布局、流程、交互等設計得合理、穩定,才能使產品具有“強健的體魄”,不至于在投入使用后“返廠修理”,耗時、耗力,也耗財。
產品經理的主要工作內容
產品經理要負責管理與產品有關的所有事務,使產品能夠滿足目標用戶群體的使用需求,以及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未來價值。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可以分為兩大類:臨時性內容與策略性內容(見圖1-5)。

圖1-5 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A目前正在規劃一個產品的迭代,她本來給自己安排的是本周內將迭代原型畫完,這屬于策略性內容,是自己主動提前規劃好的內容。而實際情況是,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與設計師溝通產品界面如何修改,與程序員溝通某個功能如何實現,所以她的原型設計工作頻頻被推后,執行時間被壓縮。這些瑣碎又緊急的事情就是臨時性內容。時間分配的理想比例一直是產品經理努力追求的目標,但實際情況卻往往與規劃的背道而馳。在現實生活中,產品經理會花費更多的時間處理緊急/臨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