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寅時,夜色正沉。
竹石齋內,賈玟已經收拾了妥當,穿了件半舊不新的衣服,取了考籃,除了筆墨之外,也放了些果子點心。
縣試規定,進了考場之后,需至本場結束,方能出了,備著午時餓了,便要準備些吃食才好。
雪梅伏侍著賈玟洗漱,吃了炒油飯,又將幾件大衣包好了,開口說道,“爺兒初次下場,雖說好好的中了秀才出來,老爺太太歡喜,但獨自一人在那里面,需要保重些,也叫大家放心。”
說著周姨娘從里間出來,看的賈玟,“你活了這么大,可曾離開了我一天,今日進去,孤孤戚戚,舉目無親的。”
說著周姨娘竟是落下淚來,“如今竟也成人了,一會見過了老爺后,去了之后好好做的文章,早早的回來才好。”
看著時候,賈玟好生勸慰一番后,辭了周姨娘向賈政房中走去。
將考籃托付給了同去的王登手里,自己提了一盞四方琉璃燈,周身一副棉袍錦褂,外罩一件大紅氈披風,下連肩背,前面抱住兩頰下巴,還頗有幾分踏雪尋梅的高士模樣。
到了賈政處,又是一陣叮嚀,只因考棚放了頭炮,賈政生怕晚了時辰,便也讓賈玟早早去了。
出了榮國府,上了早就備好的馬車。
只是正值殘冬,天寒地凍,又加之后半夜,一路行來寂靜無人,只聽得車輪吱啦軸轉之聲和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
走了約莫半個時辰,臨近了考場,路上行人漸多,打眼看去皆是入場的考生和一些富貴人家相隨的下人小廝,期間還有些雇來的幫從,打著燈籠提著考籃,人頭攢動。
下了馬車,一陣刺骨的寒風吹來,頓時讓賈玟又清醒了許多。
大周一朝,神京雖是京畿之地,但卻隸屬于順天府治下。
被大興和永昌二縣分治,此二縣據天子腳下,亦系畿輔首邑,謂之京縣,故雖是縣治,但由于位居京師,其規制要高于一般州縣。
府衙之中,永昌縣的縣令許文和今日早早讓人點卯,整理了官服,便帶著衙中一干人等去了考場。
雖說縣試出題,批閱,只需本縣便可自裁。
但永昌縣不似別處,作為京縣,其中形形色色的衙門,中樞內閣,軍機六部,王公貴族數不勝數,但凡有一絲差錯,怕會立刻上達天聽。
永昌縣的縣令品秩服章比外縣加了一等,官居正六品。
但這神京之中,皇親國戚何其之多,在那些達官顯貴眼中,小小的六品縣令比之螻蟻又有何異。稍有不慎,得罪了哪位天官,恐是要禍從天降。
因此時常有人戲言,永昌的縣令---一年一換,可見的京縣長官不易。
許文和作為弘正元年的恩科進士,自有真才實學,更加之辦事穩妥,庶務精通,因此在弘正六年被選拔至永昌縣做了縣令。
幸得此人辦事不似旁人迂腐,頗有變通之道,因此兩年下來,這縣令竟也做的安穩。
只是今年已到了三年大計之期,吏部考核選拔在即,若無意外的話,許文和自是希冀更進一步。
因此這段時日,便越發的謹慎,免得出了什么差錯。
話說賈玟到了考場之外,見的賈代儒已到了此地,連忙作揖,亦是見了俱保其他四位童生,彼此見禮。
永昌縣的考棚,坐北朝南,最南之處有東西轅門,圈以木柵,內有一大院,院北為正門,世人稱之為“龍門”,更取魚躍龍門之意。
一眼掃去,考棚之外約莫八九百人,既有八九歲垂髫稚子,亦有五六十的白發老翁夾雜其中,須發皓白了,還提了考籃做“考相公”,更是被人戲稱為“場楦”。
站在人群之中,賈玟只等著縣官點名,搜查了入場。
破曉之時,許文和站在考棚大門石階之上,看著手里的花名冊,竟見了幾個相熟同僚之子,心中輕聲一嘆,心中越發留意慎重。
“大人,時辰到了。”過了片刻,許文和身旁教諭提醒道。
“既然時辰到了,那便放炮,唱名入場罷。”
說著許文和拿了花名冊,又吩咐了門前差役搜子定要搜查仔細了,只聽得第三聲炮響起,開始唱名。
“李沛,張俊,郭平,陳幸,周文五人具保。”隨著被點到名字,只見人群中五人到了門前,一陣搜查之后,未見懷夾抄寫。
許文和心頭一松,微微點頭,搜子便放的五人入場。
隨著時間推移,外面考生漸次點名搜查之后,紛紛入了考場。
“王慶,于文舉,梅若翰,賈玟..”看著前面五人進了考場,許文和又點了下面俱保五人之名。
看到賈玟二字之時,心中竟有些熟悉之感,但一時之間卻忘了從何處聽過。
只是眼前入場為緊,也只得先檢查了,等回了頭再去翻看一下履歷也就知曉了。
聽見唱到了自己名字,賈玟三兩步到了門前,先是將手里考籃,履歷交了搜子查驗了,一陣貼身搜查,便是衣服也驗了無誤之后,才將賈玟五人放了進去。
進了考棚,便是一條大甬道,西間為三間大廳,考官坐立于此休息,北處是眾考生的考場,內里又分為菜,李,果,更等字號。
待所有考生入了考棚,先是對縣太爺許文和行揖致敬,便等點名接卷唱保了。
這次未等了半炷香的功夫,賈玟便聽見考官唱了自己的名字。
賈玟入了中廳大堂接過試卷和草紙,高聲唱道“廩生,賈代儒保。”
隨著賈玟的一聲唱和,只見坐在中廳大堂一側眾廩生之中的賈代儒,應聲站起,同是仔細看了賈玟樣貌,確認無誤后,應聲道,“廩生,賈代儒保。”
唱保之后,領了試卷的賈玟就進了考棚之中。
如今天色還早,賈玟看了眼自己座位,果子號甲排二十三
提著東西,進了果子號,不到片刻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橫豎一看,雖在第一排之末,卻也安靜。
縣試的考場,不似鄉試每人一個單間,反而是大廳之中橫擺著八九排的長板桌子,每排可容一二十人,整個大廳內能坐的近百人之多。
考生還未全部入座,趁著這會功夫,賈玟將東西擺好,將試卷和素紙拿來看了。
試卷之上浮票仔細收了,待日后放榜時,持浮票以明正身。
試卷為內面印有紅線的厚紙折本,封面上的姓名欄中,賈玟用楷書寫了自己姓名。
“童生賈玟”。
封面之內有紅線橫直道格數頁,每頁十二行,每行以二十字左右為佳,題目及抬頭字需填楷書,考生不得將答案寫于卷外,另發素紙兩張以起草之用。
等到諸生落座之后,聽得三聲鑼響,便有差役齊聲高喝道,“封門。”
賈玟聽見沉悶的吱啦聲響起,考場的大門轟然關閉,許文和親自到大門上鎖并封印后,回到座位上就要公布本次縣試的試題。
縣試開始。
縣試第一場的試題是四書二題、作詩一題。四書題又稱“頭題”或“首題”,從四書正文中出題,要求闡釋做文章。
只是這題目又根據年歲不同,分為“已冠文題”和“未冠文題。”
顧名思義,這二十歲以上是“已冠文題”,二十歲以下的便是“未冠文題”。
天色漸曉,一高大官差手舉寫著本次縣試題目的漆木大牌,在考場中巡回三次。
幸而賈玟在甲排,倒也看的真切,只見四書的兩道題目分別
第一道,“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第二道,“國有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