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題目,“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賈玟心中即刻想到了這句話的出處,《大學》第六章。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
大致意思,就是要讓自己知曉達到一種極致的程度,就必須接觸事物并且徹底研究事物的道理。
破題的之處,就在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之上。這題之意,并不晦澀難解。
可若想要別出心裁,寫出新意同樣不易。
再回頭看過第二題,卻是有些難度。
“國有道不”,
這是一道截搭題。
全句選自《中庸》,應為“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可此題只選了前半句,所以考生要對四書滾瓜爛熟,融匯貫通,能聚能散,方才可能不會偏離了題目。
賈玟拿起身邊的草紙,開始準備破第一道題目。
只因前段代儒可巧出過格物致知的題目,所以賈玟思忖了片刻后,心中有了章法,直接揮毫寫道,
“窮理即以致知,致知誠在乎格物矣?!?
破題之后,見得賈玟未有停滯,一氣呵成,又寫下承題一句,
“夫物之理,必待乎窮也,窮理即以致知,不可釋經之所謂乎?!?
兩句寫完后,賈玟才稍有停緩,再看了一遍文章,雖說循規蹈矩,但也破的妥當。
既然開了頭,賈玟頓時文思敏捷,接著寫了起講部分。
“朱子補格致之傳曰:吾所常接者物也,所欲知者理也。吾之知,在物之理而已……”
“致吾之知,經所謂致知者也,然經必曰在格物者何哉?”
……
“夫物者物有本末之物也,而知者知所先后之知也。窮理即以致知。經所調致知在格物如此?!?
隨著束股最后一句寫完,賈玟才擱筆,將文章細細重新看了一遍,并未發現違規犯諱之處,才小心的謄錄在試卷之上。
第一篇文章謄錄結束,賈玟略微伸展了下身體,抬頭掃過考棚中諸人。
諸多考生中,閉目沉思,奮筆直書者有之,抓耳撓腮,咬筆搓手亦是不少。
更有甚者已然昏昏欲睡,夢入周公了,真真的是一副眾生相。
日上三竿之時,坐在中堂大廳的許文和,不覺也有些困頓,起身離了座位,在甬道之上,來回走了幾步,祛除睡意。
看著考棚之中正聚精會神答題的稚子小兒,許文和恍惚想起二十幾年前自己求學之時的場景。
自己年幼家貧更兼之父親早亡,唯有寡母一人操持,生計艱難,拜師開蒙之事更無從談起。幸得鄉中夫子相助,免了束脩不說,還多有照拂。
年歲漸長,手頭拮據無書以觀,只求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相還,嚴冬臘月亦是頂風冒雪送之,不敢稍有逾約。故此能遍觀群書,學問亦增。
后隨夫子入城,縣試后,不負所望榜上有名,繼而求學于外,訪名師先達,于弱冠之齡便過了鄉試,五載之后又恰逢恩科,便一舉高中,金蟾折桂,后而留于他鄉做官了。
只是今日想起,已經十幾年未曾歸鄉。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不知村口那片翠竹,是否還在。
“大人,該是蓋戳的時辰了。”縣中的教諭取了印章,打斷了許文和的回憶。
在縣試發題之后,約莫一個時辰左右,便會有考官進了考棚,在考生已寫文章的末尾按印蓋章,稱之為“打印”或“蓋戳”。
一來知曉考生答題的快慢,二來防備有作弊之嫌。
“那我便去果子號,爾等去其他字號罷?!闭f著許文和隨意的選了間字號,對諸位考官警訓一番后,便拿了印章入了果子號的考棚。
連蓋十幾人之后,許文和眉頭緊蹙,心中嘆息,合心意者竟無幾人。
便似眼前考生,一個時辰只寫了寥寥數句,待仔細看去,文章內容更是雜亂無章,鄙俚淺陋,簡直就是狗屁不通。
再看下一人,更是連題都未破了,只字未寫。
……
而此刻,考棚之中的賈玟,一題答完,已經開始著筆答第二題了。
閉目養神片刻之后,心中有了腹稿,方才敢下筆。
直接破題寫道,“盛世安貧憂民,亂世強志濟民,方為棟梁也?!?
破了題后,下面文不加點,頃刻之間竟是只剩了后四股。
遠處的許文和又是搖頭蓋完一人答卷,起身之時,突然注意到甲子排角落里的少年。
見他不似考棚中眾人,正襟危坐,手中筆不停輟,隱約中有著不符年紀的老成持重,心中便對其有了幾分興趣。
待甲排查驗之后,悄然來到了少年身旁。
“好字?!敝皇浅蛄艘谎墼嚲砩献舟E,好似衣冠踏拖,若正若行,又看了片刻后,許文和亦是自嘆不如。“單這一手字,超出我等多矣?!?
等到回過神來,再看其答題,竟已經寫到了第二道題目的起股部分。
許文和有意看他文章,少年接著寫道,“夫國有道,物豐民富,其患再隱,材之道在乎安貧處道而為民計長遠?!?
“雖是中庸無奇,但簡潔名貴,比之前場幾人強矣?!痹S文和心中暗自想道,接著看去,只見空谷傳聲,須臾之間又是一句躍然于紙上,
“國無道,法亂民困,其患在危,材之道在乎舍身取義而以天下為己任?!?
“好!倒也難為他這個年紀,竟有斐然成章的氣度?!痹S文和見獵心喜,越發不愿離去,只是站在其旁,待先觀他寫完,再去蓋戳也不遲。
“呼!圣人之學,易于學,難于行。茍能立志而行介乎道與不道,真強者哉!”
賈玟長出一口氣,隨著最后一句落筆,自己的第二篇文章終于寫完了。
“錦心繡腹,流水行云?!闭驹谝粋龋粗Z玟揮筆立就,渾然天成,許文和心中又驚又喜,觀其年紀不過十一二歲,卻是內有華章,想來童生試不過是其囊中之物罷了。
若是明年鄉試大比,此生再中了,怕是大周一朝也要出個前朝宰輔楊文忠般的人物了。
賈玟回過神來,這才發現不知何時縣老爺,竟站在自己身旁,慌要起身行禮,便被許文和止了。
許文和看其行事沉穩有度,心中越發嘖嘖稱奇,贊賞不已,蓋了戳后,又小聲安撫幾句。
心中暗自將“甲排二十三”記下,只等這場結束,再細細將其文章觀來。
等許文和走后,賈玟看著時間尚早,便將那五言六韻的詩題拿來看了。
縣試之中,文章為重,這詩題雖是考試之項,但卻于成績影響不大,只要排律對了,那便基本過了。
因此賈玟思索片刻,開筆寫道,
“何時瀟瀟雨,依然鵲報晴。
片云連岫捐,旭日遠山迎
樹色含煙碧,嵐光帶翠明
畫圖開勝景,錦繡賞余情
蝶曬花邊露,蛙川柳邊聲
時賜瞻圣化,萬里慶豐盈?!?
等全部寫完之后,已過了午時,賈玟仔細查驗一遍,用楷書仔細的謄錄了,便只等著和草紙一同繳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