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保障國家安全戰略的需求

國家安全直接關系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只有保障國家安全,社會才能長治久安。在信息通信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保障國家安全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藍天,甚至是浩瀚的宇宙。無論怎樣變化,國家安全與交通建設始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空中交通:空天時代,國家安全出現新特征

伴隨信息通信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空中交通體系日漸完善,不斷呈現各種適應時代的新特征。

航空航天技術水平是綜合國力的象征之一,其涉及的技術不管是深度還是廣度,都是其他領域難以比擬的。另外,多級火箭技術帶領人類探索更廣袤的世界,載人飛船的性能更加強大,國際空間站為人類帶來更寬闊的視角。而這一切與高精尖技術密切相關。

目前,我國的空中交通力量正處于高速發展期,并逐步屹立于世界之林。

二、地面交通:高鐵與國家安全

我國是世界上高鐵總里程最多的國家,高鐵是以其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承擔著我國內外互聯互通的重要交通工具。從2005年開展高鐵建設到今天,我國高鐵無論是里程數還是技術,都屬于世界頂尖水平。

我國之所以大力發展高鐵,主要是因為高鐵在交通資源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它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距離,還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高鐵的快速發展,不僅承擔著我國的運力重任,還在國家安全層面具有積極意義。每次災難發生時,高鐵都能迅速扛起救災搶險的大旗,為一線人員運送充足的物資用品。

“四縱四橫”使我國一線城市的人員往來更加密集,“八縱八橫”讓越來越多的山區人民走出山區。每一次計劃的實施都給我國帶來嶄新的面貌。

交通資源作為基礎的戰略資源,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寸土必爭的。古羅馬重視道路資源建設,才讓其走向鼎盛,才有“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國在交通資源的布局上也從未松懈,在不斷鋪設國內高鐵的同時,跨境高鐵也正在改變國家之間、洲際的經濟格局。以歐亞高鐵[1]、泛亞高鐵[2]、中亞高鐵[3]、加美高鐵[4]為主的4條線路將成為我國高鐵走出去的“強勁引擎”。

跨境高鐵不僅使歐亞各國的經濟往來更加頻繁,而且在文化、人才、技術等資源的整合上也更加便利。我國在歐亞大陸,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逐漸發揮重要的作用,加深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

三、水上交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隨著我國能源規劃體系逐步向立體式、多層次的特點發展,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構建能源安全戰略成為當務之急。交通運輸領域對能源的需求量大且多樣化,因此以交通領域為突破口,是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效率最高的方法之一。能源安全意義重大,因為它與人民生活、經濟活動、政治往來息息相關。能源安全脫離可控的范疇,對人類、對全球生態環境來說都是難以挽回的損失。換言之,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可持續發展,其本質是解決能源安全問題。

自“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不僅加大水上安全基礎設施的建設,新建了多個海事監管和航海保障基地,投入各類搜救船艇,還著力于水上安全信息技術的發展。目前我國船舶交通管理系統信號覆蓋范圍世界第一。在這些基礎設施的保護下,我國水上交通事故發生率相比“十二五”時期大幅下降,國家與人民在水上交通的安全管理有了強有力的保障。

以國內為試點,再放眼全世界。我國在船舶證書的管理上也勇創先河,率先與新加坡實行電子證書數據對接,為船舶和人員數據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對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產生了積極影響。我國還積極處理水上交通安全問題的“疑難雜癥”,例如,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支流眾多,管控難度大,為此我國為瀾滄江——湄公河打造了一套海事監管體系,對該流域的人員和船只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未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體系將進一步升級,通過大量布局水域信息采集設備,以高速信息通信為基礎,打造“陸海空天”一體化的交通運輸安全保障體系。屆時,交通運輸效率會顯著提高,能源安全問題保障落在實處,一旦發生交通安全問題,成熟的一體化管理體系以最快的速度將損失降到最低,全方位保障能源、人員甚至國家的安全。

如今正值“十四五”期間,我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深度參與海事全球治理,積極提出解決海運海事溫室氣體減排的措施,為全球海事管理貢獻寶貴經驗,不斷完善海事防控保護機制,致力于全球海事管理進步。

四、網上交通:互聯網與物聯網融合互通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其本質是讓世間萬物與互聯網產生連接。隨著人們需求的增多,物聯網已經擴展到物品與人、物品與物品之間。物聯網的傳輸路徑是以智能設備為基礎,通過約定的技術協議,在互聯網上完成一系列操作。

進入智能時代,物聯網的應用與智慧城市的理念不謀而合。一根小小的燈桿可以集監控、Wi-Fi、信息中轉基站、各類傳感器于一體,其作用大有可為。Wi-Fi的覆蓋不僅使市民有更好的上網體驗,還能高速傳輸采集器采集的數據信息。例如,當人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通過物聯網可以了解下一輛車還有多久到、道路是否擁擠,以及接下來的交通路況如何,這些數據的精準呈現歸功于高精密的采集器。

當然,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所有基礎設施都有可能成為采集器。只有如此,城市才能實現全面感知、互相協同。從城市建設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需要精密的采集設備與高效的信息傳輸媒介。我國在這方面的建設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幾年也已迎頭趕上。

目前,無人駕駛熱度居高不下,其本質是車聯網技術的應用。只有交通基礎設施等采集器足夠完善,搭配具有高速數據傳輸能力的互聯網,無人駕駛才能正常運行。

實現無人駕駛需要智能系統在極短的時間內對道路數據、車輛數據、行人數據等數據進行計算。在數據采集方面,各類交通基礎設施作為數據采集器再合適不過了,例如,智能燈桿可以實時計算當前區域的車流、車速、行人等情況。車輛作為一個終端,其本身也是一個集合眾多傳感器的設備,例如,車身毫米波雷達可用于獲取外界信息,機器視覺系統可用于各種測量和判斷,自動避讓和主動剎車系統可最大化地保證車輛行駛安全。

無人駕駛可以通過高速的信息傳輸與附近的車輛進行通信,隨時了解車輛的車速或行駛信息,這種默契的配合便是基于物聯網,基于車輛與車輛之間的連接。

無人駕駛想要做到安全可靠,一是要保證信息采集精度足夠高,二是互聯網傳輸速率要足夠快。只有完全滿足以上兩點要求,無人駕駛才有望全面普及。目前能實現的大多是中短距離的安全防護,對于長距離駕駛,需要做到“車網合一”,這也是無人駕駛研發領域正在努力的方向。

物聯網在市政方面的作用同樣很廣泛。例如,物聯網可以用于解決城市常見的“停車難”問題。當停車位與互聯網進行連接時,停車位在數字空間相當于一個符號,通過實時數據更新,駕駛員可以了解附近的車位情況,讓停車位物盡其用。

物聯網在物體與物體、物體與人之間構建起溝通橋梁,讓物體的狀態、尺寸、數量等數據化,因此其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廣泛,萬物互聯將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智能。


[1]歐亞高鐵是屬于亞歐大陸高速鐵路網中的一條鐵路。我國正在與17個國家協商關于建設亞歐高速鐵路網絡事宜,計劃在10年內修建3條高鐵,貫穿南北、連通亞歐。屆時,乘坐時速超過321千米的火車,從倫敦到北京只需要兩天時間。

[2]泛亞高鐵是由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策劃,打造歐亞大陸鐵路運輸網絡的建筑計劃。

[3]中亞高鐵的起點是烏魯木齊,經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最終到達德國,與古代絲綢之路的路線相似。

[4]加美高鐵又稱中俄加美高鐵,從我國東北出發一路往北,經西伯利亞抵達白令海峽,以修建隧道的方式穿過太平洋,抵達阿拉斯加,再從阿拉斯加去往加拿大,最終抵達美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南| 永兴县| 砚山县| 扬州市| 苏尼特左旗| 梧州市| 九江县| 瑞金市| 通河县| 塘沽区| 海口市| 新民市| 疏附县| 木里| 唐河县| 申扎县| 抚州市| 宣威市| 武汉市| 宜兰市| 永安市| 乐山市| 报价| 上栗县| 佛山市| 措勤县| 江源县| 时尚| 白朗县| 渝中区| 乐亭县| 和林格尔县| 涡阳县| 安顺市| 景洪市| 马关县| 漳平市| 陵水| 饶平县| 全南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