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滿足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需求

積極運用交通科技發展成果解決交通出行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和家庭生活的需求,同時也關系到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需求。

一、空中交通:參與國際航空航天競爭

古往今來,人們從未停止過對太空的探索?,F代社會的科學技術使飛天夢想成為現實。

我國不斷加快“飛出去”的步伐,逐步形成四通八達的航空通道,開辟出更多的國際航線。截至2021年,我國已建成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10個國際航空樞紐,29個區域樞紐等組成的現代化機場體系。我國已與12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開通國際航線895條。

我國的外交政策一向是友好的。在與其他國家的航空合作中,我國始終堅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以“積極、進取、有序、有保障”為原則,持續拓展合作渠道,滿足中外航空企業需求,為國內外人員及經貿往來創造便利條件。

在積極對外開展航空合作的同時,我國也從未停止技術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根據中國商飛公司官方網站的介紹,2017年,我國自主研發的C919大飛機成功首飛,標志著我國已正式進軍民用飛機領域。2022年5月,中國商飛公司即將交付首家用戶的首架C919大飛行首次飛行試驗圓滿完成。新一代民航機的問世,標志著世界民航領域被空客公司、波音公司壟斷的局面被徹底終結,我國在航空領域將繼續創造新的輝煌。

二、地面交通:打造強大陸路系統

交通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對于地區乃至國家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交通運輸的帶動。眾所周知,河南省鄭州市就是一座被人們稱作“火車拉來”的城市。

從天空到陸地再到海洋,在多維空間的視角下,地面交通在人們的日常出行中占據的比重始終最大。地面交通是否發達,關乎國計民生,我國也因此制訂了一套科學的地面交通發展計劃。

隨著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歐陸路運輸系統的發展得到了快速提升,內部結構不斷向著包容化、開放性的方向完善,不斷促進亞歐大陸各地區之間的全方位聯系。在此期間,我國推出多元化的合作方案,打破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力求建立平等、友愛、互信的合作網絡。概括來說,可將其稱為我國地面交通“三部曲”戰略。

首先,鑒于中歐陸路之間距離長、面積廣、覆蓋國家和地區眾多,為豐富陸路運輸方式,中歐共同推出鐵路、公路、跨國油氣管道三合一的聯動發展模式,刷新地面交通運輸布局,推進各領域銜接更加方便快捷。

其次,中歐陸路運輸在雙方經貿往來中逐漸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公路等級的提升,通行里程也在持續增長,承載量、運力、運輸頻次等重要數據均已實現穩步攀升,這象征著中歐陸路運輸的發展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最后,為了保證中歐陸路運輸口岸貿易的通暢,我國積極對話各國政府,說服對方開通更多口岸,協調各國海關和檢疫部門之間的工作,提高運輸交接效率,使通關流程更加快捷。

我國對內緊盯“打造交通強國建設示范城市”這一目標,創建“通道+樞紐+網絡”三位一體的綜合性交通體系。通過科學的空間布局,我國打造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交通樞紐。

在鐵路建設方面,最高效的方式是從沿海、沿江城市入手,搭建貿易網點直通車,發展專項貨運班列。而在道路交通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的城市功能區域劃分,打造城市圈互聯互通道路網,推動出行大通道和高速公路的建設。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國始終沒有停止對地面交通的開發。強大的地面交通網絡,猶如中華大地上一條條強勁有力的經絡,源源不斷地為我們輸送著發展的養料。無論時代背景如何變化,世界各國逐步走向統一整體的趨勢不可逆轉。未來我國仍將在地面交通領域開辟出更多的國際合作空間,以維系全球物資供應鏈的穩定,助力全球經濟回暖。

三、水上交通:遠洋航運能力提升,保障進出口貿易

回顧我國的航海歷程,有記載的史料最早可以追溯至秦代。海洋存在眾多的未知,遠洋航運更是潛藏著變幻莫測,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隨著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提升我國遠洋航運能力,降低航運風險的發展計劃被再次推進。海洋科技創新是建設海洋強國的根本動力,是貫穿全局、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加快海洋開發進程,振興海洋經濟,關鍵在于科技創新。

近年來,為了加速海洋科技創新發展,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遠洋航運政策,以此全力參與打造全球綜合物流供應鏈。

2019年1月21日,“吉林一號”在酒泉成功升空。值得一提的是,其搭載的“水運一號”衛星載荷,是全球首個可實現船舶在軌智能跟拍的民用商業衛星載荷,與此同時,“水運一號”也是第一個由我國自主建成的水運科學空間實驗平臺。

豐富的航海及航天科研資源的搭載,說明“水運一號”是以船舶和航運為對象,主要任務是測試衛星通信、導航及遙感等遠洋航運服務能力,為船舶航行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支撐。

提升遠洋航運能力是我國的重要策略,對我國參與全球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需要相關人員深耕航海技術,突破現有技術瓶頸,增強風險意識,更需要參與的部門、機構、企業上下一心,同舟共濟,共同維護我國的水上交通地位,保障進出口貿易的安全與穩定。

四、網上交通:提升交通銷量,建設綠色交通

近年來,定制、預約、共享的新型出行模式發展迅速。全國網約車平臺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全國網約車平臺收到的訂單數量高達5.6億單,全國登記在冊的網約車平臺已有200多家,全國獲得駕駛資質的網約車駕駛員約330萬人。

發展綠色交通,既是民之所向,也是大勢所趨?!笆濉币詠恚煌ㄟ\輸部陸續發布了關于綠色出行的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將綠色出行理念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梳理發展流程,全力打造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網絡交通產業的宏觀指導能力。

同時,無論采用何種形式的網絡出行,最終都要依靠信息通信技術加以實現,而技術手段的運用必然也會產生成本。

此外,技術的創新與普及,也需要相關科普體系的建立。人民群眾對交通的需求,對交通發展的認知,都需要交通科普工作的跟進。交通科普工作包括科普理論、科普工作管理體制、科普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現狀、科普交通運輸行業體系建設研究等,這些都是交通科技發展的有力支撐。交通科技的發展,不是單一的技術發展,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體系發展。例如,一些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動、科普傳媒等在交通科技發展的過程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當下,人們在確保高效、環保出行的同時也會進一步兼顧出行成本,這將是我國治理網上交通的下一個重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武安市| 城市| 正镶白旗| 吉木萨尔县| 盘锦市| 禄劝| 新蔡县| 深水埗区| 通道| 永昌县| 龙州县| 牡丹江市| 甘谷县| 丹东市| 昭平县| 台江县| 石景山区| 徐州市| 通江县| 水富县| 阳原县| 常熟市| 东阳市| 清镇市| 深水埗区| 孟村| 苏尼特右旗| 郸城县| 宁海县| 内黄县| 德兴市| 开封县| 郓城县| 安康市| 濮阳县| 阿荣旗| 城市| 奉节县| 江西省| 嫩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