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亮召集舊部,并一路收留無家可歸的難民,公開舉旗反明,響應高迎祥、李自成均田免糧的口號,一路殺富濟貧,殺縣官三人,開倉接濟災民,隊伍很快發展到了五千多人,而且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因為田明亮所部的追擊,曹文詔不敢長驅直入攻擊李自成和張獻忠,洪承疇亦是受到了牽制。
官兵掣肘,張獻忠和李自成很快捕捉到戰機,班師潛入深林,與敵游擊。
田明亮殺縣官三人,克三縣而收羅難民,消息層層上報,崇禎皇帝大驚,之前只聽說王嘉胤和王左掛,李自成和張獻忠有一定的名氣,如今怎么突然又冒出個田明亮?
經過一番商議,崇禎皇帝只得改變了策略,令曹文詔放棄班師大同,繼續鎮守陜北,務必全殲各股流寇,尤其是田明亮。
田明亮心知自己已徹底走上了大明的對立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命人書寫了討賊檄文,自己親自修改,痛陳大明之腐敗,大肆渲染明朝不思驅除韃虜,卻一味剿殺無辜難民的輿論導向。檄文中,袁崇煥被搬了出來,關寧鐵騎被搬了出來。
檄文道是:
“不義之明朝,氣數已盡。破落之大明,該討者有三:
一曰天子無德。崇禎皇帝無知人善任之德,視調兵遣將、排兵布陣若兒戲,賞罰之事毫無法度,泱泱大國如一盤散沙,毫無固國安邦之雄才大略!良禽擇木而棲,試問諸位,崇禎是真命天子耶?
二曰殘害忠良。滿朝文武貪贓枉法,多紙上談兵、貪生怕死之輩,少能征善戰、為國犧牲之將,邊防節節敗退,顏面盡失。唯袁崇煥乃大明之脊梁,痛擊金人努爾哈赤至郁郁而終,然卻無端遭陷害,落得個千刀萬剮的結局,可謂自毀長城!幸得神人相救,袁督師才得以保全性命,然卻物是人非,終身殘疾!試問諸位,如此烏煙瘴氣之朝堂,可棲身耶?
三曰官逼民反。官府魚肉百姓無以復加,饑民換子而食者不在少數。更兼指鹿為馬,污人清白,凡無錢打點之難民,皆被誣陷為流寇,視為草芥,大肆屠殺,慘無人道!試問諸位,此等貪官污吏,如何對得起“父母官”三字耶?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大明國祚已盡也!舉國之仁人志士,當戮力同心,摧枯拉朽,開辟新天地也!
我田明亮一介草民,斗膽號令天下之眾,舉旗反明,齊心驅除韃虜,復我河山!愿天下有更多不怕死之輩,愿不義之明朝早日油盡燈枯,愿天下黎民早日脫離這水深火熱!”
田明亮將檄文制成傳單模樣,每到一處,均安排人到處散發,制造聲勢。一時間,討賊檄文是鋪天蓋地。不要說是平民百姓了,就算是一些地方官員,看到檄文也是頗為認同。或者,說不上認同,至少是戳中了心中的痛楚。
當然,如洪承疇之輩,作為滿腹經綸的文人,自然是看不上這小兒科的檄文,殊不知就是這種沒水準的檄文,正好抓住了平頭百姓的心。
當然,民間議論比較多的是,袁崇煥居然還活著,大部分人覺得,這恐怕是田明亮故弄玄虛。也有極少數人開始還原當天西市刑場的場景,分析袁崇煥是真還活著。
京師,王承恩和韓繼思自然也是聽到了這一消息,可謂是忐忑不安,若是這話傳到皇帝耳中去了,又要費盡口舌才敷衍得過去了。
然而,這世界上往往是怕什么來什么,這檄文的事傳到了崇禎的耳里。
這日,王承恩正在伺候崇禎皇帝,皇帝突然詢問:“愛卿,聽聞流寇有檄文一篇,汝可否說與朕聽聽?”
王承恩嚇得魂飛魄散,撲通一聲跪地,強裝鎮定道:“啟稟陛下,老奴也有所耳聞,然道聽途說不完整,老奴已安排下去,正在細細查探,屆時再細細奏明陛下!”
“王總管,不用查了,朕已幫你查了些眉目!”皇帝將一紙檄文丟到王承恩面前,面無表情地問,“袁崇煥真的還活著嗎?”
王承恩驚慌地說:“陛下,眾目睽睽之下,已被千刀萬剮,如何還活著?”
“王總管,事到如今,為何還要自欺欺人?”崇禎的聲音有些嘶啞,透著幾分疲憊。
王承恩汗流浹背,小心翼翼地說:“陛下說他死了,他就死了!”
“朕要讓他再死一次!!!”崇禎暴喝道,整個人都在輕微顫抖。
王承恩大氣都不敢出,陪伴了皇帝十多年,他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帝這般情緒失控。
皇帝對袁崇煥的仇恨,王承恩是能夠理解的,作為一個少年天子,皇帝本來就有些根基不穩,自身的天賦又是一般化,他最恨的就是像袁崇煥這種,有些本事卻目中無人之輩。殺袁崇煥,倒不是因為怕功高蓋主之類,而是要殺雞儆猴!滿朝文武,不乏像袁崇煥一樣的佼佼者,仗著年紀大,經歷了許多事,對皇帝的忠心是打了折扣的。
崇禎想要傳遞的信息是,你們再有能耐,能比得過袁崇煥?老子連袁崇煥都舍得殺,更何況你們?
但現在,你告訴我,我殺的不是袁崇煥,袁崇煥如今仍然活著,你這不是啪啪啪打我這個皇帝的臉嗎?
王承恩連連磕頭道:“陛下息怒!老奴這就派人徹查此事,若那袁崇煥真還活著,就算是掘地三尺,老奴也要將其碎尸萬段!”
“朕信不過爾等!這一次,活要見人死要見尸!凡與此事有牽連的,不論皇親國戚,一律問斬!”皇帝低吼著,拂袖而去。
王承恩心中一陣后怕,當即通知刑部尚書韓繼思一起商議對策。
韓繼思唉聲嘆氣道:“王總管,刑場失守之事,韓某難辭其咎!前番抓住了袁崇煥的替身,我二人隱瞞不報,實乃欺君之罪!韓某以為,不若將責任推與韓某一人!韓某不忍拖累王總管!”
“當此之時,最重要的是抓住那個真袁崇煥!否則,一切都是妄言!”王承恩分析道,“這田明亮,既然在檄文中提及袁崇煥之事,咱家猜測,刑場搗亂之事,他定然是參與者,或者最次也是知情人!活捉田明亮,或許才是唯一的突破口!大司寇當速速派員,前往陜北緝拿這田明亮!”
韓繼思皺著眉,點頭道:“大總管所言極是!然陜北戰事一團糟,刑部鞭長莫及,不若由三邊總督楊督憲落實捉拿之事!”
“大司寇,楊督憲只負責地方剿寇,捉拿嫌犯之事,楊督憲實在師出無名。況且,跑了死囚犯,乃是刑部失職,此事陛下只會拿大司寇是問,不干他楊督憲的事,還請大司寇明鑒!”王承恩語氣很溫和,但卻是綿里藏針。
韓繼思爭辯道:“大總管不要忘了,當初抓住假袁崇煥,韓某可是專門稟報了大總管的!若是陛下最終問罪下來,韓某可是要一五一十地稟明陛下!”
“大司寇不必如此要挾咱家,咱家自然會以大局為重,協調各部及地方做一些布置!但抓捕田明亮也好,抓捕袁崇煥也罷,都是刑部主責,我等畢竟只是助力。而且,想要其他各部全力以赴給大司寇擦屁股,恐怕也是與虎謀皮,癡心妄想。還請大司寇親自安排,集中人力財力物力,速速行動,不可貽誤戰機也!”王承恩正色道。
韓繼思的臉色很難看,但也深知王承恩所說都是事實,沉吟道:“韓某有一種預感,這田明亮就是你我的劫,此番恐怕已是在劫難逃!”說完,拖著沉重的腳步離去。
很快,在王承恩的斡旋之下,朝廷和地方都有了一系列的動作,矛頭都直指田明亮。
刑部下發了通緝令,全國通緝造反逆賊田明亮,懸賞白銀萬兩,要求必須活捉。并派遣了十支捕快隊伍,每隊十人,各自奔赴陜北,緝拿田明亮。
兵部向三邊總督府下達了命令,務必活捉田明亮。向山西布政司下達了命令,圍剿蒙古邊境的孫傳庭。
一時間,田明亮倒成了眾矢之的,尤其是那數目可觀的懸賞,令許多流寇也動了歪心思,如果能活捉田明亮,得到那巨額的懸賞,誰還去當什么流寇?難得是,田明亮如今兵力還不少,跟著他的都是死士,要活捉還真是有難度。
代州知府張輦,很快捕捉到了戰機,陳兵進攻青谷。他相信,只要青谷受到威脅,田明亮就沒有理由不增援,這樣一來才有機會活捉田明亮。
孫菁攜眾人商議,布置防御工事,嚴陣以待。因為青谷易守難攻,一時間,張輦倒也無法攻進青谷。
青谷受威脅的消息傳到了田明亮的耳里,他心中震怒,看來這次自己真的有些玩大了!自己老婆還在青谷呢,該怎么辦?
馳援青谷,顯然是鉆進了別人的圈套,那老奸巨猾的張輦,要的就是田明亮回撤馳援青谷。一路上都是官兵,自己班師青谷,無疑是自取滅亡。
田明亮決定,率兵攻打陜西和山西邊界的葭州,突然襲擊,制造聲勢,以期山西調集各處兵力守護葭州。
就在田明亮班師葭州的途中,田明亮得到了消息,青谷在袁崇煥的率領下,竟然轉守為攻,一千兵力主動出擊,攻打張輦的官兵。
原來,袁崇煥主動請纓,召集青谷眾決策層商議,長期固守青谷,守個兩個月自然是不成問題,但超過兩個月就必死無疑。與其坐以待斃,不若放手一搏。
田明亮的檄文,他也看到了,雖然水平不敢恭維,但勇氣確實可嘉!尤其是,檄文中還提到了他這個昔日九邊督師,自己理應高調回應,印證檄文所說。
袁崇煥畢竟是打過硬仗的人,親手締造了關寧鐵騎,帶兵有方,將一千兵力訓練得十分驍勇。
張輦沒有料到,青谷居然是主動出擊,一時之間竟有些亂了陣腳。尤其是,見到帶兵之人坐在輪椅之上,赫然是此前宣布已被凌遲的袁崇煥,更是嚇得魂飛魄散,初一交鋒,就敗下陣來,潰不成軍。
一時間,袁崇煥還活著的消息,更是不脛而走,天下震動。
消息傳到遼東戰場,關寧鐵騎大為震撼,本已投降金國的袁崇煥舊部祖大壽,更是熱血澎湃,當即倒戈,率兩千鐵騎一路向西進攻,穿插與金國弱側,同孫傳庭所部形成會師之態。一路上收拾漢族士兵、難民三千多人。祖大壽的隊伍,已發展到五千人。
袁崇煥聽聞祖大壽殺了回來,將與孫傳庭會師,心中大喜,打著抗金的旗號,趁敵不備,領兵長驅直入,直殺蒙古邊境。因為曹文詔的部隊深陷陜北泥團無法抽身,袁崇煥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很快與孫傳庭會師。青谷數千子民,終于置身安全地帶。
三位不得志的英雄豪杰相會,十分開懷。三方可戰生力軍,已經多達一萬四千人,還庇護了子民四千余眾,成為境外一股不可撼動的勢力。
田明亮得知青谷已經全數轉移至安全地帶,懸著的一顆心終于放下,放棄了進攻城池,潛入了深林。
他的心中十分暢快,看來自己花費巨資,解救這袁崇煥,還真是值得,這家伙不愧是打敗了努爾哈赤的猛將,把握戰機太厲害了。還有,這家伙的影響力還真不是蓋的,盡管已經終身殘疾,還是一呼百應,關寧鐵騎的主力回歸,真的是太振奮人心了。
有袁崇煥和孫傳庭這一雙大腿,孫菁等人暫時是安全的。至于田明亮自己,手頭有五千人,只要猥瑣一點,不與官兵正面沖突,在山野之間游擊,官兵想要滅掉他,一時半會兒也還沒有辦法。更兼李自成和張獻忠這一對結拜兄弟,在暗地里策應,三支隊伍相互關照,更是如魚得水。
而這期間,張獻忠一時大意,又被楊鶴給包圍了,楊鶴兵力不足,沒有必勝的信心,為避免兩敗俱傷,又祭出了招安政策。
張獻忠欣然答應,并以白銀千兩進貢楊鶴,以表誠意,痛陳自己與李自成昔日的仇怨,主動請纓要求攻打高迎祥、李自成。
楊鶴應允,張獻忠驅兵佯攻高迎祥、李自成所部,讓楊鶴放松了警惕,卻突然洗劫了一座縣城,搶足了補給,復而潛入深林。
皇帝大怒,下令對楊鶴革職查辦,緊急任命洪承疇接任三邊總督。洪承疇大喜,心想終于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磨槍擦掌,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