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李玉賢臨證醫案選萃
  • 李龑 楊舒淳 李政主編
  • 976字
  • 2023-09-15 15:23:15

驗案2 痰熱上擾,膽氣不寧案

陳某,女 ,44歲,漢族。就診日期:2016年11月。

主訴:入睡困難伴多夢易醒1年。

現病史:患者自訴1年來反復出現入睡困難,并伴有易醒多夢,偶有驚惕。乏力,頭昏頭蒙,煩躁郁悶,口苦,胃脘不舒伴腹脹,納差,大便秘結。月經周期28天,經期3天,經量少、色淡,帶多色白,孕2女。舌體胖,舌尖紅,苔膩微黃,脈沉弦小滑。

辨證:痰熱上擾,膽氣不寧。

治法:化痰溫膽,和中寧神。

處方:清半夏12g,陳皮15g,茯苓15g,茯神15g,炒枳殼15g,竹茹15g,黃連15g,遠志12g,炒酸棗仁18g,珍珠母30g,合歡皮15g,炙甘草8g。7劑,每日1劑,分兩次水煎,濾渣取湯汁450mL,每次150mL,1日3次,餐后30分鐘溫服。

二診:患者自覺夜寐向安,余癥減輕,大便已規律正常,前方加首烏藤15g,繼服7劑。

三診:諸癥悉愈,后續加減調理月余,隨訪睡眠較好。

按語:本病因飲食失調,情志不遂,傷脾滯肝,聚為痰濕,中土失司,上擾心神,志傷寐不安,濕邪郁滯,久不能愈。此病重在胃中不和,膽氣不寧,痰熱內擾,可用溫膽湯化裁,以化痰理氣、清膽寧心。本方治證為濕痰且微有化熱之象者,以舌苔膩微黃、脈弦滑略數為證治要點,《素問·逆調論》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胃不和則臥不安。”胃不和則痰火易生,痰火易致郁結,漸漸導致不寐。《類證治裁·不寐》曰:“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

方中半夏化痰開結、和胃降逆,有一定鎮靜催眠功效。陳皮、枳殼理氣調中、燥濕化飲,助半夏開郁化飲。茯苓、茯神利水滲濕、健脾安神,《本草衍義》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闕也”。遠志寧心安神、祛痰開竅,《藥性本草》載“治心神健忘,安魂魄,令人不迷”,《藥品化義》載“凡痰涎沃心,壅塞心竅,致心氣實熱……語言謇澀,為睡臥不寧,為恍惚驚怖,為健忘,為夢魘”,故痰阻心竅所致的精神錯亂、神志恍惚、驚癇等癥也可用遠志。酸棗仁養心安神,主四肢酸痛、濕痹,久服安五臟。

李玉賢辨證準確,用藥精慎,認為今人多食肥甘,好逸惡勞,脾不健運,多生濕生痰。除濕多健脾,胃和則脾健,脾健則胃和順,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為痰濕飲邪產生之處。脾胃調和則氣血盈、氣血和,則神清思敏,健步氣宇。李玉賢常用此法治不寐,多獲良效,此類患者多伴情志不調,用藥輔以暢情志、寬胸懷之品,而事半功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丰县| 宜宾市| 新泰市| 公安县| 延吉市| 凤城市| 奉新县| 丁青县| 灵丘县| 古蔺县| 家居| 西峡县| 秀山| 随州市| 乌兰浩特市| 日喀则市| 鄂托克旗| 江陵县| 平利县| 高邑县| 永吉县| 汾西县| 高雄县| 汉川市| 乡城县| 内江市| 郯城县| 九江市| 永吉县| 东乡族自治县| 偏关县| 高清| 永善县| 永安市| 抚顺市| 周至县| 九龙坡区| 玉溪市| 浮山县| 永定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