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隱藏的形成機理及對策研究
- 康東偉 韓英
- 1663字
- 2023-07-07 19:57:19
前言
德魯克指出:未來的組織將是以信息或知識為基礎的,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則是提高企業組織競爭力的關鍵課題。隨著關鍵詞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到“碳中和”、“碳達峰”等的轉變,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很多新產品、新工具、新理念等層出不窮,知識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并得到越來越多的個人、企業、組織乃至國家的重視。知識既能給傳統行業賦能,也能給新興產業助力,既能在宏觀層面上促進國家產業轉型升級,也能在微觀層面上提高個人和組織績效。所以,現代社會土地、自然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等傳統要素逐漸處于次要位置,知識是當今最有意義的資源,知識已成為獲取社會與經濟效益的一種手段,正被用于系統化的創新。
進入知識經濟社會以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新產品研發等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知識的生產力日益成為經濟與社會成功以及整體經濟表現的決定性因素。隨著社會化大生產規模的擴大,每個行業或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越來越深,知識壁壘不斷增加,如果想有所突破,則需要和具有不同知識背景的人合作,才能更好地提升個體的創新能力和組織的效益。
知識既有標準化知識,即圖紙、專利和文字材料等顯性知識,也有非標準化知識,特別是由于個體在工作過程中形成的經驗、體會和感悟等無法用文字或語言直接表達的隱性知識。很多組織高度重視顯性知識,而往往忽略隱性知識的重要性,這就造成很多寶貴的隱性知識容易隨著個體的退休或離職而消失,對組織造成的損失很難估量。
很多組織都意識到知識創造、知識共享的重要性,也采取了很多鼓勵措施來激勵員工積極共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但是由于沒有深刻理解員工知識隱藏的心理動機及影響因素,導致很多措施的實際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知識隱藏是很多組織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但目前很多學者只是把知識隱藏作為知識共享的對立面進行研究,對知識隱藏形成的心理因素以及知識隱藏對組織的影響的相關研究還存在明顯不足。在組織積極鼓勵知識共享效果不明顯和員工選擇知識隱藏的動機復雜的雙重困境下,本書應運而生。《禮記》中記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組織中知識隱藏者和知識尋求者之間的知識隱藏決策行為短期對知識尋求者解決問題不利,長期來看對知識隱藏者的知識更新也有不利影響。
目前,有關知識管理、知識共享方面的論著較多,有關知識隱藏的研究較少,本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結構完整,從知識的發展歷程和分類出發,論述了知識隱藏和組織內類似職場行為的異同,基本涵蓋了知識隱藏研究的基本思想、理論和方法;二是內容全面,本書參考了很多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借鑒了很多關于知識隱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三是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近年來,有關知識流動、傳播和共享等越來越受到組織管理者的重視,通過了解知識型組織員工的動機和行為影響因素來制訂更好的管理和激勵制度,本書給出了減少知識隱藏的對策。
本書內容新穎,研究視角獨特,不僅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知識管理、企業管理等學科研究和教學的人員參考和借鑒,而且對公司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管理人員也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寫作過程中,本書參考和借鑒大量經典文獻和最新研究資料,對于有明確來源的參考均在本書后面予以標明,有部分內容來源于互聯網,由于缺乏完整的出處,無法具體標明,作者向所有引用內容和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深深的謝意。
求學過程中,作者得到很多老師的幫助和指導,在這里特別感謝我的博士導師,韓國忠南國立大學(Chungnam National University)經商學院管理學專業Su-Young Ryu教授,以及碩士導師In-Soo Han教授,他們的嚴謹治學態度深深地影響了我對學術的追求,他們不僅是我的學業導師更是我的人生恩師。同時,感謝很多同事給予的幫助和指導。
本書主要由康東偉(河北工程大學,管理工程與商學院)列出全書的大綱,確定全書的結構和框架,撰寫15.1萬字;韓英(河北工程大學,文法學院)撰寫5.2萬字,并協助文字校對和訂正等工作。最后向中國紡織出版社工商管理圖書分社曹炳鏑社長和陳芳編輯表示誠摯的感謝。
由于作者研究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難免存在缺陷和問題,敬請各位加以批評指正。
康東偉
2021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