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感覺統合游戲指導書
- 伍玥溪編著
- 1507字
- 2023-07-07 18:30:23
感覺統合失調會有哪些表現
無論是成人還是成長中的兒童,感覺統合能力只有在運轉良好的情況下,才能保證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按部就班地運行,反之,就會影響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為此,心理學上有個重要的概念——感覺統合失調,那么,什么是感覺統合失調呢?
顧名思義,就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人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這將會導致兒童各方面的能力被削弱,比如學習能力、認知能力等。
那么,感覺統合失調有哪些表現呢?
1.聽覺系統失調
兒童常會掩耳朵或按壓耳朵;對尖銳或拉高的聲音一點兒也不討厭,甚至喜歡;有時對很小的聲音感興趣;喜歡無端尖叫或自言自語。
2.觸覺系統失調
兒童害怕陌生的環境,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過分緊張;喜歡吮吸手指,咬指甲,觸摸生殖器;偏食,暴飲暴食,逃避咀嚼;對某種感覺特別喜歡。
觸覺統合失調的孩子往往對別人的觸摸十分敏感,怕理發、怕打針、做事瞻前顧后,心理上總有一種擔心害怕、易受驚的感覺,這樣的孩子一般較為孤僻,喜歡獨處,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會黏人,容易緊張、沖動,脾氣固執、膽小、內向、不合群,社會性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
3.視覺系統失調
一些常見的東西,他在看到后也會害怕;喜歡看一些顏色鮮艷的東西;喜歡看手發呆;喜歡將物品排隊;喜歡斜眼看東西;喜歡躲在較陰暗的角落;喜歡看色彩鮮艷、畫面變換較快的廣告;喜歡看風扇或轉動的東西;喜歡坐車,著迷于窗外的風景。
4.本體感覺失調
喜歡他人用力推、擠、壓;手腳喜歡用力做某些動作;動作模仿不到位,常望著手腳不知所措;俯臥地板時全身較軟,頭、頸提起困難;坐姿不穩定,會東倒西歪。力度控制較差,常會因太用力而損壞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東西。速度控制較差,跑起來難以按指示停止。
本體統合失調的孩子多數表現動作笨拙,拍球、跳繩、跑步時動作不協調,肌肉的收縮、伸張以及骨骼關節間壓縮、轉動時感覺信息傳遞存在障礙,大腦、肌肉、手眼協調性差,自理能力不佳,做事消極,自信心不足,而且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
5.前庭覺失調
表現多為喜歡自轉,而且轉很久不覺頭暈;喜歡看、玩轉動的東西;經常喜歡爬高,邊走邊跳;平衡差,走路東倒西歪,經常碰撞東西;頸部挺直時間較同齡兒童短,常垂頭。
前庭覺統合失調會讓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中常常觀測不準距離,無法正確掌握方向,經常會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顛倒,經常會撞到墻壁、碰到桌椅、易摔跤,怕爬樓梯,怕走平衡器材,平衡能力差,平時表現出好動不安、小動作多、注意力無法集中、做事沒信心,使學習成績受到影響。
對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診斷可以依據父母報告、日常行為觀察和臨床工作者對兒童的各種生活、心理的測量和評定等形式綜合判斷。
一般來說,視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在課內課外閱讀時,經常會出現讀書跳行、漏字,數學題目會抄錯,辨認不出p與q、b與d,缺乏空間概念,以及把一個字的左右偏旁寫反,上下倒錯等,從而造成學習困難。久而久之,必然會造成孩子學習成績下降,跟不上學習進度,在心理上產生自己不如他人的自卑感,使孩子自信心不足、退縮、自我評價低。
不少父母認為,只有那些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才需要進行感統訓練,其實不然,據大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對于感統失調的孩子,教育專家認為,如果他們能在12歲以前接受專業的訓練,那么很容易得到糾正,但是一旦超過這一年紀,將很難改變,甚至會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因此,父母要對這一問題引起重視,一旦發現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的問題,一定要及時加以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