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孩子為什么總是那么精力旺盛
可能不少父母發現,孩子到了4歲、進入幼兒園中班后,似乎總是精力旺盛,和他們相處,一天下來,尤其是周末,父母都快累癱了,他們卻還體力在線。他們還常常做出一些讓人生氣的“熊孩子”行為,父母常被折磨得一個頭兩個大。一些父母總想讓孩子安靜下來。其實精力旺盛是這一段時間這些孩子的正常表現。要知道,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動作進一步發展,活動能力增強,喜歡跑、跳、攀、鉆等各種活動,而且可以單足站立、拋接皮球等。他們的手指動作更為靈巧,能夠做一些更精細的動作。4歲兒童喜歡的游戲內容更加豐富,有一定的情節,游戲中能與他人合作。
養育建議:家長要盡量多抽出時間陪孩子進行一些有趣的游戲,并且在游戲過程中給予孩子更多的活動空間,不過度保護,以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
這里,這位媽媽“應對”精力旺盛的孩子的方法是值得效仿的。孩子到了4歲以后,由于活動能力的增強,會產生活潑好動的傾向。有研究發現,4歲孩子的抗疲勞能力堪比鐵人三項選手。此時,我們不可打壓,相反,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予孩子一定的活動自由。研究還表明: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腎上腺素,前兩者可以穩定情緒,后者可以加強孩子專注力,這也是為什么說運動可以改善孩子學習的原因。
那么,面對孩子的精力旺盛,具體來說,我們該怎么做呢?
1.帶孩子出去走走,回歸自然

作為父母,我們不妨多抽出一點時間,陪著孩子多出去走走,讓孩子感受一下自然的偉大和神奇,尤其是那些山清水秀的地方,更是釋放心理壓力的好去處,在神奇的自然面前,所有的一切煩惱事都會煙消云散。
2.體力排放法
體力排放,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運動法。這里的運動,包括很多種,比如,蹦床、跳彈簧墊、在有彈性的床上跳等。
這里,不同的運動對孩子的身體成長有不同的益處,比如:
踩平衡板,走平衡木、騎平衡車,可以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蕩秋千、騎木馬、坐搖椅帶來的搖晃,對孩子的前庭覺可以起到全方面的刺激作用。接、投球的游戲也很適合這一階段的孩子。別看一個簡單的游戲,孩子可以在接球、拋球、追球中得到速度的刺激和空間距離的變化。
當然,每天適合孩子動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學齡前孩子最好有至少半小時到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和嬉戲活動。
3.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孩子結交朋友,與朋友一起玩耍和學習,也能釋放他們過多的精力,幫助其健康成長。
4.寓教于樂,多陪孩子玩游戲,在游戲中學習
生活中,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就應該學習,比如,他們想讓孩子識字,但他們卻不講教育方法,僅僅在紙上寫幾個字,讓孩子照葫蘆畫瓢,進行模仿。這樣教育,孩子毫無興趣,自然也學不好。而父母便認為孩子是在偷懶,往往采取懲罰的手段。這樣的教育方法,只會讓父母累,孩子苦,但收效甚微。這種教育方法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令孩子在將來上了小學后,也會對學習發怵,甚至出現逃學的行為。
其實,即便是中班的課程,也依然應該以游戲為主。我們即使要讓孩子學習,也最好能寓教于樂,因為對于嬰幼兒階段的孩子來說,本身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玩中度過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讓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有充分的玩的機會,對于孩子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都是極為重要的。同時,這也能避免孩子因為無法疏通過多的精力而出現某些身心上的障礙。
因此,當你的孩子4歲、開始精力旺盛時,千萬不要制止孩子,因為這是引導孩子掌握平衡和靈活性的最佳時期。你可以多陪孩子參加各種游戲和運動,多抽時間陪孩子。這樣,在玩樂中,孩子的智力、想象力、創造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這些都是他們將來接觸社會時必須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