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歷史的星空

  • 神奇的古青州
  • 作家odXs8U
  • 4198字
  • 2023-06-28 20:26:05

(三)、絲綢名千年。

筆者小的時候,經常聽老人講:天上有個月亮,月中有棵古桑,桑下有個小猴,小猴上樹采桑,小猴采桑干啥,王母娘娘把蟲養,王母養蟲要干啥,撒給人間織衣裳。

民間傳說,王母娘娘把會吐絲的小蟲養成后,就朝著泰山撒了下來,不料小蟲在飛落的過程中遇到了西風,結果飄落在了青州大地上,青州人很快發現了這種會吐絲的小蟲,就把它收集起來飼養,后來又慢慢的學會了利用它吐出的絲紡紗織綢,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絲綢便誕生在了這里。

起初,人們不知道這種小蟲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它從天而降,于是就把它叫成了“天蟲”,直到孔子出世,開始為人間造字,他就把“天蟲”兩字合而為一,給這小蟲起了個名字叫“蠶”。

這雖然是一個民間傳說,傳說不可信,但一些文物的出土和史料的記載,卻證實青州人很早就學會了養蠶抽絲織綢的技能。

公元一九六五年,青州蘇埠屯發現了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商代古墓,古墓中出土了一種小巧的玉制蠶,專家對墓穴作了鑒定,認為墓穴的主人,是一位僅次于商王的人物。如此高貴之人,為何要將這既不威武,又不英俊,既不好玩,又不美麗的小蟲帶入墓葬,毋容置疑,這主人生前一定是享到了小蟲給他帶來的好處,唯恐到了另一個世界,缺少這種寶物,故將它用玉做成,帶進了墳墓。

也的確如此,有史料記載,青州養蠶抽絲的技術,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漢代,就已經十分的成熟。西漢王朝為管理使用青州的蠶絲織物,曾專門在當時青州的治所臨淄城,設立了“三服官”,利用青州的蠶絲,專門為朝廷服務。當時朝廷和八卿以上官員的服飾,以及外送賓客的絲綢禮物,基本上都是在青州加工制作。曾有記載,從漢宣帝甘露三年到漢哀帝元壽三年,青州絲綢贈與外賓就達五次之多,每次都在八千匹以上,最多時竟達八萬四千匹。另外,朝廷向西域派出的使臣,也大多是攜帶青州絲綢作為禮物。西域國人,見了這中原大地生產的絲綢,如獲珍寶,為能得到它,甚至不惜一切代價。公元前二九二年,使臣張騫出使西域,他不但帶去了青州的絲綢,還踏出了一條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于是,外域的商客便沿著張騫走出的路,踏破茫茫沙漠,歷經千辛萬苦,紛紛來到中原大地,采購這名貴的絲綢,回國高價出售,從此,這條艱辛曲折的沙漠古道,便成了西域商客的黃金之路,成了連接東西方文明的紐帶和橋梁,這條古道,就是聞名于全世界的“絲綢之路”。

這條用生命和黃金鋪成的絲綢之路,不知道延續了多少年,多少代,后來由于戰亂,古道沒有人再來往了,東西方的文明和交流也由此中斷。幾千年的歷史過去,到了現代的世界,平靜下來的國人開始探討:這聞名全世界的絲綢之路,源頭究竟在哪里?有人說在西安,有人說在江南,也有人說在蘇北,更有專家經過考察和論證,得出了結論,這古老的絲綢之路源頭,應該就在青州!筆者摘其理由如下:

一是青州養蠶的歷史最古老,蘇埠屯出土近三千年的商代古墓,其中有玉制桑蠶,就是最好的見證。

二是漢代朝廷在青州設置“三服官”,用青州的絲綢制作朝服和贈送外賓,說明當時青州的絲綢不僅最多,而且最好,技藝獨占鰲頭。

三是青州在東漢時期,就有和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點XJ昆侖山地區的商貿往來。一九八二年春,青州譚坊出土稀世珍寶“宜子孫”玉璧,玉璧所用材料,經專家鑒定,就是XJ昆侖山所產的“和田玉”。當時XJ盛產寶玉,青州盛產寶絲,玉絲的交換,證明了青州絲綢在那時就已經走上了“絲綢之路”。

四是青州有與西域國絲綢往來的歷史紀錄。一九七一年,青州的五里公社傅家大隊,在興修水利時出土一石室古墓,墓中有九件線刻畫像石,所刻內容,均為經營絲綢貿易的場面。其中有商旅駝運圖、商貿洽談圖、出行圖和像戲圖等,非常形象地刻畫了與西域絲綢貿易的生活片斷。如商旅駝運圖,天上有飛鳥,地上有馱著卷物的駱駝,駝身上掛著長途跋涉時所用的水壺,駱駝張嘴仰天,行于主人之后,牽駝人短發卷曲,高高的鼻梁,魁梧的身材,腳蹬長靴,腰系香囊,這些都是歐洲人的形象。

五是有良好的交通條件。青州東臨大海,海上絲綢之路十分便利。陸路有幾千年的南北古道,直通南京,連接西安,商旅東來西去,十分便利。

通過以上五點可以斷定,青州應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源頭。可惜的是,古來這獨占鰲頭的青州絲綢工藝,由于頻繁戰爭導致民眾的頻繁外遷,青州人換了一茬又一茬,最終,這工藝傳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青州落伍了,接踵而來的是南方蠶絲業的蓬勃興起。

(四)、石橋有靈傳。

青州居地,有一條自西向東的河流,名曰南陽河,河水平時不大,古代人們南來北往,多是趟水而過,有時在河上搭幾座便橋,也只能解決一時之需,河水稍大,橋既毀,遇到雨季,山洪泄下,人們要想過河,十分困難。

北魏修建東陽城南郭后,為便于兩城的來往,就在兩城之間的南陽河上,修建了第一座大橋,取名“南陽橋”。此橋的修通,為南陽河兩岸的來往,提供了非常的便利。可惜的是,這座大橋是一座柱墩式木橋,木墩長期立于水中,經不起污泥的腐蝕和河水的沖擊,年久失修后,慢慢的就被洪水沖垮了。

到了北宋年間,青州的州縣兩級府衙,為改善兩岸的往來,又在原來大橋的舊址,重修一座大橋。為使重修的大橋永固,這次州衙接受了原來大橋被毀的教訓,請來名師指導,將大橋設計成了一座無柱單孔拱形木橋。大橋建成,十分的美麗壯觀,由于它形狀極象天上的彩虹,人們就把它稱作了“虹橋”,也有人繼續稱它為“南陽橋”。

新建的虹橋,由于設計巧妙,形狀美觀,建造技藝精湛,建成后不久,就轟動了全國的橋梁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紛紛來到青州學習、參觀、模仿,一股虹橋的建筑熱,很快在全國興起,據說后來我國南方出現的所有虹橋建筑,基本都是學習了青州的虹橋技藝,模仿了青州的虹橋風格而成,就連著名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也是以青州虹橋為藍本繪制而成。

這虹橋雖好,可還是終歸木質不抗腐朽,百年風雨,幾經修繕,最終還是被洪水沖毀了。到了明朝萬歷二十二年,當時的州縣決定棄用木質,改用石料重修大橋,新設計的石橋為七孔連拱結構,建筑過程中還采取了加固措施,有史料記載,時橋為“石崖天設”,“鐵柱釘連”,于是,取名為“萬年橋”。可惜的是,由于使用的石料過小,此橋還是沒有經的起洪水的沖擊。

到了清朝,此橋毀壞了幾次,也修復了幾次,康熙二十五年,即公元一六八六年,當時的州縣兩級府衙對萬年橋進行了幾次大修,因效果不佳,最后決定拆除原橋,重建新的萬年橋。

新設計的萬年橋,采取了“深根基,疊巨石,貫橋體”的措施,大橋的整個橋體,全部用巨型條石疊扣而成,縱橫交錯,異常堅固。大橋的根基,據說深入到基底的巖石,根基的用料,全用長方形的巨料,層層疊砌而成,每塊巨料都達數噸之重。二零零三年,市政府沿南陽河修建地下污水隧道,原計劃隧道全部深入河底,可在勘探通過萬年橋的橋洞時,卻發現大橋的橋基下,全是縱橫交錯的巨石,根本無法下挖,最后只好改變計劃,將萬年橋上游的部分,采用半河底的設計,才使隧道得以通過。

大橋的設計雖然堅固了,可在那個經濟社會不發達的時代,施工起來卻非常艱難,人們要到山上開采出巨石,再按尺寸加工成石料,再把巨大的石料運幾十里路到工地,再砌到橋上,工程非常浩大,一塊巨石從開采到砌到橋上,有時要數月之久。

不知道是青州人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動了上蒼,還是青州大地本來就有靈氣,傳說,就在人們艱難施工之時,有一個神人來到了工地。

開始人們并沒有發現,只是運送石料的突然感覺石料變輕了,開采石料的突然覺得容易多了,在橋上砌料的也突然覺得得心應手起來。人們納悶,就紛紛猜測,有的說是土地神顯靈了,也有的說是路神幫忙了,眾說紛紜。找不到原因,人們就盲目朝拜,在每日開工之時,先向大地磕頭,再向橋兩邊的道路磕頭,以感謝神人的幫助。

這日,一工人偶然間發現,有一人在工地附近的亂石堆上喝酒,開始沒太在意,后因連續幾天總見此人,工人就前去察看,他走近酒者,見此人身背寶劍,腰挎酒壺,時喝時睡。工人判斷,此人一定是來幫助修橋之神人,于是悄悄喊來了所有的工友,大家跪倒在了神人面前。

就在人們下跪之時,怪人突然大笑起來,人們抬頭望去,只見一道金光閃過,人不見了,一把寶劍卻從天而降,插入了大橋上游截起的河水之中。

驚訝的人群跑向了河堤,只見劍落之處,泛起了圈圈波紋,一秀才站在高處大叫:“呂、呂字!水中到處都是呂字!”人們不解,他又大叫:“劍入水中,泛波呂字,這神人一定是呂洞賓!”

有了神人的幫助,建橋的速度大大加快,不久,一座巨石砌成的大橋,就橫跨在了南陽河之上。大橋全長八十六米,寬九米有半,高有九米。橋面全用塊石鋪成,橋的兩側,設有石欄,欄柱的頂端,雕刻有石獅和寶瓶,欄版的內面,雕刻有“二十四孝”故事圖及花卉紋飾。整座大橋,宏偉堅固。惟有不足,就是為減少洪水對大橋的沖擊,在橋墩的應水面,設計成了突出的三角尖形,大橋建成后,突出的尖形上部,寬于橋體,實不雅觀。

大橋竣工了,人們高興的掘開了上游的攔水壩,洪水迅速下泄,就在水流至平緩之時,插在水中的寶劍突然騰起,飛向了大橋,瞬間變成了六個水怪,迎著來水的方向,趴臥在了橋墩突出的迎水尖頂平面之上。這六個水怪,不但點綴了大橋的壯觀和美麗,也賦予了大橋無限的神奇。

大橋竣工不久,就迎來了一次歷史罕見的大洪水。連續幾日,青州暴雨不停,這日夜晚,從西山泄下的洪水,夾帶著泥沙和石塊,咆哮著沖向了大橋,大橋和洪水相撞,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吼聲。百姓在睡夢中被吼聲驚醒,迅速起床,跑向了河邊,州衙縣衙的官吏被吼聲驚醒,也迅速跑來橋頭,察看大橋的安穩。知縣心急,摸黑來到了橋上,他站在橋面,只聽橋體兩側洪水嚎叫,卻不見橋面有水,就要來燈籠,趴在石欄上向外照看,不料燈籠剛過石欄,就被咆哮的洪水卷走,知縣大驚,慌忙退至橋頭,招呼官吏和百姓向大橋叩拜。

慌亂中的官吏和百姓不知何故,就詢問知縣,知縣就把洪水已高過橋面,卻不敢過橋面的親見告訴了人們,于是人們就把這新建的萬年橋,稱作了“神橋”。到了第二天,周圍的人們便在橋頭搭起了貢臺,為這新建的神橋上香敬禮,希望它萬年永固,為人間造福。

幾百年過去了,這萬年橋飽經風雨,歷經滄桑,它遭受過戰時炮火的轟炸,安然無恙,也遭受過無數次自然災害的撞擊,穩如泰山,到現在,這座大橋仍巍峨聳立,英姿煥發。

幾百年過去了,在這萬年橋周圍繁衍的人們,換了一代又一代,至今,人們仍忘不了時常給大橋敬香上貢,感謝大橋護衛人們平安,感謝大橋為人們造福。據傳,大橋建成以來,兩端道路雖十分險峻,卻從沒有傷亡過一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榕江县| 同德县| 沛县| 葫芦岛市| 喀喇沁旗| 砚山县| 白山市| 广南县| 南江县| 聊城市| 兴安盟| 虹口区| 禄丰县| 东宁县| 英德市| 扎囊县| 呼伦贝尔市| 温泉县| 淳安县| 永顺县| 石渠县| 潼关县| 武乡县| 永吉县| 石屏县| 布尔津县| 增城市| 罗山县| 建瓯市| 长乐市| 全椒县| 辛集市| 灵武市| 临泽县| 华宁县| 鹤庆县| 通许县| 荆门市| 瑞昌市| 太和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