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人杰地靈。

  • 神奇的古青州
  • 作家odXs8U
  • 4194字
  • 2023-07-01 19:36:42

(五)、古寺譽海外。

青州人天分緣連,信仰自由,不僅信孔、信道、更信佛。佛法傳入后,青州建有多少寺廟,后人無從數驗,但從民間流傳下來的寺廟地點和廟名看,也可謂星羅棋布。

在眾多的寺廟中,名氣最大者當屬“龍興寺”,此寺名大,不僅是因它建造宏偉,更是因它與青州、與國人、與海外有著不解之緣。

青州的龍興寺始稱“佛堂”,到北齊方稱“南陽寺”,隋朝又改曰“長樂寺”,至武則天時又改稱“大云寺”,中宗年間,始稱“龍興寺”。

初稱“佛堂”,與南朝劉宋的北海太守劉善明有關。當時青州鬧災,饑餓的人群吃盡了草根樹皮,又自相殘食。劉善明為太守,無力籌措食糧,只好打開自家糧倉,煮粥救命。災民見有人家接濟,就齊呼其家為“續命宅”,后因佛教影響,人們就把這“續命宅”稱作了“佛堂”。

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途經也不一樣。循陸上的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佛教謂之漢傳,從海上傳入的佛教稱謂南傳,兩傳佛教雖入地迴異,卻都從不同方向延展到了青州。五世經初,天竺高僧佛陀拔陀羅從南印度自海路至青州,東晉高僧法顯去天竺取經,攜經像自陸路至青州,并在青州弘法一冬一夏,此前,密乘高僧佛圖澄也到過青州傳揚密法,所以,青州可謂佛教名傳云集之地。

兩晉年間,開始青州歸東晉,南傳佛教對青州影響很大,后青州歸北魏,北魏佛教又對青州產生了重大影響。青州龍興寺,正是在這些影響下誕生的。這正是,百脈朝源,歷史成就了青州的佛教,也成就了這龍興之寺。

北齊時期的龍興寺,高僧輩出,大德云集,名震九州。據“大齊碑”述:青州龍興寺,乃正東之甲寺也,時寺一寺數院,上下諸院,十有余所,長廊連袤,千有余間,有百法院、九曜院、老公院、新羅院、藥師院等。

龍興寺至唐朝時期,香火仍盛,有史料記載,唐開成五年(即公元八四零年)三月二十一日,日本和尚圓仁一行三人,曾來青州龍興寺稍住,一則求佛弘法,二則在州衙倒換去五臺山通牒官文。圓仁和尚是鑒真大師在日本的第三代弟子,他從唐開成二年十月二日隨團來到中國,先到赤山法花院,再來青州龍興寺,后去五臺山,在中國歷時十年。回國后,圓仁和尚將十年的中國之行著書一部,名曰《入唐求法巡禮行記》,這部行記同我國的《大唐西域記》,意大利的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一起,被列為世界三大旅行游記,名傳四海。書中就有對青州龍興寺的記載。

讓人遺憾的是,龍興寺輝煌千年后,卻在公元一千三百年左右,不知不覺的消失了,許多僑居海外的游子,很早就聽說青州的龍興寺,他們有的不遠萬里,專程來到青州拜佛,有的借公務之機,轉道來青州朝拜,讓他們料想不到的是,在海外聞名,來青州卻無蹤,走訪詢問,才知已滅失多年,早時還能看到龍興寺僅存的大鐘,它懸掛于南陽城東門內的凝翠樓上,后來連大鐘也見不到了。

不知道是盼切的心愿感動了佛祖,還是青州本來就不該和龍興寺斷緣,就在人們到處尋找龍興寺蹤跡之時,公元一九九六年十月十六日清早,青州博物館館長王華慶散步來到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偶然間,他發現挖掘機挖出的土層出現異樣,走至近前一看,竟發現此處有掩埋大量物品的痕跡,于是急令民工停止作業,并迅速找來了業務副館長夏名采,兩人下到溝底,開始人工向下挖掘,當挖至三米深時,突然發現了埋在土中的五顏六色的佛像。兩位館長興奮異常,馬上叫來了館中工作人員及民工,大家一起動手,很快揭開了埋葬佛像的土層,一個大坑暴露出來,這里面掩埋的全是佛像。

坑中佛像分三層堆疊,最上層的佛像還有掩埋時鋪設的草席紋絡,并有祭燒過的痕跡。造像的材質,基本都是石灰石、漢白玉、花崗巖、鐵木陶和泥塑,造像最大的高達三百二十厘米,最小的只有二十厘米,類型分為造像碑、佛像、菩薩像、羅漢像、供養人像等,部分造像帶有紀年,從北魏永安二年(即公元五二九年)到北宋天圣四年(即公元一零二六年)都有,距今都已千年以上。

造像出土后人們發現,數量雖然不少,可完好的不多,許多造像毀壞極為嚴重,有的毀成碎塊,有的僅存肢體。從完整保存下來的造像看,雕刻技藝高超,人物形象逼真,且類型多樣,造型優美,立體感極強,大部分造像還保留著鮮艷的彩繪和貼金,有的還在佛像的袈裟上用各種顏色繪制了許多佛經故事,藝術價值極高。

消息傳出,全國各地的專家們迅速云集到了青州,經勘測和鑒定,得出了結論:這些掩埋了幾百年的造像,就是古代聞名海外的青州龍興寺造像,這出土的地點,就是人們尋找了百年之久的古代龍興寺遺址。

消息也很快傳遍了世界,海外的知名專家也聞訊趕到了青州,專家們考察了這些殘缺不全的造像后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次出土,“改寫了東方藝術史及世界美術史”,出土的這些造像,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集大成者”。

青州聞名于世界的古代龍興寺失而復得,消息震驚了國人,震驚了世界,也震動了美籍華人夏荊山老人的菩薩之心,震動了國內僧人釋正開的菩薩之心,他們的善舉和青州人的誠心,感動了天地,于是,千年古寺得到了異地重建,這是青州人的榮幸,是中國人的榮幸,也是世界人民的榮幸。

復建的龍興寺位于增福仰面山體之旁,位于陀嶺之下。寺廟北依繁榮城鎮,南照增福臥山,后靠高高陀嶺,前耀吉祥云門,實為興旺發達之地。

公元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日,新復建的龍興寺大殿落成開光,青州沸騰了,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山谷成了人的海洋。站在高處俯視,只見彌水泛花,云門吐霧,陀嶺放光,增福也顯得格外安祥。站在遠處向碧寺遙望,猶如旭日初升,天地一片輝煌。

古老的龍興寺走失了幾百年,他和過去的青州人一樣,歷經坎坷,幾經磨難,現在,終于伴隨青州人,迎來了好年頭,走進了新時代。

佛光普照,青州的未來必定更加美好。

(六)、古寶振中原。

青州是一塊風水寶地,在這塊寶地上究竟發生了多少驚天動地的故事,有史料記載的寥寥無幾。在這塊寶地下究竟蘊藏有多少遺跡古寶,被后人發現的也屈指可數。更多更輝煌的歷史往事,大多都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淹沒在了歲月的塵埃里。

公元一九三一年的一天,青州蘇埠屯的幾個村民,在村邊的一道大嶺附近勞作,偶然間,發現了幾件古代的青銅制品,大家不識為何物,就帶回了家中。后來這事一傳十,十傳百,消息很快傳到了縣衙,當時的縣長很重視青州的考古,就責令相關部門前去收繳上報,不料,這一舉動,卻創造了一個歷史奇跡。

原來,在我國的考古界,自北宋開始,人們就在研究帶有“亞丑”文字的青銅器。專家們認為,這“亞丑”文字,應該是一個部落的象征,這個部落雖歷史久遠,但從青銅器的制造工藝來看,應該是一個聰慧、能巧、發達的部落,這“亞丑”文字,應該就是這個部落的族徽。

猜測歸猜測,由于此等物件出土甚少,又無出土地的記錄,多少代的專家學者為此探索了千年,尋找了千年,盡管傷透了腦筋,也終歸一無所得。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當青州上報的幾件青銅器擺到專家們面前時,人們驚呆了,因為這不起眼的幾件青銅器,不但制造精美,而且上面刻有“亞丑”文字。從此,一個部落的出處被揭露了出來,一個歷史謎底被徹底解開。考古專家迅速來到了青州的蘇埠屯,當人們來到村邊的大嶺時,驚奇的發現,這道大嶺竟是一座古墓。

歷史到了公元一九六五年,新中國的考古專家,決定解開蘇埠屯古墓的秘密。當專家們小心翼翼的打開一號古墓時,卻發現此墓已經被盜,慶幸的是,盜賊盜墓時將一些物件散落在了古墓中。專家們慢慢的撥開了泥土,將一些散件清理了出來,這些散件包括陶器、青銅器、貝幣、金箔和玉蠶,清理中還發現了四十八具殉葬者的尸體。最讓人注目的是兩件銅鉞,一大一小,大的高三十二點七厘米,寬二十三點八厘米,下方有鉞刃,刃寬三十四點五厘米,重四點六五公斤,鉞身是勾眉圓眼的透空人面形,齜牙咧嘴,猙獰中透出威嚴,在鉞身嘴的兩側,鑄有“亞醜”銘文。小的銅鉞也為人臉形,只是上寬下窄,人臉兩側,也鑄有“亞醜”銘文。專家們經過鑒定,認為,這兩件銅鉞,是國家一級文物,堪稱稀世珍寶。這“亞醜”文字,的確就是一個民族的象征,“亞醜”二字,就是這個民族的族徽。同時得出結論,青州蘇埠屯古墓,是僅次于河南安陽“王陵”的全國第二大商代古墓。

“亞醜”銅鉞的出土揭示:當時的青州,是一個經濟繁榮、文化先進、勢力強大的地方,在這里繁衍的這個強大民族,就是青州人的祖先。遺憾的是,由于時代過于遙遠,歷史對它失去了記憶,只有這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在訴說著這幾千年前的文明。

這僅次于商王的古墓,埋葬的究竟是何人,到現在仍是一個謎,要解開這個謎,還有待于新的出土,有待于新的奇跡發生。

在青州大地的塵埃下,埋藏的還不止是商代的文明,一九八二年春天,在譚坊鎮馬家冢子的東漢古墓中,出土了一件“宜子孫”玉璧,國人聞之,為之一驚。

該玉璧材質為產自XJ昆侖山地區的和闐玉,璧玉圓形出廓,通長三十厘米,外徑十五點四厘米,內經二點六厘米,出廓五點四厘米,厚零點六厘米,重三百七十五克。玉的中部有凸起的圓環,環與外廓間交互淺雕夔龍與乳丁八組,環與內孔間雕乳丁一百五十八個,背面與正面相同,只是乳丁為一百一十八個。正面出廓部分,由透雕夔龍紋組成,紋中間透雕“宜子孫”三字。此玉璧以其體形大,雕技精湛為世人罕見。經專家鑒定,這塊玉璧,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古、最優、最完整,藝術性最高的一件珍品,也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僅見的有字漢璧,屬國家一級文物。

這塊玉璧的出土,一方面揭示了當時青州人的技巧和才能,另一方面也證明,當時青州與XJ昆侖山地區貿易的繁榮。

一九六五年,王母宮范王村農民在田間勞作時,出土了一套“齊法化”刀幣范,刀幣范實際上就是鑄造刀幣的模具。這范呈長方形,長二十七厘米,寬十三厘米,由子范和母范兩塊組成,兩塊合厚七厘米,夾砂灰陶制作,錢模完整,在范的頂部,留有模口,正面陶模刀幣上刻有陰文反字“齊法化”,背面陶模陰線很淺,刀幣上還有三道橫線。

經專家鑒定,這是齊國在青州制造錢幣的模具,距今已有近四千年的歷史,四千年的刀幣珍貴,這制造刀幣的模具更是無價之寶。

青州寶地,寶物遍地,無價之寶何止這么幾件,實是千千萬萬。走進青州占地三十九畝的博物館,四面一萬平方米的博覽大廳,寶物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這里不僅有明朝趙明忠的狀元卷和明朝四大名家仇英臨摹的清明上河圖原件,出土的“宜子孫”玉璧,就那千手觀音、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遺存和林則徐書法真跡,也會讓人贊嘆不已。

博物館庭院中放置的那一對明代石獅和一對鐵鶴,也是華夏一絕!

古青州遺失的文明,正在不斷顯現。

新青州創造的成就,正在走向輝煌。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渡县| 青铜峡市| 安溪县| 汪清县| 榆中县| 大渡口区| 曲沃县| 徐闻县| 喀喇沁旗| 织金县| 茂名市| 安顺市| 东乡族自治县| 伊春市| 余江县| 襄城县| 板桥市| 台山市| 内乡县| 竹北市| 达拉特旗| 若尔盖县| 容城县| 兖州市| 洪洞县| 会同县| 蛟河市| 华宁县| 乌兰浩特市| 北碚区| 申扎县| 封丘县| 襄汾县| 定南县| 昭平县| 赞皇县| 杭锦旗| 荣昌县| 西峡县| 和田市|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