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王戎大喪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德行17)

【注釋】

①和嶠(qiáo):字長輿,晉初大臣。大喪:指父母之喪。 ②雞骨支床:瘦骨嶙峋,不支于床。 ③武帝:指晉武帝司馬炎。劉仲雄:名毅,字仲雄,為人剛直。 ④卿:君對臣的愛稱。數(shuò):屢次。省(xǐng):探望。不:同“否”。 ⑤哀毀骨立:形容悲慟之下身體瘦弱不堪,只剩了骨架立著。 ⑥以:認為。生孝:遵守喪禮而能注意不傷身體的孝行。 ⑦死孝:對父母盡哀悼之情太甚而幾近于死的孝行。

【必備文言詞匯】

此處是“(受)稱贊”的意思,“俱以孝稱”意謂“都憑借盡孝被大家稱贊”。“以……稱”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短語。

【譯文】

王戎與和嶠同時遭遇大喪,都因為盡孝而著稱于世。王戎骨瘦如柴,不支于床;和嶠終日哀痛哭泣,禮儀周到。晉武帝對劉仲雄說道:“你經常去探望王戎、和嶠嗎?聽說和嶠過于悲痛,超出了禮法常規,真令人為他擔憂。”仲雄說:“和嶠雖然禮儀周到,但他的精神元氣沒有受到損傷;王戎雖然禮儀不周,可是傷心過度而傷及身體,乃至骨瘦如柴。臣認為和嶠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應為和嶠擔憂,而應該為王戎擔憂。”

【解讀】

古人遭遇大喪,要遵行非常嚴格繁復的禮節,比如守孝三年,期間不能吃肉、飲酒和進行娛樂活動等。這些禮節原本的出發點在于紓解喪失親人的悲情,表達對于逝者的哀思與敬愛。但若過于繁瑣,形式便大于實質。判斷一個人孝順與否,不應只看其禮節,而應察其真情、真心。那種損傷自己身體的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

【寫作運用】

主題:內心與外在 情感與禮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博湖县| 集贤县| 集贤县| 银川市| 中西区| 泾川县| 雅安市| 昌乐县| 当涂县| 永济市| 襄垣县| 涿鹿县| 盐亭县| 南通市| 汽车| 扎囊县| 弥勒县| 康平县| 庄浪县| 临江市| 红安县| 高邑县| 泰和县| 彰化县| 保康县| 炉霍县| 温宿县| 公安县| 北流市| 高雄市| 兴和县| 秦皇岛市| 东台市| 汶川县| 呈贡县| 桓仁| 肃北| 广灵县| 墨江| 碌曲县|